绪 论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大到国家 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城市、城市公园等:小到庭院一角,广义上都可 以称为园林;甚至整个地球(Erthscape Planning人、国家、地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园林。 园林是一门高超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它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 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生 活的需要。因此说明园林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主 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 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 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1.园林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入、经济技术条件 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 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2)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 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繁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 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 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3)园林与社会的关系: 园林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它的建设是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制约,建设过程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说园林的建设、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 济与科技水平。 园林是一种艺术品,其风格与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带 有一定的阶级烙印。不同的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园林的社会性质和服务对象 也有所不同。从而世界上形成了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园林流派和艺术体系。园林的兴衰与 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园林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 2.绿地;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地块统称为绿地。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它包括园林, 园林是绿地的特苏形式,园林比绿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较多的设施和功能。 3.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即种植花草树木,使 环境优美卫生、保持生态平衡。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四旁和农田林网绿化。 造园:即园林的营造,指运用多种素材(植物占较大比例)建成园林的手段。造园则多 考虑景观观赏效应
绪 论 一、 几个有关的概念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大到国家 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城市、城市公园等;小到庭院一角,广义上都可 以称为园林;甚至整个地球(Erthscape Planning)、国家、地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园林。 园林是一门高超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它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 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生 活的需要。因此说明园林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主 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 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 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1.园林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经济技术条件 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 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2)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 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蘩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 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 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3)园林与社会的关系: 园林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它的建设是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制约,建设过程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说园林的建设、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 济与科技水平。 园林是一种艺术品,其风格与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带 有一定的阶级烙印。不同的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园林的社会性质和服务对象 也有所不同。从而世界上形成了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园林流派和艺术体系。园林的兴衰与 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园林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 2.绿地;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地块统称为绿地。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它包括园林, 园林是绿地的特苏形式,园林比绿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较多的设施和功能。 3.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即种植花草树木,使 环境优美卫生、保持生态平衡。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四旁和农田林网绿化。 造园:即园林的营造,指运用多种素材(植物占较大比例)建成园林的手段。造园则多 考虑景观观赏效应
4.园林规划设计:是指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对拟建的园林绿化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做出 方案、绘出图纸、编制说明书等设计文件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其中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 绿地设计。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 的, 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 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 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 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 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都含有谋划、筹划、计划、安排之意。在大型园林营建过 程之中必须先进行总体布局规划,再进行施工设计:小型工程可以合二为一。规划是设计的 前提、指导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后续、深化和具体体现。二者的表现手段相同(绘图绘画、 制作立体感强的模型)。电子计算机发展、应用,使工程规划设计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电脑 辅助设计(AutoCAD、3D、Phtoshop)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已成为现实。如今通过计算机生 成的设计图纸,可达到多角度、多视点、全方位地观察设计对象和效果,有身临其境的真实 感。同时计算机生成的设计模型能更精确、更直观、更有效地表现设计意图和构思,且能快 速地复制彩色效果图。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和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一和作用就在于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地 建设的前提和指导、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的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任务就是运用植 物、建筑、地形、山石、水体等园林造景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和艺术规律为指导, 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规划设计各类园林绿地。 园林绿化建设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怎样体现现代园林绿地的性质、特点,有哪些活动 内容和功能,地貌园路如何处理,建筑小品如何布置,植物怎样配置,如何使园林绿地,各 组成部分得到合理的布局,如何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 都必须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予以解决。 园林绿化建设包括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维护管理三个环节。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应 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统筹安排,也避免了施工的盲目性和人、财、 物的浪费,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而维护管理则同样要理解设计意图,并加以创造,同样要 用施工手段来进行。 三、 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学科的特点: 1,理论性强:园林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创作和工程设计活动,因而本课程 涉及园林艺术原理、空间构图原理、造景要素设计布局原理,以及美学、书法、绘画等知识。 这些都是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也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2.综合性强首先是多门分支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包括园林史、园林设计、城市绿地规
4.园林规划设计:是指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对拟建的园林绿化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做出 方案、绘出图纸、编制说明书等设计文件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其中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 绿地设计。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 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 规划 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 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 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 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 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都含有谋划、筹划、计划、安排之意。在大型园林营建过 程之中必须先进行总体布局规划,再进行施工设计;小型工程可以合二为一。规划是设计的 前提、指导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后续、深化和具体体现。二者的表现手段相同(绘图绘画、 制作立体感强的模型)。电子计算机发展、应用,使工程规划设计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电脑 辅助设计(AutoCAD、3D、Phtoshop)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已成为现实。如今通过计算机生 成的设计图纸,可达到多角度、多视点、全方位地观察设计对象和效果,有身临其境的真实 感。同时计算机生成的设计模型能更精确、更直观、更有效地表现设计意图和构思,且能快 速地复制彩色效果图。 二、 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和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和作用就在于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地 建设的前提和指导、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的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任务就是运用植 物、建筑、地形、山石、水体等园林造景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和艺术规律为指导, 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规划设计各类园林绿地。 园林绿化建设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怎样体现现代园林绿地的性质、特点,有哪些活动 内容和功能,地貌园路如何处理,建筑小品如何布置,植物怎样配置,如何使园林绿地,各 组成部分得到合理的布局,如何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 都必须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予以解决。 园林绿化建设包括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维护管理三个环节。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应 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统筹安排,也避免了施工的盲目性和人、财、 物的浪费,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而维护管理则同样要理解设计意图,并加以创造,同样要 用施工手段来进行。 三、 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学科的特点: 1.理论性强:园林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创作和工程设计活动,因而本课程 涉及园林艺术原理、空间构图原理、造景要素设计布局原理,以及美学、书法、绘画等知识。 这些都是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也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2.综合性强 首先是多门分支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包括园林史、园林设计、城市绿地规
划和园林建筑学。其次是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课程以园林美术、园林植物、 园林生态、园林测量、园林制图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工程相互衔接。此外还涉及历史、文 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学科。 3.实践性强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 必需的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园林专业 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能进行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领会、贯彻设计意图, 参与、指导、监督园林绿地施工和维护管理。因此,大量的、规范的绘图和设计训练、实习 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学生设计能力和图面表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必要手段,也是本课程实践 性特点的具体体现。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就是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 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 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形性质,以原有绿地 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拒各城市性质、规 模规划出显示城市风貌,发挥其主要功能的绿地。如北方城市应突出其防护功能:南方沿海 城市以降温通风为目的:风景疗养城市应以自然清秀幽雅为主要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名胜 古迹、传统文化及响应的绿地环境为主要特色,从而形成特色各易的城市景观和风貌。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 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 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比例 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城市园 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 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 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 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 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宫、增加收入。 五、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创作方法: 第一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园林设计的优秀传统和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园林理论水平。第二要善于借鉴书画、影视、戏剧、文学等姊 妹艺术的成就,扩大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作灵感,厚积薄发,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第三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多观察,积累素材,提高分析和想象能力:多动脑, 勤思考,提高设计构思能力:勤动手,多画图,提高设计表现能力。做到“左图右画,开卷
划和园林建筑学。其次是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课程以园林美术、园林植物、 园林生态、园林测量、园林制图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工程相互衔接。此外还涉及历史、文 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学科。 3.实践性强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 必需的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园林专业 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能进行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领会、贯彻设计意图, 参与、指导、监督园林绿地施工和维护管理。因此,大量的、规范的绘图和设计训练、实习 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学生设计能力和图面表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必要手段,也是本课程实践 性特点的具体体现。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就是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 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 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形性质,以原有绿地 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拒各城市性质、规 模规划出显示城市风貌,发挥其主要功能的绿地。如北方城市应突出其防护功能;南方沿海 城市以降温通风为目的;风景疗养城市应以自然清秀幽雅为主要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名胜 古迹、传统文化及响应的绿地环境为主要特色,从而形成特色各易的城市景观和风貌。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 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 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比例 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城市园 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 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 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 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 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收入。 五、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创作方法: 第一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园林设计的优秀传 统和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园林理论水平。第二要善于借鉴书画、影视、戏剧、文学等姊 妹艺术的成就,扩大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作灵感,厚积薄发,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第三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多观察,积累素材,提高分析和想象能力;多动脑, 勤思考,提高设计构思能力;勤动手,多画图,提高设计表现能力。做到“左图右画,开卷
有益:模山范水,出户方精”。 第一章中外园林概述 纵向来看:正如英国植物学家E.H.Wilson的著作《CHINA MOTHER OF GARDEN》 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的确是园林发展的母亲”。从园林规划角度、按照中国园林的主要构成要 素、风格,结合园主不同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大概有这样几个类型:自然风景园囿、宫廷园 囿、墓陵园、寺庙园、庭园、府园、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近现代园林。但不同的依据 有不同的叫法,同一种依据下,一个园林也有不同的类属。总体来说园林的发展与人类文明 的发展息息相关:自然→→人工→→仿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之上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加以人工 修饰) 横向上来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中、日、朝,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 西亚(古埃及的幕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欧洲(古希腊、罗马、意大利、 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大体系 第一节中国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 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 系一 一中国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 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和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 复合变异。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向甚微。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极 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 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 四个时期: (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殷、周为奴求制国家,奴求主贵 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 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需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围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 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1,股、周朴素的囿中国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 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 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划宏伟壮丽,这些 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 的园林形式一一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
有益;模山范水,出户方精”。 第一章 中外园林概述 纵向来看:正如英国植物学家 E.H.Wilson 的著作《CHINA MOTHER OF GARDEN》 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的确是园林发展的母亲”。从园林规划角度、按照中国园林的主要构成要 素、风格,结合园主不同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大概有这样几个类型:自然风景园囿、宫廷园 囿、墓陵园、寺庙园、庭园、府园、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近现代园林。但不同的依据 有不同的叫法,同一种依据下,一个园林也有不同的类属。总体来说园林的发展与人类文明 的发展息息相关:自然→→人工→→仿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之上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加以人工 修饰)。 横向上来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中、日、朝,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 西亚(古埃及的墓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欧洲(古希腊、罗马、意大利、 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大体系 第一节 中国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 11 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 19 世纪末封建社会 解体为止,在 3000 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 系——中国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 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和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 复合变异。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极 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 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 四个时期: (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殷、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 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 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 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1.殷、周朴素的囿 中国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 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 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划宏伟壮丽,这些 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 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
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 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 “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3.西汉山水建筑园西汉时己有贵族、富豪的私园,规划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 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如梁孝王刘武的梁园。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 构石为山,反映当时已用人工构筑石山。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园中景色大体还是比较粗放 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 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 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土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 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 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 时代。这时期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西晋时已出现山水 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象来谈玄论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受文学、美术上崇尚歌颂自然和田园生活思想主题的影响,例如 当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其他的诗、词等以及画家顾恺之、宗炳等的山水画对自然山河 的描绘,自勉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 山水,有若自然。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一自然山水园。这种自然山水园的发展转 时来影向了律筑宫苑这一形式并促讲其向自然山水园转变。同时,由于律筑艺术的讲一步发 达,宫苑的和园休建筑的技巧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 的格式,变宫室建筑主体为山水主题,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 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 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 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逐渐成为风景游览 胜地。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的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 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 为健全、完善,在前一时期中诸家争鸣的基础上形成儒、逍、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地 位。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从这 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的何等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园林的发 展也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周。别苑中以西
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 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 “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3.西汉山水建筑园 西汉时已有贵族、富豪的私园,规划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 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如梁孝王刘武的梁园。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 构石为山,反映当时已用人工构筑石山。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园中景色大体还是比较粗放 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 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 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土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 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 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 时代。这时期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西晋时已出现山水 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象来谈玄论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受文学、美术上崇尚歌颂自然和田园生活思想主题的影响,例如 当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其他的诗、词等以及画家顾恺之、宗炳等的山水画对自然山河 的描绘,自勉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 山水,有若自然。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山水园。这种自然山水园的发展转 过来影响了建筑宫苑这一形式并促进其向自然山水园转变。同时,由于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 达,宫苑的和园休建筑的技巧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 的格式,变宫室建筑主体为山水主题,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 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 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 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逐渐成为风景游览 胜地。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的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 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 为健全、完善,在前一时期中诸家争鸣的基础上形成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地 位。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从这 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的何等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园林的发 展也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