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基本原理 弧层边缘的温度较低,因而这里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较 多。这些低能态的同类原子能吸收高能态原子发射出来 的光而产生吸收光谱。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 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 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弧层越厚,弧焰中被测元素的原子浓度越大,则自 吸现象越严重 当低原子浓度时,谱线不呈现自吸现象;原子浓度增 大,谱线产生自吸现象,使其强度减小。由于发射谱线 的宽度比吸收谱线的宽度大,所以,谱线中心的吸收程 16
16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弧层边缘的温度较低,因而这里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较 多。这些低能态的同类原子能吸收高能态原子发射出来 的光而产生吸收光谱。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 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 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弧层越厚,弧焰中被测元素的原子浓度越大,则自 吸现象越严重。 当低原子浓度时,谱线不呈现自吸现象;原子浓度增 大,谱线产生自吸现象,使其强度减小。由于发射谱线 的宽度比吸收谱线的宽度大,所以,谱线中心的吸收程
第一节基本原理 度要比边缘部分大,因而使谱线出现“边强中弱”的现 象。当自吸现象非常严重时,谱线中心的辐射将完全被 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1,无自吸;2,自吸;3,自蚀 17
17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度要比边缘部分大,因而使谱线出现“边强中弱”的现 象。当自吸现象非常严重时,谱线中心的辐射将完全被 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1,无自吸; 2,自吸; 3,自蚀 I 1 2 3
第一节基本原理 共振线是原子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而产生的。由于 这种迁移及激发所需要的能量最低,所以基态原子对共 振线的吸收也最严重。当元素浓度很大时,共振线呈现 自蚀现象。自吸现象严重的谱线,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度, 这是由于同类原子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称为共振变宽 由于自吸现象严重影响谱线强度,所以在光谱定量 分析中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18
18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共振线是原子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而产生的。由于 这种迁移及激发所需要的能量最低,所以基态原子对共 振线的吸收也最严重。当元素浓度很大时,共振线呈现 自蚀现象。自吸现象严重的谱线,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度, 这是由于同类原子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称为共振变宽。 由于自吸现象严重影响谱线强度,所以在光谱定量 分析中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仪器 原子发射光谱法仪器分为三部分:光源、分光仪和 检测器 光源 光源具有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产生光辐射的作用。光源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精密度 和准确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电火花及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LcP) 在电光源中,两个电极之间是空气(或其它气体) 放电是在有气体的电极之间发生。由于在常压下,空气 几乎没有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所以要借助于外界的 力量,才能使气体产生离子变成导体。使电离的方法有 19
19 第二节 仪 器 原子发射光谱法仪器分为三部分:光源、分光仪和 检测器。 一、光源 光源具有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产生光辐射的作用。光源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精密度 和准确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电火花及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 在电光源中,两个电极之间是空气(或其它气体)。 放电是在有气体的电极之间发生。由于在常压下,空气 几乎没有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所以要借助于外界的 力量,才能使气体产生离子变成导体。使电离的方法有:
第二节仪器 紫外线照射、电子轰击、电子或离子对中性原子碰撞以 及金属灼热时发射电子等。当气体电离后,还需在电极 间加以足够的电压,才能维持放电。通常,当电极间的 电压增大,电流也随之增大,当电极间的电压增大到某 定值时,电流突然增大到差不多只受外电路中电阻的 限制,即电极间的电阻突然变得很小,这种现象称为击 穿。在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电离作用, 仍然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这种放电称为自持放 电。光谱分析用的电光源(电弧和点火花),都属于自 持放电类型。 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的最小电压称为“击 20
20 第二节 仪 器 紫外线照射、电子轰击、电子或离子对中性原子碰撞以 及金属灼热时发射电子等。当气体电离后,还需在电极 间加以足够的电压,才能维持放电。通常,当电极间的 电压增大,电流也随之增大,当电极间的电压增大到某 一定值时,电流突然增大到差不多只受外电路中电阻的 限制,即电极间的电阻突然变得很小,这种现象称为击 穿。在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电离作用, 仍然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这种放电称为自持放 电。光谱分析用的电光源(电弧和点火花),都属于自 持放电类型。 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的最小电压称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