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度曲:如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 辞。 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 阕传于世。”(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姜夔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 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 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 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 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v 自度曲:如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v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 辞。 ……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 一阕传于世。 ”(姜夔) v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 v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气力,况 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 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 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 涓溜碧。 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民间通俗曲谱 。“凡今世歌曲,比古郑卫又为淫靡。” (宋程大昌《演繁 露》) 唐宋曲谱多失传,姜夔存十七谱。 “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词源杂论》) “宋人多先制腔而后填词,观其工尺,.当用何字协律,方始 入,故谓之填词。及其调盛传,作者不过照前人词句填 之 ”(清方成培《香研居词塵》) 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等 名家词集,实则起着代词谱的作用 传之后,接谱填词只剩下按词调
v 民间通俗曲谱 v “凡今世歌曲,比古郑卫又为淫靡。 ”(宋程大昌《演繁 露》) v 唐宋曲谱多失传,姜夔存十七谱。 v “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 ”(《词源.杂论》) v “宋人多先制腔而后填词,观其工尺,当用何字协律,方始 填入,故谓之填词。及其调盛传,作者不过照前人词句填 之。 ”(清方成培《香研居词麈》) v 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等 名家词集,实则起着代词谱的作用。 v 自宋词音谱失传之后,按谱填词只剩下按词调填词这一层含 义
“什么叫填词?例如李太白有《忆秦娥》 、 《菩萨蛮》, 维有《郁轮袍》,这都是词名,文谓之诗余。唐时名妓多歌 之。至来时,大晟府乐官博采词名,填腔进御。这个词,比 切声调,分配中二律,某某律某调,句长句短,合用平上去 鲜异圆Y丝排 与音协,一些杜撰不得,所以谓之填词。”(冯梦龙 姬春风吊柳七》) “夫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 韵之平 仄有定声。炒乎无差,始能谐和,否则音节乖舛,体制混 淆。”(康熙御制《词谱序》) 按谱填词,比近体诗更多辖束,受到音谱、词律双重约束; 但因采用长短句、句法灵活、韵味多变,亦有自然、解放的 →人 面
v “什么叫填词?例如李太白有《忆秦娥》、《菩萨蛮》,王 维有《郁轮袍》,这都是词名,又谓之诗余。唐时名妓多歌 之。至宋时,大晟府乐官博采词名,填腔进御。这个词,比 切声调,分配十二律,某某律某调,句长句短,合用平上去 入四声字眼,有个一定不移之格。作词者按格填入,务要字 与音协,一些杜撰不得,所以谓之填词。 ”(冯梦龙《众名 姬春风吊柳七》) v “夫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 仄有定声。杪乎无差,始能谐和,否则音节乖舛,体制混 淆。 ”(康熙御制《词谱序》) v 按谱填词,比近体诗更多辖束,受到音谱、词律双重约束; 但因采用长短句、句法灵活、韵味多变,亦有自然、解放的 一面
二、词体的形成—一依曲定体 词调与唐代近体诗区别:每个词调都有调名;分片;韵位无 定,因调而异;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字声组合的方 法较复杂,除了分平仄,有时还须讲四声阴阳。 依乐段分片 依词腔押韵 依曲拍为句 审音用字 李清照《词论》:“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 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仇远《山中白云词序》:“世谓词者诗之余,然词尤难于诗 词失腔,犹诗落韵。诗不过四、五、七言而止,词乃有四声 五音、均拍、轻重、清浊之别。若言顺律舛,律协言谬,俱 非本色
v 二、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 v 词调与唐代近体诗区别:每个词调都有调名;分片;韵位无 定,因调而异;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字声组合的方 法较复杂,除了分平仄,有时还须讲四声阴阳。 v 依乐段分片 v 依词腔押韵 v 依曲拍为句 v 审音用字 v 李清照《词论》: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 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v 仇远《山中白云词序》: “世谓词者诗之余,然词尤难于诗。 词失腔,犹诗落韵。诗不过四、五、七言而止,词乃有四声、 五音、均拍、轻重、清浊之别。若言顺律舛,律协言谬,俱 非本色。
多依乐段分片 ·片者,遍也,有大遍、小遍、摘遍、急遍、慢遍。 。“帘不卷,人难见。缥缈歌声,暗随香转。记与三五少年, 在杭州,曾听得几遍。”(王质《红窗迥》) 《忆江南》初为单遍,至宋多作双调。 苏轼《望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干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具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双调是词曲的基本形式,前后片或同,或不同。 另有三叠、四叠,因过长难唱,词调总数不多
v 依乐段分片 v 片者,遍也,有大遍、小遍、摘遍、急遍、慢遍。 v “帘不卷,人难见。缥缈歌声,暗随香转。记与三五少年, 在杭州,曾听得几遍。 ”(王质《红窗迥》) v 《忆江南》初为单遍,至宋多作双调。 v 苏轼《望江南》: v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v 双调是词曲的基本形式,前后片或同,或不同。 v 另有三叠、四叠,因过长难唱,词调总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