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训练题 1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囻。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2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 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3春望(国破山河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1 训练题 1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2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 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 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3 春望(国破山河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 写 一个“深”字,表现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買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盜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 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 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南村群童竞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2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 写 ;一个“深”字,表现 了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 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 、 “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 表 现 了 诗 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 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D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5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中“心远”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 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 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 四个连续 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 的心情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 象地表明了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3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中“心远”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 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6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 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 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 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第 7 句和第 8 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 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 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 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9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4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 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 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 , 。”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 2 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 首诗感 情浓 郁, 但前后 基调 不同, 前四 句 ,后四 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9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1、《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干里共蝉娟。 1、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训练题(一)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 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 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训练题(二)
初三诗歌赏析集体备课 5 1、《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训练题(一) (1) 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 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 )。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 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训练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