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间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令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令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令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煕,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 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令【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 新、俊 逸 令“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 法?(4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 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令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令【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 后以渴 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2012.02.28
2012.02.28 21 ❖ 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春日忆李白 ❖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 区。 ❖ 论文:此处指论诗。 ❖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 【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 新、俊 ❖ 逸。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 ❖ 法?(4分) ❖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 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 后以渴 ❖ 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赏析】 令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 深深的怀念。 74年天莹五年或军笑莹六年杜莆居长萎时屏作,生卖就 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羌敌”,就在于他惠想情趣卓异芣凡,因而写出的,出尘拨俗, 人可比接看鳞美李自的读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额照那样俊。 ,自 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 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自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自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 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 垫为 伦评此诗说 首句自是商尽苷窖上卡,普心旺一实绝语。请苦 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 在国:失儒花发算诗亦即花读镜橙作著泽第提棍对論 置泵联需覆晶答以骄变花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 2012.02.28 22
2012.02.28 22 ❖ 【赏析】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 深深的怀念。 ❖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 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 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 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 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 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 “也” 、 “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 敌” 、 “思不群”的分量。 ❖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 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 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 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 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 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 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 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 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 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 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 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 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消北念江东的李 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 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大的离别之 见天边的云彩1李白翘首北,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敌而清代黄生说 五句寓言芑忆彼,六句息度被忆岂。《杜诗说》)两句诗,举连 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 平要则每个子都王直炼语言非堂朴素:含却极毛喜:是历来 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令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岀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 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 怀、最为向往的重以此作结正写诗的开头呼忘。说重 说 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 怀念。用“何时”作请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 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代浦起龙说:生此篇纯 读学结契上喜(读杖解)道生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 转折 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 把对人和 倾慕怀态,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 201的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23
2012.02.28 23 ❖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 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 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 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 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 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 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 恨,好像“春树” 、 “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 “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 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 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 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 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 ,《杜臆》引王 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 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 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 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 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 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 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 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 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 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 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十一.(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 目。(7分) 春暮西园高启 令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令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处 2012.02.28
2012.02.28 24 ❖ 十一.(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 目。(7分) ❖ 春暮西园 高启 ❖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 答:
答案:答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魚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红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任选,开放度极大,是本套试卷的最大亮点。它不再是“问什么答 什么,而是“想什么答什么”,给了考生答题的充分自主权角度不外平四个:形、语言技巧情感
2012.02.28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