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今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恵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 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2012.02.28
2012.02.28 16 ❖ 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 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令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令【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 已 令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 声 令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 再 令从真景返回画境。 令【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 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 太夸张 令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怡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令【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 令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 未 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令【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 思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012.02.28
2012.02.28 17 ❖ ❖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 已 ❖ 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 声 ❖ 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 再 ❖ 从真景返回画境。 ❖ 【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 ❖ 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 、 太夸张 ❖ 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 了 ❖ 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 未 ❖ 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 【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 ❖ 思对即可。 ❖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诗歌赏析】《题郑防画夹》基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来中作品的诗,这是 第一首。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 令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 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 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 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 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 “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 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 海庭的烟液之上,。行行归情浦然而生。请人很唤一叶母与回归故 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虛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 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 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 转,饶有情趣。 令“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 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 描述画中景物 无异子拿弃诗歌的想象和情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 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 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碎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便丛画面引出真,又由真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 咸 2012.02.28 18
2012.02.28 18 ❖ 【诗歌赏析】《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 第一首。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 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 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 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 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 “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 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 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 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 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 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 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 转,饶有情趣。 ❖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 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 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 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 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 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 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九(江西)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 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 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令(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 令【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羞耻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 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哀景衬哀情 令(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背景?(4分) 2012228
2012.02.28 19 ❖ 九. (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 清明 ❖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 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 ❖ 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羞耻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 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 哀景衬哀情。 ❖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背景?(4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 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请歌】全诗的意思是说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 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 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 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 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 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 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 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 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 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 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 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 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 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柒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 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 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i 踅菲罘的世蓬機褫 后都是篷蒿F,表现了诗人对贤愚 ;表现出诗入一种无奈的超脫。 2012.02.28
2012.02.28 20 ❖ 【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 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诗歌鉴赏】全诗的意思是说,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 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 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 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 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 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 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 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 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 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 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 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 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 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 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 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 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表现了诗人对贤愚 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