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程概论Printing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课程代码:1422002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印刷工程学时数:34(理论学时:34)学分数:2要求先修课程:无执笔人:蒋文燕、李炳芳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印刷概论(PrintingIntroduction)课程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印刷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印刷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印刷复制的主要过程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另外,适当介绍CTP及数字印刷等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使学生对印刷的发展前景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刷工程的整个工艺过程;了解不同的印刷方法;理解印刷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印刷专业的术语等。通过对制版、印刷、印后流程的参观,使学生对整个的印刷过程形成宏观的、系统的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印刷术发展史了解印刷术的起源、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了解目前国内印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特征、浙江省印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特征、印刷技术的总体发展方向。要点:印刷术的起源: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我国印刷行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难点: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第二章印刷概述掌握印刷的定义:理解印刷的作用及特点:掌握印刷的五大组成要素及作用:了解印刷技术、印版的分类方法:了解印刷机械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印刷工艺过程。要点:印刷的定义:印刷的五大要素:印版、印刷的分类:常规印刷工艺流程。重点:印刷的定义;原稿的类型;印版的分类:常规印刷工艺流程难点:印刷的定义:常规印刷工艺流程
印刷工程概论 Printing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课程代码:1422002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印刷工程 学时数:34(理论学时:34) 学分数:2 要求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蒋文燕、李炳芳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印刷概论(Printing Introduction)课程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 印刷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印刷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印刷复制的主要过程, 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另外,适当介绍 CTP 及数字印刷等代表 行业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使学生对印刷的发展前景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刷工程的整个工艺过程;了解不同的印刷方法;理解 印刷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印刷专业的术语等。通过对制版、印刷、印后流程的参观, 使学生对整个的印刷过程形成宏观的、系统的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印刷术发展史 了解印刷术的起源、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了解目前国内印 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特征、浙江省印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特征、印刷技术的总体发展方向。 要点:印刷术的起源;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我国印刷术向 国外的传播;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我国印刷行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 难点: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印刷概述 掌握印刷的定义;理解印刷的作用及特点;掌握印刷的五大组成要素及作用;了解印刷 技术、印版的分类方法;了解印刷机械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印刷工艺过程。 要点:印刷的定义;印刷的五大要素;印版、印刷的分类;常规印刷工艺流程。 重点:印刷的定义;原稿的类型;印版的分类;常规印刷工艺流程 难点:印刷的定义;常规印刷工艺流程
第三章印刷材料了解印刷油墨的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油墨的基本组成;理解油墨的性能和印刷适性;了解油墨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了解平印、凸印、凹印、丝印油墨的主要特点:了解造纸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纸张的发明与制造;掌握纸张的基本组成;理解纸张的分类与规格;印刷用纸的性能。要点:油墨的基本组成、分类与印刷适性:纸张的基本组成、分类与印刷适性。重点:油墨的基本组成及作用:油墨的粘度、渗透性、流动性、干燥性等性能;纸张的基本组成;纸张的定量、平滑度、施胶度、表面强度、干燥速度等性能。难点:油墨与纸张的印刷适性。第四章文字信息处理了解印刷的字体和规格:理解书刊和报纸的版面结构及版式设计要求;了解活字版排版工艺及校对方法:理解照相排版工艺:理解计算机排版工艺。要点:印刷的字体和规格和选用:书籍的组成及版式设计:活字版排版工艺:照相排版工艺流程、照相机的种类及特点;计算机排版的系统构成、工艺流程、汉字输出方式、输出设备。重点:点数制、号数制与级数制;激光照排机的功能与特点。难点:计算机排版的工艺流程。第五章图像信息处理掌握彩色图像复制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作用:了解网点的种类与特性;掌握调幅网点规格的四要素;了解加网的方法和加网技术的发展方向:理解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了解照相制版工艺原理;了解电子分色原理:掌握电子分色机的功能:了解彩色桌面系统的组成、功能。要点:网点的作用、种类、规格、特点;加网方法及特点: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照相制版设备原理;电子分色机工作流程:彩色桌面系统的设备组成、特点。重点:调幅网的规格:调频网的特点;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色光叠加法、色料叠加法:电子分色机的功能;难点:调幅网的选用原则、龟纹;色料减色法原理:照相机、电子分色机、彩色桌面系统三种图像处理设备的比较。第六章印版制作了解铜锌版的制版工艺、铅版的制版工艺、感光树脂版的制版工艺、柔性版的制版工艺;掌握PS版的制版工艺:了解其它平版的制版工艺:了解照相凹版的制版工艺:理解电子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掌握丝网制版工艺:了解打样的种类、原理和特点:了解常用的制版设备及原理。要点:感光树脂版的制版工艺;柔性版的制版工艺;PS版的制版工艺;制版的设备及器材:丝网制版工艺。重点:感光树脂版制版工艺;柔性版制版工艺:PS版的制版工艺:丝网制版工艺:制版设备的作用
第三章 印刷材料 了解印刷油墨的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油墨的基本组成;理解油墨的性能和印刷适 性;了解油墨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了解平印、凸印、凹印、丝印油墨的主要特点;了解造纸 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纸张的发明与制造;掌握纸张的基本组成;理解纸张的分类与 规格;印刷用纸的性能。 要点:油墨的基本组成、分类与印刷适性;纸张的基本组成、分类与印刷适性。 重点:油墨的基本组成及作用;油墨的粘度、渗透性、流动性、干燥性等性能;纸张的 基本组成;纸张的定量、平滑度、施胶度、表面强度、干燥速度等性能。 难点:油墨与纸张的印刷适性。 第四章 文字信息处理 了解印刷的字体和规格;理解书刊和报纸的版面结构及版式设计要求;了解活字版排版 工艺及校对方法;理解照相排版工艺;理解计算机排版工艺。 要点:印刷的字体和规格和选用;书籍的组成及版式设计;活字版排版工艺;照相排版 工艺流程、照相机的种类及特点;计算机排版的系统构成、工艺流程、汉字输出方式、输出 设备。 重点:点数制、号数制与级数制;激光照排机的功能与特点。 难点:计算机排版的工艺流程。 第五章 图像信息处理 掌握彩色图像复制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作用;了解网点的种类 与特性;掌握调幅网点规格的四要素;了解加网的方法和加网技术的发展方向;理解颜色再 现的基本原理;了解照相制版工艺原理;了解电子分色原理;掌握电子分色机的功能;了解 彩色桌面系统的组成、功能。 要点:网点的作用、种类、规格、特点;加网方法及特点;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照相 制版设备原理;电子分色机工作流程;彩色桌面系统的设备组成、特点。 重点:调幅网的规格;调频网的特点;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色光叠加法、色料叠 加法;电子分色机的功能; 难点:调幅网的选用原则、龟纹;色料减色法原理;照相机、电子分色机、彩色桌面系 统三种图像处理设备的比较。 第六章 印版制作 了解铜锌版的制版工艺、铅版的制版工艺、感光树脂版的制版工艺、柔性版的制版工艺; 掌握 PS 版的制版工艺;了解其它平版的制版工艺;了解照相凹版的制版工艺;理解电子雕 刻凹版的制版工艺;掌握丝网制版工艺;了解打样的种类、原理和特点;了解常用的制版设 备及原理。 要点:感光树脂版的制版工艺;柔性版的制版工艺;PS 版的制版工艺;制版的设备及 器材;丝网制版工艺。 重点:感光树脂版制版工艺;柔性版制版工艺;PS 版的制版工艺;丝网制版工艺;制 版设备的作用
难点:平版制版工艺:软打样与硬打样。第七章印刷了解凸版印刷机的种类、原理;了解凸版印刷工艺、柔性版印刷工艺:掌握平版印刷机的种类、命名方法、基本组成;掌握平版印刷工艺流程;了解印刷的质量控制理论;了解印刷新工艺及原理。要点:凸版印刷工艺、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机、常见的印刷故障:凹版印刷机;凹版印刷工艺;印刷的质量控制。重点:柔性版印刷工艺:平版印刷工艺:胶印机的组成及作用:丝网印刷工艺及设备。难点:印刷机的构成:印刷质量的控制。第八章特种印刷厂解木刻水印、盲文印刷、全息照相印刷、立体印刷、贴花印刷、铁皮印刷、表格印刷、喷墨印刷、软管印刷、不干胶印刷、磁性印刷、凹凸压印、真空镀膜的原理及应用。要点:木刻水印、盲文印刷、全息照相印刷、立体印刷、贴花印刷、铁皮印刷、表格印刷、喷墨印刷、软管印刷、不干胶印刷、磁性印刷、凹凸压印、真空镀膜重点:木刻水印;立体光栅印刷;铁皮印刷:喷墨印刷等特种印刷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难点:立体光栅印刷第九章印后加工了解书刊装订工艺:书刊装订工艺的演进:平装书的装订工艺精装书的装订工艺;线装书的装订工艺:上光、覆膜、烫箔、模切、压痕。要点:书刊装订工艺:精装书装订工艺:线装书的装订工艺:表面整饰加工重点:无线胶订、骑马订;精装书的结构术语;烫箔、模切压痕。难点:精装书装订工艺。第十章印刷品质量检测控制技术了解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理解印刷品质量标准的含义:了解印刷工艺规范的内容;了解印刷品质量检测的内容:理解相对反差的含义:理解测控条的概念、原理与作用:了解常用印品质量检测仪器的检测原理和应用:了解印品质量自动控制系统。要点:影响阶调复制的因素:影响层次与清晰度的因素:影响颜色复制的因素:印刷品外观特征要素:亮调复制对胶印产品质量的影响:相对反差值的概念:晒版与印刷用测控条的构成与原理;了解放大镜、显微镜、面积仪、密度计的作用与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和色度计的测量原理。重点:灰平衡:胶印产品对实地密度、亮调网点面积率、网点扩大值的要求:布鲁纳尔测控条的测试原理:密度计的种类与用途。难点:胶印产品对C、M、Y、K最大实地密度值的不同要求:布鲁纳尔测控条的测试原理;分光光度计和色度计的测量原理。(二)、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数34,其中授课34学时
难点:平版制版工艺;软打样与硬打样。 第七章 印刷 了解凸版印刷机的种类、原理;了解凸版印刷工艺、柔性版印刷工艺;掌握平版印刷机 的种类、命名方法、基本组成;掌握平版印刷工艺流程;了解印刷的质量控制理论;了解印 刷新工艺及原理。 要点:凸版印刷工艺、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机、常见的印刷故障;凹 版印刷机;凹版印刷工艺;印刷的质量控制。 重点:柔性版印刷工艺;平版印刷工艺;胶印机的组成及作用;丝网印刷工艺及设备。 难点:印刷机的构成;印刷质量的控制。 第八章 特种印刷 了解木刻水印、盲文印刷、全息照相印刷、立体印刷、贴花印刷、铁皮印刷、表格印刷、 喷墨印刷、软管印刷、不干胶印刷、磁性印刷、凹凸压印、真空镀膜的原理及应用。 要点:木刻水印、盲文印刷、全息照相印刷、立体印刷、贴花印刷、铁皮印刷、表格印 刷、喷墨印刷、软管印刷、不干胶印刷、磁性印刷、凹凸压印、真空镀膜 重点:木刻水印;立体光栅印刷;铁皮印刷;喷墨印刷等特种印刷方法的原理、特点及 应用。 难点:立体光栅印刷 第九章 印后加工 了解书刊装订工艺:书刊装订工艺的演进;平装书的装订工艺;精装书的装订工艺;线 装书的装订工艺:上光、覆膜、烫箔、模切、压痕。 要点:书刊装订工艺;精装书装订工艺;线装书的装订工艺;表面整饰加工。 重点:无线胶订、骑马订;精装书的结构术语;烫箔、模切压痕。 难点:精装书装订工艺。 第十章 印刷品质量检测控制技术 了解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理解印刷品质量标准的含义; 了解印刷工艺规范的内容; 了解印刷品质量检测的内容;理解相对反差的含义;理解测控条的概念、原理与作用;了解 常用印品质量检测仪器的检测原理和应用;了解印品质量自动控制系统。 要点:影响阶调复制的因素;影响层次与清晰度的因素;影响颜色复制的因素; 印刷 品外观特征要素;亮调复制对胶印产品质量的影响;相对反差值的概念;晒版与印刷用测控 条的构成与原理;了解放大镜、显微镜、面积仪、密度计的作用与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和 色度计的测量原理。 重点:灰平衡; 胶印产品对实地密度、亮调网点面积率、网点扩大值的要求;布鲁纳 尔测控条的测试原理; 密度计的种类与用途。 难点:胶印产品对 C、M、Y、K 最大实地密度值的不同要求;布鲁纳尔测控条的测试 原理;分光光度计和色度计的测量原理。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 34,其中授课 34 学时
序号学时授课内容12印刷术发展史24印刷概述34印刷材料42印前文字信息处理56印前图像信息处理6制版47印刷482特种印刷94印后加工102印刷品复制质量测控技术总34计四、教学环节安排与考核办法1、授课方式:较适合本课程讲授的方法是多媒体教学。2、作业:课后习题的题型主要是问答题,每章3-9题,并完成综合性论文一篇。3、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成绩评定权重如下:平时情况10%,论文10%,作业10%,期末占70%。五、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徐锦林,《印刷工程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2、顾萍,《印刷概论》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3、冯瑞乾,《印刷概论》第一版,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年12月4、万晓霞,《印刷概论》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5、刘真,郭春霞《印刷概论》第一版,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年4月
序号 授 课 内 容 学时 1 印刷术发展史 2 2 印刷概述 4 3 印刷材料 4 4 印前文字信息处理 2 5 印前图像信息处理 6 6 制版 4 7 印刷 4 8 特种印刷 2 9 印后加工 4 10 印刷品复制质量测控技术 2 总 计 34 四、教学环节安排与考核办法 1、授课方式:较适合本课程讲授的方法是多媒体教学。 2、作业:课后习题的题型主要是问答题,每章 3-9 题,并完成综合性论文一篇。 3、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成绩评定权重如下:平时情况 10%, 论文 10%,作业 10%,期末占 70%。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徐锦林,《印刷工程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5 月 2、顾萍,《印刷概论》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4 年 9 月 3、冯瑞乾,《印刷概论》第一版,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 年 12 月 4、万晓霞,《印刷概论》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11 月 5、刘真,郭春霞《印刷概论》第一版,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