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当代中的 基本圆情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 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土 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 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 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一个国家 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 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土 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 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 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一个国家 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 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的论述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穷二白” 邓小平(1979年):“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 十三大报告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后位” 江泽民1995年):论十二大关系 十五大报告(199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 括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 不发达
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的论述 –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穷二白” – 邓小平(1979年): “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 – 十三大报告(1987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后位” 。 – 江泽民(1995年):论十二大关系 – 十五大报告(199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 括 –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 不发达
2.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 《生存与发展》(1989年):“人口过多,底子薄,教育文化科 技水平低;资源相当紧缺,人均QDP居世界后列” 《生态赤字》(1989年)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和生态环境 脆弱 《机遇与挑战》(1995年) (1)中国现代社会基本矛盾;传统农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 化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二元经济社会。 2)中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人口过多与资源相对紧缺; 过剩农业劳动力与稀缺工业资本。 (3)地区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国情基本特征之一。 (4)中国社会正处于几个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转型、 政治转型
2.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 • 《生存与发展》(1989年): “人口过多,底子薄,教育文化科 技水平低;资源相当紧缺,人均QDP居世界后列” • 《生态赤字》(1989年)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和生态环境 脆弱 • 《机遇与挑战》 (1995年) (1)中国现代社会基本矛盾;传统农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 化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二元经济社会。 (2)中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人口过多与资源相对紧缺; 过剩农业劳动力与稀缺工业资本。 (3)地区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国情基本特征之一。 (4)中国社会正处于几个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转型、 政治转型
2.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 个中国、两种制度”:城乡居民的两种身份 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财 政转移制度,以及两种差异甚大的生活方式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中国发展不平衡性在 各个地区中的反映,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 最大的国家 “一个中国、四种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包括建筑业)、服务业社会、知识社会
•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城乡居民的两种身份 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财 政转移制度,以及两种差异甚大的生活方式 •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中国发展不平衡性在 各个地区中的反映,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 最大的国家 • “一个中国、四种社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包括建筑业) 、服务业社会、知识社会 2.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