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3.氯化物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与血氯浓度、 酸碱度、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有关。 【检测原理】氯化物测定方法与血清氯化物测 定方法相同,常用方法有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 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量分析法等。 【方法学评价】常用脑脊液氯化物测定的方法 学评价见表7-10
3.氯化物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与血氯浓度、 酸碱度、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有关。 【检测原理】氯化物测定方法与血清氯化物测 定方法相同,常用方法有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 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量分析法等。 【方法学评价】常用脑脊液氯化物测定的方法 学评价见表7-10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表7-10常用脑脊液氯化物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评价 硝酸汞滴定法 手工检测(操作复杂)、以目测判断滴定终点,精密度低, 影响因素多,多被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电量分析法取代 硫氰酸汞比色法既可手工操作,又可自动化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为 临床常规方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为常规方法,变异系数小,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比硫氰酸 汞比色法和电量分析法使用更广泛 电量分析法 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为参考方法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质量保证】 ①电量分析法:如试剂含有杂质,可影响电流效 率。可用纯试剂进行空白校正,并通过预电解除去杂 质。 ②电极法:氯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上会出 现AgC而影响检测结果,应及时擦去或更换电极。 【参考区间】成人:120130mmol/L;儿童: 111≈123mmol/L
【质量保证】 ①电量分析法:如试剂含有杂质,可影响电流效 率。可用纯试剂进行空白校正,并通过预电解除去杂 质。 ②电极法:氯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上会出 现AgCl而影响检测结果,应及时擦去或更换电极。 【参考区间】成人:120~130 mmol/L;儿童: 111~123 mmol/L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临床意义】脑脊液氯化物变化的临床意义见 表7-10-1。 表7-10-1脑脊液氯化物变化的临床意义 变化 临床意义 减低 ①细菌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后者的氯化物 减低早于葡萄糖的减低,与血氯含量减低、脑膜渗透性改变,而脑脊 液内蛋白质增高,使氯离子代偿性流向血液有关。还与脑膜粘连,吸 附大量氯离子有关 ②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和肾脏病变 增高 ③病毒性脑炎、脊髓灰白质炎、脑肿瘤时,脑脊液氯化物稍减低或不 减低尿毒症、脱水、心力衰竭和浆液性脑膜炎等
【临床意义】脑脊液氯化物变化的临床意义见 表7-10-1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4.酶及其他成分 (I)酶:常见检测指标有AST、ALT、LD、CK、 ADA等。 【检测原理】酶速率法。 【质量保证】①避免溶血:溶血可使红细胞内的 LD和AST等逸入血清,出现假性增高。②避免高温、 剧烈振荡:可使酶蛋白变性失去活性,影响测定结果。 【临床意义】脑脊液主要酶的浓度增高的临床意 义见表7-11
4.酶及其他成分 (1)酶:常见检测指标有AST、ALT、LD、CK、 ADA等。 【检测原理】酶速率法。 【质量保证】①避免溶血:溶血可使红细胞内的 LD和AST等逸入血清,出现假性增高。②避免高温、 剧烈振荡:可使酶蛋白变性失去活性,影响测定结果。 【临床意义】脑脊液主要酶的浓度增高的临床意 义见表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