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2.脑脊液的颜色 表7-3脑脊液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颜色 原因 临床意义 无色 健康人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脊 髓灰质炎、神经梅毒 红色 出血 穿刺损伤出血(最初几滴为红色,以后渐清)、蛛网 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 黄色 黄变症 陈旧性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 黑色素、脂色素(lipochrome)增高 乳白色 白细胞增高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 脓性脑膜炎 淡绿色 脓性分泌物增多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所引起的脑 膜炎 褐色或黑色色素增多 脑膜黑色素瘤
2.脑脊液的颜色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表7-4脑脊液新鲜性出血与陈旧性出血鉴别 项目 新鲜性出血 陈旧性出血 外观 浑浊 清亮、透明 易凝性 易凝 不易凝 离心后上清液 无色透明 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 红细胞形态 无变化 有皱缩 上清液隐血试验 多为阴性 阳性 白细胞计数 不增高 继发性或反应性增高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3.凝固性 【参考区间】无凝块、无沉淀(放置24不形成薄膜) 。 【临床意义】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增高至10gL时,可出 现薄膜或凝块。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一般在1~2内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结核性脑膜炎在12~24h形成膜状物。 神经梅毒可出现小絮状凝块。 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可呈黄色胶冻状,脑脊液同时存在 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高,细胞 正常或轻度增高)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
【参考区间】无凝块、无沉淀(放置24h不形成薄膜)。 【临床意义】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增高至10g/L时,可出 现薄膜或凝块。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一般在1~2h内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结核性脑膜炎在12~24h形成膜状物。 神经梅毒可出现小絮状凝块。 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可呈黄色胶冻状,脑脊液同时存在 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高,细胞 正常或轻度增高)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 3.凝固性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4.比重 【参考区间】腰椎穿刺:1.006心1.008;脑室 穿刺:1.002心1.004;小脑延髓池穿刺:1.004心 1.008。 【临床意义】比重增高常见于各种颅内炎症; 比重减低见于脑脊液分泌增多
4.比重 【参考区间】腰椎穿刺:1.006~1.008;脑室 穿刺:1.002~1.004;小脑延髓池穿刺:1.004~ 1.008。 【临床意义】比重增高常见于各种颅内炎症; 比重减低见于脑脊液分泌增多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健康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低, 约为血浆的1%,主要为清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 病变时,脑脊液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变 化。脑脊液蛋白质检查可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 【检测原理】 (1)蛋白质定性检查:常用方法有Pandyi试验、 硫酸铵试验(包括Ross-Jone试验和Nonne-.Apelti试验) 和Lee-Vinson试验,其检查原理见表7-5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 健康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低, 约为血浆的1%,主要为清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 病变时,脑脊液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变 化。脑脊液蛋白质检查可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 【检测原理】 (1)蛋白质定性检查:常用方法有Pandy试验、 硫酸铵试验(包括Ross-Jone试验和Nonne-Apelt试验) 和Lee-Vinson 试验,其检查原理见表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