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肥土壤 培肥土壤,说到底就是提高土壤在无肥条 件下的生产力。而连续系统的施用肥料,则是 提高地力,即无肥条件下的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每次投入农田的化肥,除了作物吸收利用 和其它损失外,有相当数量的养分残留于土壤 中N约为30%,P约70%,K约为40%)。使得士 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
二、培肥土壤 ◼ 培肥土壤,说到底就是提高土壤在无肥条 件下的生产力。而连续系统的施用肥料,则是 提高地力,即无肥条件下的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 每次投入农田的化肥,除了作物吸收利用 和其它损失外,有相当数量的养分残留于土壤 中(N约为30%,P约70%,K约为40%)。使得土 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
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高产品种是对肥料高效应品种,也就是 能吸收利用更多养分,并将其转化为产 量的品种。如现代良种的需肥量和吸肥 量大于地方传统品种。如杂交水稻、杂 交玉米的施肥量大于常规品种。杂交晚 稻较常规晚稻多吸收氮21-54千克/公顷 P2O51.5-15千克/公顷,K2O195-675千克 顷
三、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 高产品种是对肥料高效应品种,也就是 能吸收利用更多养分,并将其转化为产 量的品种。如现代良种的需肥量和吸肥 量大于地方传统品种。如杂交水稻、杂 交玉米的施肥量大于常规品种。杂交晚 稻较常规晚稻多吸收氮21-54千克/公顷, P2O51.5-15千克/公顷,K2O19.5-67.5千克/ 公顷
绪表4良种和地方种小麦对养分吸收的差异 养分吸收量 单位产量养分吸 国 单 收量(千克/100 家/种(吨//(公厅/公顷) 千克) 公顷) N POS KON POS KO 德地方种2884367330129267 国良种 60165731552751.202.58 卩地方种2592967268132301 度良种60168751752:80125292
绪表-4 良种和地方种小麦对养分吸收的差异 国 家 品种 单产 (吨/ 公顷) 养分吸收量 (公斤/公顷) 单位产量养分吸 收量(千克/100 千克) N P2O5 K2O N P2O5 K2O 德 国 地方种 2.8 84 36 73 3.0 1.29 2.67 良种 6.0 165 73 155 2.75 1.20 2.58 印 度 地方种 2.2 59 29 67 2.68 1.32 3.01 良种 6.0 168 75 175 2.80 1.25 2.92
四、补偿耕地不足 增加施肥量能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在 较小面积的耕地上收获较多的农产品。 因此,对农业增加化肥施用量,实质上 与扩大耕地面积的效果相似。在人多地 少的国家无一不是借助增加投肥量来谋 求提高作物单产,弥补其耕地的不足
四、补偿耕地不足 ◼ 增加施肥量能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在 较小面积的耕地上收获较多的农产品。 因此,对农业增加化肥施用量,实质上 与扩大耕地面积的效果相似。在人多地 少的国家无一不是借助增加投肥量来谋 求提高作物单产,弥补其耕地的不足
绪表5几个国家的化肥投入与谷物产量的 比较(国际粮农组织年鉴,1990) 化肥投入量人均耕谷物产相对产量 国家 地(公量(千克(前苏联 千克/公顷千克/人顷/)公顷)为100 日本4150 1580.04185848 269 荷 649.6 41.00.05617093 327 美国936 7220.75524749 219 前苏 联 117.0 951080702171 100 中国250.4 28.3 11063478 160
绪表5 几个国家的化肥投入与谷物产量的 比较(国际粮农组织年鉴,1990) 国家 化肥投入量 人均耕 地(公 顷/人) 谷物产 量(千克/ 公顷) 相对产量 (前苏联 千克/公顷 千克/人 为100) 日本 415.0 15.8 0.0418 5848 269 荷兰 649.6 41.0 0.0561 7093 327 美国 93.6 72.2 0.7552 4749 219 前苏 联 117.0 95.1 0.8070 2171 100 中国 250.4 28.3 0.1106 3478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