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简介 实验守则侧及要求 实验一清炒法 实验二加固体辅料炒 实验三炙法及蒸法 实验四輝法及制霜法 实验五煅法 实验六水飞法及干馏法 实验七缩泉丸的制备及药理学研究 实验八大黄各种炮制方法的比较 实验九制霜法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简介 中药炮制学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实验课程之一,是在学习中药炮制学理论课基础上 进行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 理论知识验证一些中药炮制的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性的 实验,巩固和加深对中药炮制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 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 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从而加深理 解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进一步为探讨炮制原理,规范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奠定良好的 基础。为此,本课程安排了两方面的实验:(1)传统炮制方法的验证性实验:(2)综合设计性实 验。通过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实事 求是的工作作风。尤其是通过对综合设计实验的操作,将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综合起来分析,使学 生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守则及要求
目 录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简介 实验守则及要求 实验一 清炒法 实验二 加固体辅料炒 实验三 炙法及蒸法 实验四 燀法及制霜法 实验五 煅 法 实验六 水飞法及干馏法 实验七 缩泉丸的制备及药理学研究 实验八 大黄各种炮制方法的比较 实验九 制霜法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简介 中药炮制学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实验课程之一,是在学习中药炮制学理论课基础上 进行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 理论知识验证一些中药炮制的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性的 实验,巩固和加深对中药炮制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 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 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从而加深理 解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进一步为探讨炮制原理,规范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奠定良好的 基础。为此,本课程安排了两方面的实验:(1)传统炮制方法的验证性实验;(2)综合设计性实 验。通过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实事 求是的工作作风。尤其是通过对综合设计实验的操作,将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综合起来分析,使学 生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守则及要求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 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预先安排好实验进程,估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并在预习的基 础上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讲义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并真实记录实 验现象和原始数据。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遵守实验室规章 制度。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根据火候的不同,清炒分为炒黄、炒焦、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 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桥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生山楂,王不留行 2.仪器:电磁炉,炒锅,蒸发皿,粉碎机,铲,漏斗,胶头滴管,筛网,烧杯,捣药杵,电子天平, 水浴锅,三角瓶,量筒,称量纸,滤纸,沙子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 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预先安排好实验进程,估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并在预习的基 础上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讲义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并真实记录实 验现象和原始数据。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遵守实验室规章 制度。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 实验一 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根据火候的不同,清炒分为炒黄、炒焦、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 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生山楂,王不留行 2.仪器:电磁炉,炒锅,蒸发皿,粉碎机,铲,漏斗,胶头滴管,筛网,烧杯,捣药杵,电子天平, 水浴锅,三角瓶,量筒,称量纸,滤纸,沙子
3试剂:碱式滴定管,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滴定液,蒸馏,水醋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山楂的炮制 (1)生品 (2)炒山楂:取净山楂,文火或中火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山楂:取净山楂,中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4)山楂炭:取净山楂,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不同规格山楂炮制品中有机酸含量测定 取山楂4种饮片规格(山楂片、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细粉各2g(a),精密称定,精密加 入蒸馏水100ml,水浴温浸30min,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加蒸馏水50ml,加酚酞 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计算。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6.404mg的枸缘酸。 有机酸含量(%)=(6.404b×4)/a×100% a=供试品重量(mg)b=所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3.王不留行的炮制 炒黄: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花时,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爆花率%=爆花重g×100%/(爆花重g+未爆花重g) 或:随机取20粒计数,重复3次。爆花率需达到80%以上,记录炒制时间及炒制温度。 五、注意事项 1.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火力 2.搅拌要均匀,出锅要迅速 3.炒前锅要预热 六、思考题 1.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4种规格临床功效有何异同? 2.4种规格的药理作用有何不同?
3.试剂:碱式滴定管,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滴定液,蒸馏,水醋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山楂的炮制 (1)生品 (2)炒山楂:取净山楂,文火或中火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山楂:取净山楂,中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4)山楂炭:取净山楂,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不同规格山楂炮制品中有机酸含量测定 取山楂4种饮片规格(山楂片、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细粉各2 g (a),精密称定,精密加 入蒸馏水100ml,水浴温浸30min,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加蒸馏水50ml,加酚酞 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计算。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6.404mg的枸缘酸。 有机酸含量(%)=(6.404b×4)/a ×100% a=供试品重量(mg) b=所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3. 王不留行的炮制 炒黄: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花时,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爆花率%=爆花重g×100%/(爆花重g + 未爆花重g) 或:随机取20粒计数,重复3次。爆花率需达到80%以上,记录炒制时间及炒制温度。 五、注意事项 1. 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火力 2. 搅拌要均匀,出锅要迅速 3. 炒前锅要预热 六、思考题 1.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4种规格临床功效有何异同? 2.4种规格的药理作用有何不同?
3.4种规格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4.“逢子必炒”的依据是什么?炒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实验二加固体辅料炒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加固体辅料的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加固体辅料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固体辅料具有传热作用,使中药饮片受热均匀一致,并借助加热或辅料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实验材料:黄酒,僵蚕,枳壳,党参,山药,鸡内金 仪器:烧杯,电磁炉,电子天平,筛网,三角瓶,粉碎机,蒸锅,漏勺,炒锅,铲,水果刀,水浴 锅,量筒,毛细点样管,展开缸,硅胶G薄层板,硅胶G,称量纸 试剂:95%乙醇,蒸馏水,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麸炒 僵蚕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僵蚕,翻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100kg僵蚕,用麸皮10kg(10:1)。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淡黄色至黄色。腥气较微弱。 枳壳现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新翻炒,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 麸,放凉。 每100kg枳壳片,用麸皮10kg(10:1)。 成品性状: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质脆,气香,味较弱 (二)米炒
3.4种规格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4.“逢子必炒”的依据是什么?炒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实验二 加固体辅料炒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加固体辅料的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加固体辅料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固体辅料具有传热作用,使中药饮片受热均匀一致,并借助加热或辅料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实验材料:黄酒,僵蚕,枳壳,党参,山药,鸡内金 仪器:烧杯,电磁炉,电子天平,筛网,三角瓶,粉碎机,蒸锅,漏勺,炒锅,铲,水果刀,水浴 锅,量筒,毛细点样管,展开缸,硅胶G薄层板,硅胶G,称量纸 试剂:95%乙醇,蒸馏水,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麸炒 僵蚕 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僵蚕,翻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100kg僵蚕,用麸皮10kg(10:1)。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淡黄色至黄色。腥气较微弱。 枳壳 现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炒,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 麸,放凉。 每100 kg枳壳片,用麸皮10 kg(10:1)。 成品性状: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质脆,气香,味较弱。 (二)米炒
党参将大米置于热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倒入党参片,翻炒党参片,翻炒至大米呈焦褐色,党参星呈 老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 每100kg党参,用大米20kg 药品性状:本品表面呈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三)土炒 山药先将士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士粉呈轻松灵活状态,倒入山药片时,不断翻炒,至山药挂土色,表面 呈土黄色,并透出山药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放凉。 每100kg山药,用土30kg。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轻挂薄土,呈土黄色,无焦黑色和焦苦味。具土香气。 (四)砂烫 鸡内金将净砂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倒入大小一致的鸡内金,不断翻炒,至鼓起,卷曲, 表面金黄色时,立即取出。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膨胀鼓起,表面金黄色,质脆。具焦香气。 (伍)滑石粉烫水蛭 先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倒入净水蛭段,勤翻炒至微鼓起,呈黄棕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 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呈淡黄色或黄棕色,微鼓起,质松脆,易碎,有腥气 五、注意事项 1.炮制用辅料需要净选并为干燥品: 2.欲炮制中药饮片原料要净选后且要大小分档: 3.加固体辅料炒法一般先加辅料后投入中药饮片: 4.加固体辅料炒法根据中药的性质不同,适当调整火力,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过火现象,温度过低导 致过生现象: 5.麸炒法药注意炒制过程要有一定烟雾,保持熏炒过程,使中药饮片达到规定的标准」 6米炒、土炒、麸炒、滑石粉炒时,辅料用量要定量,砂炒时辅料用量以能掩埋中药为准
党参 将大米置于热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倒入党参片,翻炒党参片,翻炒至大米呈焦褐色,党参呈 老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 每100kg党参,用大米20kg。 药品性状:本品表面呈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三)土炒 山药 先将土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土粉呈轻松灵活状态,倒入山药片时,不断翻炒,至山药挂土色,表面 呈土黄色,并透出山药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放凉。 每100kg山药,用土30kg。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轻挂薄土,呈土黄色,无焦黑色和焦苦味。具土香气。 (四)砂烫 鸡内金 将净砂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倒入大小一致的鸡内金,不断翻炒,至鼓起,卷曲, 表面金黄色时,立即取出。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膨胀鼓起,表面金黄色,质脆。具焦香气。 (五)滑石粉烫水蛭 先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倒入净水蛭段,勤翻炒至微鼓起,呈黄棕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 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呈淡黄色或黄棕色,微鼓起,质松脆,易碎,有腥气。 五、注意事项 1. 炮制用辅料需要净选并为干燥品; 2. 欲炮制中药饮片原料要净选后且要大小分档; 3. 加固体辅料炒法一般先加辅料后投入中药饮片; 4. 加固体辅料炒法根据中药的性质不同,适当调整火力,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过火现象,温度过低 导 致过生现象; 5. 麸炒法药注意炒制过程要有一定烟雾,保持熏炒过程,使中药饮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米炒、土炒、麸炒、滑石粉炒时,辅料用量要定量,砂炒时辅料用量以能掩埋中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