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我 的 母 亲 老舍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 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 文讲师。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 期刨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孑》等长篇小说,《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 开始,刨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茶馆》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 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老 舍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 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 文讲师。 •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 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 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茶馆》 •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 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写作背景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 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 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 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 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 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 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 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 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 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写作背景 •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 第九、十期合刊上。 •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 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 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 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 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 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 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 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 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課文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段:母亲. 第3~6段:母亲 ●●●●。● 第7~10段:母亲 第11~12段:母亲 ·第13~14段:母亲 第15~16段:母亲 ●●00 ·第17段:母亲
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 •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 第1~2段:母亲…… • 第3~6段:母亲…… • 第7~10段:母亲…… • 第11~12段:母亲…… • 第13~14段:母亲…… • 第15~16段:母亲…… • 第17段:母亲……
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課文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热情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 弱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应前后:母亲“给我 的是生命的教育
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 •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热情 •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 ,却“并不软 弱” •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 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应前后:母亲“给我 的是生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