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 了,至今大约已有500年了。那时,人类社会历史上首次出现 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将要建主,其商业资本的发展壮 大不断要求扩大国内社会分工,统一国内市场、开辟海外市 场;为此,商业资本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消除封建割据,建 立市场秩序,促进海内外贸易。后来,随着市场的扩大、需求 的增加、机器的革命,商业资本开始向工业资本转变,与之适 应的,是国家干预开始向自由放任转变,其标志是1776年亚 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 斯密对国家的作用和政府的动机表示极大的怀疑,在其 “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这个自由制度的三要 素基础之上,他规定了国家的三个任务:提高分工程度,增加 资本数量,改善资本用途;由此,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 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无须政府进行干预;进 而,对政府的义务作了三点限制:保护社会,使之不受侵犯;保 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之不受其他人侵犯;建设并维持某些公 共事业及设施。将上述归纳起来便是一幅“看不见的手”支配 的社会经济的景象,而政府则成为个守夜人。产业资产阶 级的现实要求与自由放任的政策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斯密学说征服了整个欧洲一百多年。 本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经济学说的 一次重大转变,即占统治地位一百多年的斯密自由市场经营 论为中心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让位于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 义。虽然凯恩斯总体上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一个有效的机 制,它能保证个人自由并激发个人释放其创造性,但他承认市 3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场本身存在缺点,只有扩大政府机能才能改正市场块点,以保 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简而言之,凯恩斯是按如下三段论 演绎的:一、自由放任经济中的缺点主要是存在失业:二、存在 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三、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个 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即心理消费倾向,心理灵活偏好,心理 土资产收益预期)。因此,凯恩斯认为,如果政府不加于预就 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的继续存在,就等于听在失业与经济 危机的继续存在;他认为,政府必须采取财政措苑以刺激消费 和增加投资,弥补自由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国家 干预的思想体系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证明了市场缺陷的存 在,构成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影响了一代经济学 家,并且,一直到70年代,人们称之为“凯恩斯时代”,将他称 之为“战后繁荣之父”。 0年代初的西方经济危机不但窟告了“空前繁荣的黄金 时代”的终结,而且还破天荒地出现了西方经济危机史上从未 有过的一种奇持经济现象:滞胀。凯恩斯主义对此已完全无 能为力:若米取扩张性的财政政莱来解救危机,就必然给通货 胀火上加油;若采取紧缩政策去抵制通货膨胀就势必加剧 其经济危机,于是,西方学者遂渐怀疑凯恩断的政府干预政 策,开始向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制度“复归”:以弗里德曼为代 表的新货币主义、以拉弗尔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华莱士等 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以加尔布 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公共选择学派等 等斯自由主义思潮开始活跃起来,简而概之,他们的基本经济 4
译者的话 主张是:()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仍然是正确的; (2)资源的有效配置只能由市场来执行,任何市场以外的力量 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而只会起破坏作用;(3)即使市场本 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但克服与纠正市场块点的唯一办法 在于通过产权明晰等措施来予以完善,决不能依赖市场以外 的政府干预:(4)恰恰相反,以往之所以会出现市场失灵,其原 因正是由于政府千预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自身的原因;(5)政 府本身也有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与“市场失灵”相对应,他 们提出了“政府失灵”(或公共失灵)理论,明确指出,国家对经 济生活的任何干涉肯定都是一件坏事,而不是一件好事。 在主张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这两大对立的经济思潮兴衰 交替的几百年经济思想史中,上述勾勒的仅仅是极其简要的 一条几次换位与回归的轮廓而已。事实上,在西方经济理论 体系内部一直存在着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矛盾 和不调和之处,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十几年来,斯蒂格利茨教 授在西方经济学者中一直是以“干预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而著 称的。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2月9日生于印第安纳州加 里,1964年在阿墨斯持学院取得学士学位,1966年在麻省理 工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74年任耶鲁大学经 济学教授,1974年至1976年任斯坦福大学以琼·肯尼命名的 经济学讲座教授,1976年至1979年任牛津大学以德拉蒙德 命名的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1979年至1988年任普林斯顿 5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大学教授,从1988年开始至今一直是斯坦福大学以肯尼命名 的经济学讲座教授。其中,1993年至1997年任总统经济顾 问委员会成员,后两年任委员会主席,1997年至今任世界银 行首席经济学家和负责经济开发工作的资深副行长。 斯蒂格利茨可以称得上是他这一代人中最著名的经济学 家之一,他始终一贯地支持攻府干预的经济学理论,给人们尤 其是中国学界以深刻的印象;他著述颇多,至少出版和发表了 六本专著和1D0篇以上的论文,1979年曾获美国经济学会专 为40岁以下青年经济学家设立的克拉克奖,曾干1996年访 华并与时任副总理的朱容基进行了会晤。 在斯蒂格利茨那里,政府经济作用一直被划分为生产和 消费两个方面,即生产方面的作用是要回答“怎么生产产品” 的问题,消费方面的作用是解决“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等问 题。 在生产方面,人类消费的产品分为两类,即私人产品和公 共产品;在私人产品市场方面,政府不应直接进入市场以一个 竞争者进行生产,而应采取“间接”的生产方式,即透过提供法 律服务、信贷服务和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这三个“服务方式”进 行“生产”。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 直接承担贵任进行生产(交通基础设施、港口、机场等),一种 是以“政府采购”的方式从私人部门进行购买。也就是说,政 府在消费方面的作用可以把政府支出分为收入再分配的支出 和攻府采购的支出这两个方面。 6
译者的话 在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愿意自觉遵守现行法律的前提下和 私人厂商自愿(与政府)签署合同的条件下,攻府有足够的理 由和能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为与其它别的经济组织相比, 政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她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性;一是她具有强制力,例如制定纳税法律,要求社会保障的 覆盖率,等等。由于市场的“常态”是信息不完善性或市场的 不完全性,所以,大量的市场失灵现象就为政府干预市场以提 高整体福利水平提供了空间: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失灵的具 体例证表现为公共产品、外部性、垄断尤其是自然性垄断等; 而这些市场失灵现象就基本上界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 市场之所以会出现失灵现豪,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信息不完善,一是市场不完全,即存在不完全竞争。就后 者来讲,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的,它仅是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假设前提而已。就前者来讲,由 于信息不完善,戒千上万的企业“事前的”分散决策很可能会 导致“事后的”重复生产和无效率,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所以,说到底,市场失灵现象的根源在于没有人对市场负责、 没有人干预市场。那么,谁来对市场负责呢? 对这个问题,斯蒂格利茨反对科斯的主张,认为,科斯提 出的“自愿联合”或称“协商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诸如解决 失气污染等外部性问题涉及到一亲列的产权明晰难题,更重 要的是这种“私下解决”的办法克服不了“搭便车”问题,如此 高昂的交易费用将会导致无效率。与其自愿联合建立一个 “新”的组织去负责这个“市场问题”,就不如简化地把“现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