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世胄蹑高位 (左思《》)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 ”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 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 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 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 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 马薇薇 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 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贲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然而事实是,在礼 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 有应得的一面。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 点儿,不然太危险啦。”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一一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露 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④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其实,这不是因 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本来,她的研究主 题恰好就是人们对受害者的谴贲心态,按理说她本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种尴尬的事情偏偏就发 生了。当时,法恩刚生完小孩不久,推着婴儿车在家周围散步。在公园的长椅上,她遇到了一位跟自己年纪 差不多的女性,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很是感伤。聊起来才知道,后者刚经历丧子之痛。然而,在这位女士诉说 伤心往事的时候,法恩坦承,她没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心里涌现出无数恐怖的指责—一你这位妈妈,当 时肯定哪里疏忽了,才导致孩子夭折 ⑤所以,同样是母亲,本来应该感同身受,但是法恩却不可遏制地表现出一种攻击心态,这是面对恐惧 时自保的本能在作祟。这种恐惧感强烈到,即使一辈子都在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专家,也会在轮到自己的 时候,表现出“谴贲受害者”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因为不能允许自己想 到这是自己,或者家人和朋友也可能遇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就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出跟自己以及关心的
1 崇明区 2020 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世胄蹑高位, 。(左思《》)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 , ”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 , , , , 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 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 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 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二、阅 读 7 0 分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谴 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 马薇薇 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 “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然而事实是,在礼 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 有应得的一面。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 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露、 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④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其实,这不是因 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本来,她的研究主 题恰好就是人们对受害者的谴责心态,按理说她本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种尴尬的事情偏偏就发 生了。当时,法恩刚生完小孩不久,推着婴儿车在家周围散步。在公园的长椅上,她遇到了一位跟自己年纪 差不多的女性,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很是感伤。聊起来才知道,后者刚经历丧子之痛。然而,在这位女士诉说 伤心往事的时候,法恩坦承,她没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心里涌现出无数恐怖的指责——你这位妈妈,当 时肯定哪里疏忽了,才导致孩子夭折。 ⑤所以,同样是母亲,本来应该感同身受,但是法恩却不可遏制地表现出一种攻击心态,这是面对恐惧 时自保的本能在作祟。这种恐惧感强烈到,即使一辈子都在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专家,也会在轮到自己的 时候,表现出“谴责受害者”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因为不能允许自己想 到这是自己,或者家人和朋友也可能遇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就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出跟自己以及关心的
人不一样的地方。 ⑥“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演变成“寻找替罪羊”,这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攻击 也就是为了宣泄怒火,让无辜者受伤害。最常见的替代性攻击就是无緣无故乱发火,比如員工上班被老板 骂,于是回家跟老婆吵架,老婆憋了火就打孩子,孩子去学校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同学家长一生气就在办 公室里骂自己的员工……负能量的传递,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无人幸免 ⑦当然,直接发火,还只是替代性攻击最低阶的表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也知道自己是鸡蛋里 挑骨头,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而更高级的替代性攻击,表面上更温和理性,实 质上则更为可怕—一因为它是通过貌似理性的方式彻底把无辜者妖魔化了。比如说,每当经济出现问题的 时候,美国右翼政客总喜欢在外国人身上找理由一一为什么美国失业率那么高?一定是外国人把就业机会 给抢走了。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外国人非法跑到我们这里来。只要稍有常识就能知道 个国家出现经济和社会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原因。归咎于外国人,这个判断本身就很幼稚。但是,很 多投票的美国公民就是愿意为这种说辞买账。因为只要找到凶手,只要知道该向谁生气,他们的痛苦就会 下降 ⑧总之,人是一种需要找理由的生物。小孩在刚开始懂事时,不是总爱问“为什么”吗?他们可不接受 “我不知道”这种严谨的说法。即使给他们一个非常胡扯的答案,也总比没有答案要好。事实上,大多数人 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安心。而在面对不幸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对原因的渴求就会更加强 烈,特别需要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幸的人会是自己 ⑨所以,心理辅导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运的事 实。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子里就会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就算找到一个可以宣 泄情绪的对象,看似出了气,其实这个心结还是没解开。 ⑩总之,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需要事实。悲剧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越是 容易去谴责受害者,寻找替罪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倾向,才能公平地对待受害者,并且不受情绪干 扰地去思考一一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 (有删改) 3.第②段加点的词语“罪有应得”在文中指的是 (2分) 4.对第③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典型的“谴责受害者心态”的事例使上文定义更易理解, 进一步探究“谴责受害者心态”这一负面情绪背后的实质 C.形象化地阐述“谴责受害者心态”的表现形式及主要危害 D.直接为下文分析“谴责受害者心态”的原因及发展作铺垫 5.下列对“替代性攻击”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替代性攻击”是谴责受害者思维发展的一种替代品 B.“替代性攻击”本质上体现了人们对事件原因的探寻 C.“替代性攻击”是人们为了获得安全感而产生的心态。 D.“替代性攻击”的核心特征就是负能量循环往复传递。 6.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对第④段提出的“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 病才心安呢?”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4分) 7.结合全文内容,对“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春行于野汤世杰
2 人不一样的地方。 ⑥“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演变成“寻找替罪羊”,这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攻击”, 也就是为了宣泄怒火,让无辜者受伤害。最常见的替代性攻击就是无缘无故乱发火,比如员工上班被老板 骂,于是回家跟老婆吵架,老婆憋了火就打孩子,孩子去学校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同学家长一生气就在办 公室里骂自己的员工……负能量的传递,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无人幸免。 ⑦当然,直接发火,还只是替代性攻击最低阶的表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也知道自己是鸡蛋里 挑骨头,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而更高级的替代性攻击,表面上更温和理性,实 质上则更为可怕——因为它是通过貌似理性的方式彻底把无辜者妖魔化了。比如说,每当经济出现问题的 时候,美国右翼政客总喜欢在外国人身上找理由——为什么美国失业率那么高?一定是外国人把就业机会 给抢走了。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外国人非法跑到我们这里来。只要稍有常识就能知道, 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和社会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原因。归咎于外国人,这个判断本身就很幼稚。但是,很 多投票的美国公民就是愿意为这种说辞买账。因为只要找到凶手,只要知道该向谁生气,他们的痛苦就会 下降。 ⑧总之,人是一种需要找理由的生物。小孩在刚开始懂事时,不是总爱问“为什么”吗?他们可不接受 “我不知道”这种严谨的说法。即使给他们一个非常胡扯的答案,也总比没有答案要好。事实上,大多数人 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安心。而在面对不幸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对原因的渴求就会更加强 烈,特别需要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幸的人会是自己。 ⑨所以,心理辅导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运的事 实。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子里就会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就算找到一个可以宣 泄情绪的对象,看似出了气,其实这个心结还是没解开。 ⑩总之,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需要事实。悲剧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越是 容易去谴责受害者,寻找替罪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倾向,才能公平地对待受害者,并且不受情绪干 扰地去思考——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 (有删改) 3. 第②段加点的词语“罪有应得”在文中指的是 。(2 分) 4. 对第③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典型的“谴责受害者心态”的事例使上文定义更易理解。 B.进一步探究“谴责受害者心态”这一负面情绪背后的实质。 C.形象化地阐述“谴责受害者心态”的表现形式及主要危害。 D.直接为下文分析“谴责受害者心态”的原因及发展作铺垫。 5. 下列对“替代性攻击”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替代性攻击”是谴责受害者思维发展的一种替代品。 B. “替代性攻击”本质上体现了人们对事件原因的探寻。 C. “替代性攻击”是人们为了获得安全感而产生的心态。 D. “替代性攻击”的核心特征就是负能量循环往复传递。 6.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对第④段提出的“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 病才心安呢?”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4 分) 7. 结合全文内容,对“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4 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春 行于野 汤世杰
①刚刚过去的这番冬去春来,如杨万里所谓“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我几乎哪都没去, 早晚只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回头一看,一冬一春看似无事,倒一直在为花忙,想着的,尽是些树啊花啊什么 的 ②开得最早的,是楼下一株高大的冬樱花,年前还只零落开了几朵,一到新年,便盛放如一蓬温柔的火 焰。想用手机完整地拍下来,离得远了怕拍不出气势,近些吧毕竟树太大,拍完一看,好些枝权没拍进去, 发到朋友圈里时戏言:“糟了,这棵冬樱花要撑破我的屏幕了!”引来一众友人围观 ③稍后才见到腊梅。院里的梅本来就少,且多在旮旯拐角处,等我看到时已然凋零,亏欠它了。匆匆别 了梅,去寻花期长的紫叶矮樱,那花倒真是莹白透红,一嘟噜一嘟噜的,爱死了人。山茶乃南国冬日最殷勤 的主,秋末冬初一路相随,开到眼下还在开。到了这时节,紫叶矮樱已花谢叶繁,举着满树透亮的紫红嫩 叶,花倒只剩几朵,想看新花,只好等着三月桃花开了。 ④如此一想,辞冬迎春之际,许多朋友东奔西跑到处去寻花,我虽没跑得很远,却还是看到了冬去春来 的全过程,何也?凭持的,唯一点静心的等待而已。 ⑤等待其实并不轻松,间或更有焦急,甚至失落。行走已成习惯,看不到预想的花,焦急便突然来袭 想还不如不去,或不见天都去,过几天,花不就开了吗?也是,每个轻松的早晨,人都有两个选择:或 回去蒙头大睡,浑浑噩噩地慵懒一天,或不管阴晴雨雪,起身追逐一点小小的梦想。选择困难而又深刻,那 是生命的选择。迷茫时,或该选那条更难行的路吧?走出去,终归比不走的妤。树们花们,不都经历过风雪 严寒么?它们都有过屏息的等待。前方的险阻谁也无法预料,没人能给你明确的许诺,细想,那终是自己依 着灵魂的前行。 ⑥“天何言哉?”其实大地、树木、花朵,都在等待。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从容而有耐心,不 分季节也不分日夜一一在冬夜一次偶然的等待中,我才明白了这个理。那时,我坐在没于黑夜的车中,等着 女儿—一年末加班,她的车被人撞坏,不方便回家。说好是晚上八点,却一直不见她来,只好继续等。那会 儿我待的地方,离城市北边当年西南联大的先生们居留过的司家营,已然很近。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 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都在那里呆过。那时他们都在等。直到1944年5月,才相继搬离,但清华文科 研究所仍留在那里。到抗战胜利,朱自清复任清华中文系主任,文科研究所才迁走。如今那一带早已高棧林 立,让我和许多人,对先生们旧居的去存,一直有着揪心的焦虑…… ⑦我久已没有过那样长时间的等待了。我说的当然是现实的等待,生命中那种长达数十年的,另一种焦 急的等待,于我也记忆深切。那样的等待既叫人窒闷,又叫人满怀某种似无着落的热望,生命的耗费就那样 无声地消磨着时光。其实那晚我等女儿,拢共也不过两个多钟头,不长也不短。好在是坐在车里。可以听到 风在外面散步。四周是些工地,墙篱高筑,显得既森然又还尚觉是在人间。把车载音响打开,蔡琴的女中音 反复地唱着,好像有“再爱我一次”之类温情又如冏梦呓的傻话。那离我那时的心境似乎过于遥远。再想, 或许又不尽然一一你就没有期昐过什么吗?这样想时,不禁自己都差点笑出声来。人是复杂的。更复杂的 是人的那些不可理喻的动机!比如,早就听说联大先生们的旧居,因年久失修,少有保护,面临坍塌。媒体 呼吁了多年,也不了了之。直到最近,才听闻那里终于要复建、还原那个古镇了。至于何时建成,建成什么 样子,当然还要等 ⑧等待并非无能,只是对天道的顺应一一有的事属人力可为,却非尽皆人力可为。那晚直到终于接到女 儿,已是晚上十点半了。风已回家。月亮压根儿就没出来过。女儿说让我久等了,我倒想谢谢她让我重温了 下等待的滋味,还在那样偶然的冬夜里,重新品尝了一下孤独和寂静,以及某个遥远又遥远的夜晩。 ⑨今晨再去院子里走,最先看到的照例是一朵山茶,在清晨的阳光下艳红着。也许那已是最后一朵山茶 了,居然从冬一直开到了春,宛若故人。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我 已全力以赴,尽管一事无成一—那样普通的生命,却总是最叫人牵挂。久久凝视那朵山茶,转瞬间仿佛就把 这世界看了个透。此刻,南国已春光浓似酒,足可证花可醉人;若今宵夜色澄如水,堪任月来洗俗。料想等 桃花开时,思绪或会再飞出些蜂蜂蝶蝶来吧?
3 ①刚刚过去的这番冬去春来,如杨万里所谓“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我几乎哪都没去, 早晚只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回头一看,一冬一春看似无事,倒一直在为花忙,想着的,尽是些树啊花啊什么 的。 ②开得最早的,是楼下一株高大的冬樱花,年前还只零落开了几朵,一到新年,便盛放如一蓬温柔的火 焰。想用手机完整地拍下来,离得远了怕拍不出气势,近些吧毕竟树太大,拍完一看,好些枝杈没拍进去, 发到朋友圈里时戏言:“糟了,这棵冬樱花要撑破我的屏幕了!”引来一众友人围观。 ③稍后才见到腊梅。院里的梅本来就少,且多在旮旯拐角处,等我看到时已然凋零,亏欠它了。匆匆别 了梅,去寻花期长的紫叶矮樱,那花倒真是莹白透红,一嘟噜一嘟噜的,爱死了人。山茶乃南国冬日最殷勤 的主,秋末冬初一路相随,开到眼下还在开。到了这时节,紫叶矮樱已花谢叶繁,举着满树透亮的紫红嫩 叶,花倒只剩几朵,想看新花,只好等着三月桃花开了。 ④如此一想,辞冬迎春之际,许多朋友东奔西跑到处去寻花,我虽没跑得很远,却还是看到了冬去春来 的全过程,何也?凭持的,唯一点静心的等待而已。 ⑤等待其实并不轻松,间或更有焦急,甚至失落。行走已成习惯,看不到预想的花,焦急便突然来袭— —心想还不如不去,或不见天都去,过几天,花不就开了吗?也是,每个轻松的早晨,人都有两个选择:或 回去蒙头大睡,浑浑噩噩地慵懒一天,或不管阴晴雨雪,起身追逐一点小小的梦想。选择困难而又深刻,那 是生命的选择。迷茫时,或该选那条更难行的路吧?走出去,终归比不走的好。树们花们,不都经历过风雪 严寒么?它们都有过屏息的等待。前方的险阻谁也无法预料,没人能给你明确的许诺,细想,那终是自己依 着灵魂的前行。 ⑥“天何言哉?”其实大地、树木、花朵,都在等待。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从容而有耐心,不 分季节也不分日夜——在冬夜一次偶然的等待中,我才明白了这个理。那时,我坐在没于黑夜的车中,等着 女儿——年末加班,她的车被人撞坏,不方便回家。说好是晚上八点,却一直不见她来,只好继续等。那会 儿我待的地方,离城市北边当年西南联大的先生们居留过的司家营,已然很近。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 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都在那里呆过。那时他们都在等。直到 1944 年 5 月,才相继搬离,但清华文科 研究所仍留在那里。到抗战胜利,朱自清复任清华中文系主任,文科研究所才迁走。如今那一带早已高楼林 立,让我和许多人,对先生们旧居的去存,一直有着揪心的焦虑…… ⑦我久已没有过那样长时间的等待了。我说的当然是现实的等待,生命中那种长达数十年的,另一种焦 急的等待,于我也记忆深切。那样的等待既叫人窒闷,又叫人满怀某种似无着落的热望,生命的耗费就那样 无声地消磨着时光。其实那晚我等女儿,拢共也不过两个多钟头,不长也不短。好在是坐在车里。可以听到 风在外面散步。四周是些工地,墙篱高筑,显得既森然又还尚觉是在人间。把车载音响打开,蔡琴的女中音 反复地唱着,好像有“再爱我一次”之类温情又如同梦呓的傻话。那离我那时的心境似乎过于遥远。再想, 或许又不尽然——你就没有期盼过什么吗?这样想时,不禁自己都差点笑出声来。人是复杂的。更复杂的 是人的那些不可理喻的动机!比如,早就听说联大先生们的旧居,因年久失修,少有保护,面临坍塌。媒体 呼吁了多年,也不了了之。直到最近,才听闻那里终于要复建、还原那个古镇了。至于何时建成,建成什么 样子,当然还要等。 ⑧等待并非无能,只是对天道的顺应——有的事属人力可为,却非尽皆人力可为。那晚直到终于接到女 儿,已是晚上十点半了。风已回家。月亮压根儿就没出来过。女儿说让我久等了,我倒想谢谢她让我重温了 一下等待的滋味,还在那样偶然的冬夜里,重新品尝了一下孤独和寂静,以及某个遥远又遥远的夜晚。 ⑨今晨再去院子里走,最先看到的照例是一朵山茶,在清晨的阳光下艳红着。也许那已是最后一朵山茶 了,居然从冬一直开到了春,宛若故人。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我 已全力以赴,尽管一事无成——那样普通的生命,却总是最叫人牵挂。久久凝视那朵山茶,转瞬间仿佛就把 这世界看了个透。此刻,南国已春光浓似酒,足可证花可醉人;若今宵夜色澄如水,堪任月来洗俗。料想等 桃花开时,思绪或会再飞出些蜂蜂蝶蝶来吧?
8.分析第①一③段在构思上的作用。(4分) 9.结合第②段内容,赏析以“温柔的火焰”为喻体的妙处。(3分) 10.第⑥段有关“西南联大的先生们”的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 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 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 玩不忍舍置君亚选。君曰:“此不足为也。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犹时时 指授弟子,皆有可观。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②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 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汘,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 出。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 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③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 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明年癸已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言 “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如期必于秋。 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 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节选自元·徐显《稗史集传》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比君往见()(2)君既没()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治疾多奇验() A.验证B.经验C.灵验D.试验 (2)而吾不及预,命也夫()A.参与B.预先C.料想D.预兆 17,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4 8. 分析第①-③段在构思上的作用。(4 分) 9. 结合第②段内容,赏析以“温柔的火焰”为喻体的妙处。(3 分) 10. 第⑥段有关“西南联大的先生们”的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说出你的理由。(4 分) 11.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 分) (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岁 除夜有怀 ( 唐 ) 孟浩 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 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哀婉悲凉 B.清幽质朴 C.凄楚含蓄 D.旷达闲适 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5 分)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9 分) ①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 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 玩不忍舍置君亚选。君曰:“此不足为也。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犹时时 指授弟子,皆有可观。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②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 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 出。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 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③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 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言: “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如期必于秋。” 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 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 节 选 自元·徐显《稗史集传》)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比君往见( ) (2)君既没(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治疾多奇验( ) A.验证 B.经验 C.灵验 D.试验 (2)而吾不及预,命也夫( ) A.参与 B.预先 C.料想 D.预兆 17. 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 分)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18.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19.第①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 (2分) 第②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樊侯庙灾记(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 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 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 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停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騁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 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 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早,伏阴不兴,壮阳刚燥, 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鸣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傳:插入,刺入。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乎 B 兮 2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2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2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4分) 、写作70分 25.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 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 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按要求填空。(5分) (1)英俊沉下僚咏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按要求选择。(5分)
5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19. 第①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 ;(2) 。(2 分) 20. 第②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 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2 分) 樊 侯①庙灾记(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 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 !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 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 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 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 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 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 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 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21. 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乎 B.欤 C.兮 D.哉 22. 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23. 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 分) 2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4 分) 三、写 作 70 分 25.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 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 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 要 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 考答案 1.按要求填空。(5 分) (1)英俊沉下僚 咏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2.按要求选择。(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