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这就迫切地需要发展一门新 的交叉科学一一安全科学 二、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国外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16世纪,西方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至18世纪中叶,蒸 汽机的发明使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劳动者在自己创造的机器 面前致病、致伤、致残、致死的事故与手工时期相比也显著地增 加了 起初,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最高利润率,把保障工人安全、 舒适和健康的一切措施视为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把损害工人的 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 约,以此作为提高利润的手段。 后来,由于劳动者的斗争和大生产的实际需要,迫使西方各 国先后颁布劳动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这 样,资本所有者不得不拿出一定资金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同时 需要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学者研究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不 卫生的问题。从而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防止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 保险基金会等组织,并赞助建立了无利润的科研机构 如德国于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优利亚采矿联合保险基金会 1887年建立的公用工程事故共同保险基金会和事故共同保险基 金会等:1871年德国建立了研究噪声与振动、防火与防爆、职业 危害防护理论与组织等内容的科研机构;1981年,库尔曼发表《安 全科学导论》(德文),1990年9月科隆,第一次世界安全科学大 1890年荷兰国防部支持建立了以研究爆炸预防技术与测量 仪器,以及进行爆炸性鉴定的实验室。 到20世纪初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与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 科研机构。据1977年统计,德国建立36个,英国44个,美国 1974年最早出版《安全科 31个,法国46个,荷兰13个。从内容上看,有安全工程、卫生学文摘》杂志 工程、人机工程、灾害预防处理、预防事故的经济学、职业病理 论分析和科学防范等。美国的安全教育发展较快,到70年代末, 一部分大学设立了卫生工程、安全工程、安全管理、毒物学和安 全教育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日本在研究安全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它注重吸 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在安全工程学这一科学技术层次上进 行了研究和发展 到1970年为止,日本大学增设了反应安全工程学、燃烧安
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这就迫切地需要发展一门新 的交叉科学——安全科学。 二、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 国外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16 世纪,西方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至 18 世纪中叶,蒸 汽机的发明使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劳动者在自己创造的机器 面前致病、致伤、致残、致死的事故与手工时期相比也显著地增 加了。 起初,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最高利润率,把保障工人安全、 舒适和健康的一切措施视为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把损害工人的 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 约,以此作为提高利润的手段。 后来,由于劳动者的斗争和大生产的实际需要,迫使西方各 国先后颁布劳动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这 样,资本所有者不得不拿出一定资金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同时 需要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学者研究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不 卫生的问题。从而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防止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 保险基金会等组织,并赞助建立了无利润的科研机构。 如德国于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优利亚采矿联合保险基金会; 1887 年建立的公用工程事故共同保险基金会和事故共同保险基 金会等;1871 年德国建立了研究噪声与振动、防火与防爆、职业 危害防护理论与组织等内容的科研机构;1981 年,库尔曼发表《安 全科学导论》(德文),1990 年 9 月科隆,第一次世界安全科学大 会。 1890 年荷兰国防部支持建立了以研究爆炸预防技术与测量 仪器,以及进行爆炸性鉴定的实验室。 到 20 世纪初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与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 科研机构。据 1977 年统计,德国建立 36 个,英国 44 个,美国 31 个,法国 46 个,荷兰 13 个。从内容上看,有安全工程、卫生 工程、人机工程、灾害预防处理、预防事故的经济学、职业病理 论分析和科学防范等。美国的安全教育发展较快,到 70 年代末, 一部分大学设立了卫生工程、安全工程、安全管理、毒物学和安 全教育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日本在研究安全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它注重吸 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在安全工程学这一科学技术层次上进 行了研究和发展。 到 1970 年为止,日本大学增设了反应安全工程学、燃烧安 1974 年最早出版《安全科 学文摘》杂志
全工程学、材料安全工程学和环境安全工程学等四个讲座课程 继而又在研究生院设置了硕士课程。至1977年,在日本大学中开 设有关安全工程学讲座课程或学科的总计为48个,现在日本国内 与安全工程有关的大学教育系和研究机构达76个,杂志36种, 学会和协会33个。1991年1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劳 保学会) 由于坚持安全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日本近20年来产业事 故频度率、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持续居世界最低水平,安全工程 学在日本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安全科学从学科建设角度来讲,大体可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 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类企 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这时期安全 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劳动保护方面的 即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在50年代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 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以及煤 炭科学研究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等有限的几个科研部门,科研人 员不超过千人。 第二阶段,即70年代末至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 育工作得到加强。自1980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为 加强劳动保护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和生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 各省、市劳动部门已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大的工业 企业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到1983年全国建成安全类科 研机构31个,研究人员发展到4000余人。 高等学校安全专业教育发展速度已明显加快,到1984年7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下达后,全国已有6所 大学成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且开设的“矿山通风与安全” 和“航空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两个本科专业在部分院校也开始 招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行业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近 30余所。此外,还有21所学校设有安全工程专科教育。其分布 遍及煤炭、地质、石油、机械、化工、兵器等行业。安全工程专 业在国内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包括学历教育(本科、硕士、博 士、博士后)、继续工程教育(安全专业人员的短期培训)、职工 安全教育和官员安全教育(任职资格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 的完整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安全科学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全工程学、材料安全工程学和环境安全工程学等四个讲座课程, 继而又在研究生院设置了硕士课程。至 1977 年,在日本大学中开 设有关安全工程学讲座课程或学科的总计为 48 个,现在日本国内 与安全工程有关的大学教育系和研究机构达 7 6 个,杂志 3 6 种, 学会和协会 33 个。1991 年 1 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劳 保学会)。 由于坚持安全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日本近 20 年来产业事 故频度率、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持续居世界最低水平,安全工程 学在日本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安全科学从学科建设角度来讲,大体可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 70 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 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类企 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这时期安全 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劳动保护方面的, 即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在 50 年代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 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以及煤 炭科学研究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等有限的几个科研部门,科研人 员不超过千人。 第二阶段,即 70 年代末至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 育工作得到加强。自 1980 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为 加强劳动保护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和生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 各省、市劳动部门已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大的工业 企业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到 1983 年全国建成安全类科 研机构 31 个,研究人员发展到 4000 余人。 高等学校安全专业教育发展速度已明显加快,到 1984 年 7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下达后,全国已有 6 所 大学成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且开设的“矿山通风与安全” 和“航空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两个本科专业在部分院校也开始 招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行业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近 30 余所。此外,还有 21 所学校设有安全工程专科教育。其分布 遍及煤炭、地质、石油、机械、化工、兵器等行业。安全工程专 业在国内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包括学历教育(本科、硕士、博 士、博士后)、继续工程教育(安全专业人员的短期培训)、职工 安全教育和官员安全教育(任职资格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 的完整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安全科学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 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 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并提出响应的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 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 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 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 事故的目的。总之,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 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 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 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 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 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建立安全 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从事故的本质中去防治事故,揭示 各种安全机理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变成指导解决各种具体安 全问题的科学依据。在这一阶段中安全科学不仅涉及人体科学和 思维科学,而且涉及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所有大的 科学门类。 由此可见,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国外 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已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这说明安全科学作为 一门真正的交叉科学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2-2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安全与危险在所要研究的系统中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伴存在 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安全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 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其次,安全标准是相 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讨论安 全是不现实的;再次,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 行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即,安全对于人的认识而言具有相 对性 危险的绝对性表现在事物一诞生危险就存在,中间过程中, 危险势可能变大或变小,但不会消失,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 何时间和空间中。不论我们的认识多么深刻,技术多么先进,设 施多么完善,危险始终不会消失,人、机和环境综合功能的残缺 始终存在
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 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 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并提出响应的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 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 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 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 事故的目的。总之,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 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 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 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 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 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建立安全 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从事故的本质中去防治事故,揭示 各种安全机理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变成指导解决各种具体安 全问题的科学依据。在这一阶段中安全科学不仅涉及人体科学和 思维科学,而且涉及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所有大的 科学门类。 由此可见,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国外 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已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这说明安全科学作为 一门真正的交叉科学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2—2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一、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安全与危险在所要研究的系统中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伴存在。 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安全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 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其次,安全标准是相 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讨论安 全是不现实的;再次,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 行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即,安全对于人的认识而言具有相 对性。 危险的绝对性表现在事物一诞生危险就存在,中间过程中, 危险势可能变大或变小,但不会消失,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 何时间和空间中。不论我们的认识多么深刻,技术多么先进,设 施多么完善,危险始终不会消失,人、机和环境综合功能的残缺 始终存在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它具有矛盾的所有特性。一方面, 双方互相反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安全度越高危险势就越小, 安全度越小危险势就越大;另一方面,安全与危险两者互相依存, 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安全与危险 这对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推动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安 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二、安全科学的联系观和系统观 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之一。在系 统中对安全与危险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安 全科学要反映其内在规律性,必须全面地分析各要素,利用各个 学科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开放的大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 安全的客观规律和实现途径 在多种原因中要注意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在全面分析因果 联系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住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和研 根据安全科学自身的特点,我们必须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分析 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其整体性、有机性、层次性。 整体的运动特征应在比其组成要素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描述, 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大 于部分要素性质与功能之和,它具有其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 能。尤其对危险而言,一个危害因子与另一个危害因子相加不是 两个危害因子 系统的整体性是由各个要素综合作用决定的,是系统内部各 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产生某种协同效应。系统整体性的强弱, 要由要素之间协同作用的大小决定。 在安全领域中,各种安全和危险要素很多,叠加在一起整体 影响力会大大增加,所以为了实现系统总体功能向有利方向发展 我们必须对各要素统筹兼顾,增加安全因子的整体功能,削弱危 险因子的整体功能。决不能头痛医头、彼此隔离,那样会大大降 低系统的安全功能。 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成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会有 定的差异,尤其在复杂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就更加复杂。如在 人的生命系统中,一根神经和一根头发在人体中的地位和对人体 的贡献大不相同。头发掉了并不影响整体,神经断了就会丧失相 应的功能,中枢神经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危及整体、危及健康与 生命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它具有矛盾的所有特性。一方面, 双方互相反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安全度越高危险势就越小, 安全度越小危险势就越大;另一方面,安全与危险两者互相依存, 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安全与危险 这对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推动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安 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二、安全科学的联系观和系统观 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之一。在系 统中对安全与危险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安 全科学要反映其内在规律性,必须全面地分析各要素,利用各个 学科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开放的大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 安全的客观规律和实现途径。 在多种原因中要注意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在全面分析因果 联系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住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和研 究。 根据安全科学自身的特点,我们必须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分析。 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其整体性、有机性、层次性。 整体的运动特征应在比其组成要素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描述, 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大 于部分要素性质与功能之和,它具有其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 能。尤其对危险而言,一个危害因子与另一个危害因子相加不是 两个危害因子。 系统的整体性是由各个要素综合作用决定的,是系统内部各 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产生某种协同效应。系统整体性的强弱, 要由要素之间协同作用的大小决定。 在安全领域中,各种安全和危险要素很多,叠加在一起整体 影响力会大大增加,所以为了实现系统总体功能向有利方向发展, 我们必须对各要素统筹兼顾,增加安全因子的整体功能,削弱危 险因子的整体功能。决不能头痛医头、彼此隔离,那样会大大降 低系统的安全功能。 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成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会有一 定的差异,尤其在复杂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就更加复杂。如在 人的生命系统中,一根神经和一根头发在人体中的地位和对人体 的贡献大不相同。头发掉了并不影响整体,神经断了就会丧失相 应的功能,中枢神经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危及整体、危及健康与 生命
所以,安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有些要素处于主导地位和 支配地位,有些要素处于从属地位和被支配地位,应注意各要素 关系,以利于实现系统的整体安全。 、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 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在安全科学中表现为流变与突变。安 全科学的流变与突变现象普遍存在。在历史上人们往往只习惯于 流变,而不习惯于突变。因为流变对人的感觉不明显,而突变会 对人造成严重的冲击和伤害。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了流变和突变的范畴,认为 流变是一种缓慢的变化过程,突变则是流变过程的中断,是质的 飞跃。流变和突变是量变和质变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 因此,流变和突变的范畴与量变和质变的范畴属于不同的层 次。一般说来,流变相当于量变,突变相当于质变。由此可见 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都可能出现流变和突变两种形式,都是流 变和突变的统一。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 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流变与突变是相互依存的。在安全科 学的研究中,没有绝对的流变和突变。离开了流变,就无所谓突 变:离开了突变,流变也无从谈起 事实上,要把影响安全的质划分出流变和突变的界限是很困 难的,因为事物的发展总保持自身的连续性,总在一切对立概念 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之间存在中间过渡环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讲,一切对立都是相对的。如河流的水位总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没有超过河床,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河水溢出了河床,就成了 洪水。总之,在空间规模、时间速度、结构、形态及能量变化程 度上或采取的形式上,流变与突变都只有相对意义。 (2)流变和突变的层次性 在讨论事物安全度的流变和突变时,总是联系某一具体的物 质层次。在同一物质层次上,流变和突变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可以进行严格地界定。在这个意义上讲不同物质层次的流变和突 变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质的规定。某种具体的安全变化过程 在低层次可以称为突变,而在高层次则属于流变。例如人体某 器官损伤,针对小区域来说,是一次突变事件:对整个人体而言, 是综合功能的流变 (3)流变和突变的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流变可以转变为突变,突变也可以转变为流 变。例如,生物演化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流变过程,但几百年来
所以,安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有些要素处于主导地位和 支配地位,有些要素处于从属地位和被支配地位,应注意各要素 关系,以利于实现系统的整体安全。 三、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 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在安全科学中表现为流变与突变。安 全科学的流变与突变现象普遍存在。在历史上人们往往只习惯于 流变,而不习惯于突变。因为流变对人的感觉不明显,而突变会 对人造成严重的冲击和伤害。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了流变和突变的范畴,认为 流变是一种缓慢的变化过程,突变则是流变过程的中断,是质的 飞跃。流变和突变是量变和质变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 因此,流变和突变的范畴与量变和质变的范畴属于不同的层 次。一般说来,流变相当于量变,突变相当于质变。由此可见, 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都可能出现流变和突变两种形式,都是流 变和突变的统一。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 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流变与突变是相互依存的。在安全科 学的研究中,没有绝对的流变和突变。离开了流变,就无所谓突 变;离开了突变,流变也无从谈起。 事实上,要把影响安全的质划分出流变和突变的界限是很困 难的,因为事物的发展总保持自身的连续性,总在一切对立概念 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之间存在中间过渡环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讲,一切对立都是相对的。如河流的水位总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没有超过河床,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河水溢出了河床,就成了 洪水。总之,在空间规模、时间速度、结构、形态及能量变化程 度上或采取的形式上,流变与突变都只有相对意义。 (2)流变和突变的层次性 在讨论事物安全度的流变和突变时,总是联系某一具体的物 质层次。在同一物质层次上,流变和突变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可以进行严格地界定。在这个意义上讲不同物质层次的流变和突 变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质的规定。某种具体的安全变化过程, 在低层次可以称为突变,而在高层次则属于流变。例如人体某一 器官损伤,针对小区域来说,是一次突变事件;对整个人体而言, 是综合功能的流变。 (3)流变和突变的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流变可以转变为突变,突变也可以转变为流 变。例如,生物演化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流变过程,但几百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