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王世辉韦林关意鹏邓海英林泉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第1节机械的组成 绪论 3、零件和构件 4)1零件是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是机器的最小制造单元。 九)2)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一般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 )成,也可以是一个单一零件。 四)( 零件 构件 机构 机器 五)( 静连接 动连接 合理组 六)(≠三 从机器组成的角度来看,零件间通过静联接组成构件, 七(千四构件与构件通过动联接组成机构,再将构件进行合理组合, 十五)就构成了机器。 草方八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编者:王世辉 韦林 关意鹏 邓海英 林泉 章 1 2 节 3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三 四 五 一 六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第1节 机械的组成 3、零件和构件 1)零件是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是机器的最小制造单元。 2)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一般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 成,也可以是一个单一零件。 从机器组成的角度来看,零件间通过静联接组成构件, 构件与构件通过动联接组成机构,再将构件进行合理组合, 就构成了机器。 零件 构件 机构 机器 静连接 动连接 合理组合
编者:王世辉韦林关意鹏邓海英林泉 械设济差删》第2节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绪论 1、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八九力 课程性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研究对象: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及一般工作条件下和常用 四)( 参数范围内的通用零部件。 五)( 六)(十三研究内容:研究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工作原理、结构 七)(十四特点、基本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及维护方法。 十五 章升公△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编者:王世辉 韦林 关意鹏 邓海英 林泉 章 1 2 节 3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三 四 五 一 六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第2节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课程性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研究对象: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及一般工作条件下和常用 参数范围内的通用零部件。 研究内容:研究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基本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及维护方法
编者:王世辉韦林关意鹏邓海英林泉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第3节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的特点 绪论 1)实践性强; 八九力 2)经验公式多,参数多,系数多; 3)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不具有唯一性。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四)( 1)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有意识地去多看、多接触实 五)( 际的机器和机构,以增加感性认识; 六)(千2)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共性; 七)(千四3)要注意避免因偏重于理论计算而忽视结构设计; 十五 在学习中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在应用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编者:王世辉 韦林 关意鹏 邓海英 林泉 章 1 2 节 3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三 四 五 一 六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第3节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强; 2)经验公式多,参数多,系数多; 3)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不具有唯一性。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有意识地去多看、多接触实 际的机器和机构,以增加感性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共性; 3) 要注意避免因偏重于理论计算而忽视结构设计; 4) 在学习中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在应用
编者:王世辉韦林关意鹏邓海英林泉 欢迎使用 济游第一章构件与机构的静力分析 绪论 八九力 一、葚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四)( 五)(≠二 六)(≠三 七)(+四 十五 章△△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编者:王世辉 韦林 关意鹏 邓海英 林泉 章 1 2 3 章 节 4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三 四 五 一 六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第一章 构件与机构的静力分析 一、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编者:王世辉韦林关意鹏邓海英林泉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基本内容 绪论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 八九力 2、构件的受力分析; 3、平面机构力的计算; 四)( 五)(≠二 平面力系及平衡问题的求解 六)(≠三 七)(+四 十五 章△△
欢迎使用 《机械设计基础》 编者:王世辉 韦林 关意鹏 邓海英 林泉 章 1 2 3 章 节 4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三 四 五 一 六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七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八 十三 十四 十五 绪论 一、基本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 2、构件的受力分析; 3、平面机构力的计算; 4、平面力系及平衡问题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