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 第一节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概述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第一、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第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第三、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目的不是满足消费欲望, 而是为了追求利润的需要
• 第六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 第一节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概述 •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 第一、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 第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 第三、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目的不是满足消费欲望, 而是为了追求利润的需要
·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向 下倾斜的部分。 边际收益产量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 厂商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而带来的收 益,它表示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高低。 P d ARP W2 b MRP 生产要素的ARP与MRP
• 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向 下倾斜的部分。 • 边际收益产量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 厂商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而带来的收 益,它表示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高低。 P W1 W2 Q1 Q a d c b ARP MRP O 生产要素的ARP与MRP Q2
·3、生产要素需求的均衡条件 。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均衡条件是要素的边际收益 产量(MRP)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引 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 公式为: MFC △TC △F ·△TC为成本增量;△F为要素增量
• 3、生产要素需求的均衡条件 • 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均衡条件是要素的边际收益 产量(MRP)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引 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 公式为: • △TC为成本增量;△F为要素增量。 F TC MFC D D =
P MRP W E W-MFC Q Q2 Qi Q3 完全竞争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W1=MFC MRP W1 O Q Q2 Q1 Q3 完 全 竞 争 下 厂 商 对 要 素 的 需 求 P E
·4、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动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可能会由于以下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相应变动: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于技术改进而使每一单位生 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提高,MRP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 从而MRP和MFC的交点也向右移动,这说明生产要素需 求的均衡量将增加: ·(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 MRP曲线的移动,这也将引起要素均衡量的变动;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MFC曲线 的移动,也将导致要素均衡量的变化; ·(④)、某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需求的变化,该要素的可 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该要素需求量的 变化,其变化方向是:同最初产品需求的变化和替代品 的变化同方向,同互补品价格的变化反方向
• 4、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动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可能会由于以下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相应变动: • ⑴、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于技术改进而使每一单位生 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提高,MRP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 从而MRP和MFC的交点也向右移动,这说明生产要素需 求的均衡量将增加; • ⑵、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 MRP曲线的移动,这也将引起要素均衡量的变动; • ⑶、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MFC曲线 的移动,也将导致要素均衡量的变化; • ⑷、某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需求的变化,该要素的可 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该要素需求量的 变化,其变化方向是:同最初产品需求的变化和替代品 的变化同方向,同互补品价格的变化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