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与关陇集团 初置府不满百,每府有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府一人将焉。每二开 府属一大将军,二大将军属一柱国大将军,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时皇 家太祖景皇帝(李虎)为少师陇右行台仆射陇西公,与臣五代祖弼、太保大 司徒赵郡公及大宗伯赵贵、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于谨、大司空侯莫陈崇等 六家主之,是为六柱国,其有众不满五万。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已上家 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 及粮六家共备,抚养训导,有如子弟,故能以寡克众。自初属六柱国家,及 分隶十二卫,皆选勋德信臣为将军。(《玉海》引《邺侯家传》) 北魏晚年六镇之乱,乃塞上鲜卑族对于魏孝文帝所代表拓跋氏历代汉化政策 之一大反动,史实甚明,无待赘论。高欢、宇文泰俱承此反对汉化保存鲜卑 文化之大潮流而兴起之枭杰也。宇文泰当日所凭藉之人材地利远在高欢之下, 若欲与高氏抗争,则惟有随顺此鲜卑反动潮流大势之下,别采取一系统之汉 族文化,以笼络其部下之汉族,而是种汉族文化又须有异于高氏治下洛阳、 邺都及萧氏治下建康、江陵承袭之汉魏晋之二系统,此宇文泰所以使苏绰、 卢辩之徒以周官之文比附其鲜卑部落旧制,资其野心利用之理由也。苟明乎 此,则指宇文泰最初之创制,实以鲜卑旧俗为依归;其有异于鲜卑之制而适 符于周官之文者,乃黑獭别有利用之处,特取周官为缘饰耳。八柱国者,摹 拟鲜卑旧时八国即八部之制者也。 宇文泰之建国,兼采鲜卑部落之制及汉族城郭之制,其府兵与农民迥然不同, 而在境内为一特殊集团及阶级。《北史》六十所谓“自相督衰,不编户贯”。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府兵制与关陇集团 • 初置府不满百,每府有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府一人将焉。每二开 府属一大将军,二大将军属一柱国大将军,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时皇 家太祖景皇帝(李虎)为少师陇右行台仆射陇西公,与臣五代祖弼、太保大 司徒赵郡公及大宗伯赵贵、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于谨、大司空侯莫陈崇等 六家主之,是为六柱国,其有众不满五万。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已上家 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 及粮六家共备,抚养训导,有如子弟,故能以寡克众。自初属六柱国家,及 分隶十二卫,皆选勋德信臣为将军。(《玉海》引《邺侯家传》) • 北魏晚年六镇之乱,乃塞上鲜卑族对于魏孝文帝所代表拓跋氏历代汉化政策 之一大反动,史实甚明,无待赘论。高欢、宇文泰俱承此反对汉化保存鲜卑 文化之大潮流而兴起之枭杰也。宇文泰当日所凭藉之人材地利远在高欢之下, 若欲与高氏抗争,则惟有随顺此鲜卑反动潮流大势之下,别采取一系统之汉 族文化,以笼络其部下之汉族,而是种汉族文化又须有异于高氏治下洛阳、 邺都及萧氏治下建康、江陵承袭之汉魏晋之二系统,此宇文泰所以使苏绰、 卢辩之徒以周官之文比附其鲜卑部落旧制,资其野心利用之理由也。苟明乎 此,则指宇文泰最初之创制,实以鲜卑旧俗为依归;其有异于鲜卑之制而适 符于周官之文者,乃黑獭别有利用之处,特取周官为缘饰耳。八柱国者,摹 拟鲜卑旧时八国即八部之制者也。 • 宇文泰之建国,兼采鲜卑部落之制及汉族城郭之制,其府兵与农民迥然不同, 而在境内为一特殊集团及阶级。《北史》六十所谓“自相督衰,不编户贯”。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宇文泰率领少数西迁之胡人及胡化汉族割据关陇一 張氏 隅之地,欲与财富兵强之山东高氏及神州正朔所在 熙 之江左萧氏共成一鼎峙之局,而其物资及精神二者 力量之凭藉,俱远不如其东南二敌,故必别觅一途 賢氏 天 径,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 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匪独物资 上应处同一利害之环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渊 虎 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熏习,始能内安反侧,外 御强邻。而精神文化方面尤为融合复杂民族之要道。 (宇文泰)融合其所格局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 獨孤氏 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 上应处同一利害之环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渊源 之信仰,同受益文化之熏习…此宇文泰之新途径今 姑假名之为“关中本位政策”,即凡属于兵制之府兵 制及属于官制之周官皆是其事。 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 世 民 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 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 所不论。( 陈寅格:《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唐皇室先祖世系
• 宇文泰率领少数西迁之胡人及胡化汉族割据关陇一 隅之地,欲与财富兵强之山东高氏及神州正朔所在 之江左萧氏共成一鼎峙之局,而其物资及精神二者 力量之凭藉,俱远不如其东南二敌,故必别觅一途 径,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 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匪独物资 上应处同一利害之环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渊 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熏习,始能内安反侧,外 御强邻。而精神文化方面尤为融合复杂民族之要道。 • (宇文泰)融合其所格局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 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 上应处同一利害之环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渊源 之信仰,同受益文化之熏习……此宇文泰之新途径今 姑假名之为“关中本位政策”,即凡属于兵制之府兵 制及属于官制之周官皆是其事。 • 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 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 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 所不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唐皇室先祖世系
关陇诸那 0 北周、隋、唐与“关陇集团”、“关中本位政策
• 北周、隋、唐与“关陇集团”、“关中本位政策
>府兵制与均田制 府兵制: “自相督率,不编户贯。” “于是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 99 从西魏开始实行的军事制度,在全国各地设骠骑府、 折冲府、鹰扬府,从富户、贵族中选任府兵构成国 家的军事力量。 均田制:唐代建立的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户 的可占有田地数额 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华书局, 2007
府兵制与均田制 • 府兵制: – “自相督率,不编户贯。” – “于是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 – 从西魏开始实行的军事制度,在全国各地设骠骑府、 折冲府、鹰扬府,从富户、贵族中选任府兵构成国 家的军事力量。 • 均田制:唐代建立的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户 的可占有田地数额。 – 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华书局, 2007
隋唐重建赋役制度 《文献通考·国用考》日:“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 商设以品鲜有大服 富如此。然后知大《易》所谓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孟子》所谓贤君必恭俭礼下,取学有制者,信利国之良规 进之餐贵专 案前兴国计,端资赋役,而赋役之本,则 《食货志》云:隋初山东尚承齐俗,避役惰游者十六 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兔租赋。高祖令州具天素貌阅 口不卖者,正长远配。文开相到之科。天功以下,兼令析籍 户买,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干四万三干丁,新附一首 六十四万二于五首口。,高颖又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军常征 钠头为除条:州,文霉角定【今溅义携 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 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吕思勉;《隋 唐五代史》)
隋唐重建赋役制度 • 《文献通考·国用考》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 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也。夫既非苛敛以取财,且 时有征役以靡财,而赏赐复不吝财,则宜用度之空匮也,而殷 富如此。然后知大《易》所谓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孟子》所谓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者,信利国之良规, 而非迂阔之谈也。”案前兴国计,端资赋役,而赋役之本,则 在人丁。《食货志》云:隋初山东尚承齐俗,避役惰游者十六 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 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又开相纠之科。大功以下,兼令析籍, 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 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高颖又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 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 乃为输籍之样。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客,随 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吕思勉;《隋 唐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