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的统治而进行的远征。马克思指出,对路易- 拿破仑来说,“这次 战争只是法国对罗马的第二次远征,诚然在各方面都具有更大的 规模,可是就其动机和结果而论却和那次‘共和主义’壮举毫无二 致”(见本卷第541页)。其实,拿破仑第三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保持 意大利的分裂状态和意大利各国的反革命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文章都充满了对意大利人民反对外国 统治的斗争的热烈同情。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强调指出,尽管波拿巴 主义者在搞阴谋,尽管皮蒙特君主主义者在搞王朝的反革命图谋, 但是在意大利有能够通过革命民主主义的道路实现国家统一的力 量。马克思赞同意大利革命家马志尼那篇揭穿了路易- 拿破仑的 蛊惑人心的花招的宣言,并且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了这篇 宣言的译文(见本卷第406—412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杰出的意 大利爱国者加里波第所率领的志愿部队反对奥军的行动看作是人 民反抗外国统治的榜样,看作是真正的解放战争的典范。恩格斯指 出,加里波第“不怕采取拿破仑第三告诫部下避免采取的那种迅速 行动和猛攻”(见本卷第413页)。恩格斯在“战略”一文中对加里波 第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革命的统帅。 在“战争”、“会战终于发生了!”、“军事行动的经过”、“军事事 件”、“马振塔会战”、“索尔费里诺会战”、“意大利战争。回顾”等文 章中,恩格斯从军事观点分析了各次战争事件。这几篇文章和收入 本卷的恩格斯的其他军事历史性的简评,是对军事科学的重大贡 献。恩格斯作为精通军事问题的专家,在这些文章中对1859年的 军事行动作了全面的分析,经常对军事学术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 讨并且作出了深刻的军事理论概括。恩格斯在“人民报”上发表的 “意大利战争”一文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皇的统治而进行的远征。马克思指出,对路易- 拿破仑来说,“这次 战争只是法国对罗马的第二次远征,诚然在各方面都具有更大的 规模,可是就其动机和结果而论却和那次‘共和主义’壮举毫无二 致”(见本卷第541页)。其实,拿破仑第三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保持 意大利的分裂状态和意大利各国的反革命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文章都充满了对意大利人民反对外国 统治的斗争的热烈同情。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强调指出,尽管波拿巴 主义者在搞阴谋,尽管皮蒙特君主主义者在搞王朝的反革命图谋, 但是在意大利有能够通过革命民主主义的道路实现国家统一的力 量。马克思赞同意大利革命家马志尼那篇揭穿了路易- 拿破仑的 蛊惑人心的花招的宣言,并且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了这篇 宣言的译文(见本卷第406—412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杰出的意 大利爱国者加里波第所率领的志愿部队反对奥军的行动看作是人 民反抗外国统治的榜样,看作是真正的解放战争的典范。恩格斯指 出,加里波第“不怕采取拿破仑第三告诫部下避免采取的那种迅速 行动和猛攻”(见本卷第413页)。恩格斯在“战略”一文中对加里波 第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革命的统帅。 在“战争”、“会战终于发生了!”、“军事行动的经过”、“军事事 件”、“马振塔会战”、“索尔费里诺会战”、“意大利战争。回顾”等文 章中,恩格斯从军事观点分析了各次战争事件。这几篇文章和收入 本卷的恩格斯的其他军事历史性的简评,是对军事科学的重大贡 献。恩格斯作为精通军事问题的专家,在这些文章中对1859年的 军事行动作了全面的分析,经常对军事学术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 讨并且作出了深刻的军事理论概括。恩格斯在“人民报”上发表的 “意大利战争”一文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析了从拿破仑战争以来作战方法由于掩护国界的营垒和要塞的构 筑技术及其体系的发展、由于运输业随着铁路和轮船航线的开辟 有了很大改进而发生的变化。从这个例子中,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 的发展和作战方法之间的联系。恩格斯在军事评论中以相当大的 篇幅阐述了要塞战、要塞和野战军相互配合的问题以及山地战的 特点等等。 恩格斯在这些文章中批评了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部对军事行 动的指挥。恩格斯在评价奥地利军队及其领导人时,揭示了武装力 量的编制、战略和战术对某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从 属性。恩格斯指出了由于哈布斯堡帝国经济上的落后性和国内保 存的半封建制度所决定的奥地利军事制度的保守主义。恩格斯给 了奥地利士兵的勇敢精神以应有的评价,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奥军 指挥部的重大错误和失策,指出了由于宫廷权奸和弗兰茨- 约瑟 夫皇帝本人干预战争进程而造成的悲惨后果。例如,谈到权奸的走 卒,奥军总司令居莱时,恩格斯写道,他的军队“显示了人民的不可 战胜的生命力,而他本人则表现了君主制度的老朽和昏聩”(见本 卷第433页)。 恩格斯在这些文章中对法军指挥部作了完全否定的评价。恩 格斯指出,法军指挥部没有远大的战略计划和主动精神,不会利用 由于敌人的失策而造成的军事上的良机。恩格斯指出,波拿巴法国 的作战方法是和拿破仑第三的两面三刀的反动政治战略,和他想 “把战争局限于一个地区”,以免造成严重的军事纠纷并带来革命 的后果的企图相适应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特别是在“人民报”上 对第二帝国头目们的对意政策的揭露,具有对整个波拿巴制度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析了从拿破仑战争以来作战方法由于掩护国界的营垒和要塞的构 筑技术及其体系的发展、由于运输业随着铁路和轮船航线的开辟 有了很大改进而发生的变化。从这个例子中,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 的发展和作战方法之间的联系。恩格斯在军事评论中以相当大的 篇幅阐述了要塞战、要塞和野战军相互配合的问题以及山地战的 特点等等。 恩格斯在这些文章中批评了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部对军事行 动的指挥。恩格斯在评价奥地利军队及其领导人时,揭示了武装力 量的编制、战略和战术对某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从 属性。恩格斯指出了由于哈布斯堡帝国经济上的落后性和国内保 存的半封建制度所决定的奥地利军事制度的保守主义。恩格斯给 了奥地利士兵的勇敢精神以应有的评价,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奥军 指挥部的重大错误和失策,指出了由于宫廷权奸和弗兰茨- 约瑟 夫皇帝本人干预战争进程而造成的悲惨后果。例如,谈到权奸的走 卒,奥军总司令居莱时,恩格斯写道,他的军队“显示了人民的不可 战胜的生命力,而他本人则表现了君主制度的老朽和昏聩”(见本 卷第433页)。 恩格斯在这些文章中对法军指挥部作了完全否定的评价。恩 格斯指出,法军指挥部没有远大的战略计划和主动精神,不会利用 由于敌人的失策而造成的军事上的良机。恩格斯指出,波拿巴法国 的作战方法是和拿破仑第三的两面三刀的反动政治战略,和他想 “把战争局限于一个地区”,以免造成严重的军事纠纷并带来革命 的后果的企图相适应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特别是在“人民报”上 对第二帝国头目们的对意政策的揭露,具有对整个波拿巴制度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行广泛的揭发运动的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教导自己的读者要深 刻地憎恨建立在警察恐怖、大肆进行蛊惑性的社会宣传、在各个阶 级之间投机取巧的基础上的大资产阶级的波拿巴专政。他们认为 波拿巴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危险的反革命势力,是革命运动和民族 解放运动的扼杀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反对波拿巴主义的斗争看 作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首要任务。他们认为,特别重要的是要回击 民主主义者当中尤其是德国流亡者当中的波拿巴主义的代理人。 正是这个时候马克思开始密切注视德国庸俗民主主义者卡尔·福 格特的亲波拿巴的言论,开始收集那些揭露福格特是拿破仑第三 的雇佣走狗的材料。马克思根据这些材料于1860年写成了抨击性 的小册子“福格特先生”(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14 卷)。 马克思在“入侵!”、“法国在裁军”、“英国对法国入侵的恐惧” 等文章中指出,第二帝国的头目们所执行的军事冒险政策是一切 新冲突和战争的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许多文章中也痛斥了在 策划意大利战争期间以及在战争进行期间在外交上支持法国的其 他欧洲反动势力。马克思特别揭露了路易- 拿破仑同英国资产阶 级贵族寡头政治的代表帕麦斯顿相勾结的反革命性质,这种勾结 使拿破仑第三能够放手去进行意大利冒险。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 指出,1859年3月波拿巴法国同沙皇俄国签订的协定也是为这些 目的服务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意大利问题同德国的统一问题密切联系起 来。在恩格斯的小册子“波河与莱茵河”和马克思为“人民报”和“论 坛报”所写的许多文章中都强调指出,无论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统 治或者波拿巴在欧洲的霸权都是德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 第 十 三 卷 说 明
行广泛的揭发运动的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教导自己的读者要深 刻地憎恨建立在警察恐怖、大肆进行蛊惑性的社会宣传、在各个阶 级之间投机取巧的基础上的大资产阶级的波拿巴专政。他们认为 波拿巴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危险的反革命势力,是革命运动和民族 解放运动的扼杀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反对波拿巴主义的斗争看 作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首要任务。他们认为,特别重要的是要回击 民主主义者当中尤其是德国流亡者当中的波拿巴主义的代理人。 正是这个时候马克思开始密切注视德国庸俗民主主义者卡尔·福 格特的亲波拿巴的言论,开始收集那些揭露福格特是拿破仑第三 的雇佣走狗的材料。马克思根据这些材料于1860年写成了抨击性 的小册子“福格特先生”(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14 卷)。 马克思在“入侵!”、“法国在裁军”、“英国对法国入侵的恐惧” 等文章中指出,第二帝国的头目们所执行的军事冒险政策是一切 新冲突和战争的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许多文章中也痛斥了在 策划意大利战争期间以及在战争进行期间在外交上支持法国的其 他欧洲反动势力。马克思特别揭露了路易- 拿破仑同英国资产阶 级贵族寡头政治的代表帕麦斯顿相勾结的反革命性质,这种勾结 使拿破仑第三能够放手去进行意大利冒险。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 指出,1859年3月波拿巴法国同沙皇俄国签订的协定也是为这些 目的服务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意大利问题同德国的统一问题密切联系起 来。在恩格斯的小册子“波河与莱茵河”和马克思为“人民报”和“论 坛报”所写的许多文章中都强调指出,无论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统 治或者波拿巴在欧洲的霸权都是德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 第 十 三 卷 说 明
志国家而斗争的道路上的障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波拿巴法 国在战争中的失败既能使意大利和法国的革命力量得到发展,也 能使德国的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归根到底会导致欧洲反人民的制 度的崩溃,会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其中包括中欧各国被压迫人民反 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压迫的斗争的发展。在德国,这种形势会 使主张通过革命民主主义的道路来统一国家的人获得优势,这条 道路就是废除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反动君主政体并建立统一的、民 主的德意志共和国。从这种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德意志 联邦的各邦都参加反对波拿巴法国的战争,并且谴责了那些主张 “中立”的分子。 收集在本卷中的马克思的许多文章是为了反对普鲁士统治集 团以及同它们一鼻孔出气的德国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对战争的态 度而写的。在“普鲁士对战争的看法”、“斯普累河与明乔河”以及那 组没有写完的文章《Quid pro quo》中,马克思痛斥普鲁士宣布 的“调停大国”的中立政策是直接为波拿巴主义充当帮凶。马克思 指出,普鲁士统治者在意大利战争期间之所以采取可鄙的、胆怯的 投机取巧手法,对路易- 拿破仑和俄国沙皇阿谀逢迎,其真实原因 就是:害怕一旦发生战争就会出现德国革命运动的高潮,企图削弱 它在争夺德国霸权的斗争中的对手奥地利。马克思指出,普鲁士采 取投机取巧的手法,避免参加战争,是希望“有朝一日用诈骗的手 段去贴现德国霸权的期票”(见本卷第510页)。普鲁士容克地主想 在自己的霸权下统一德国的意图是普鲁士政策的基础。 马克思在内容极其深刻的“一八五九年的爱尔福特精神”一文 中指出,德国资产阶级自由派—— 那些所谓哥达党中的人物,他们 早在1850年普鲁士倡议召开爱尔福特议会时就企图实现使德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志国家而斗争的道路上的障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波拿巴法 国在战争中的失败既能使意大利和法国的革命力量得到发展,也 能使德国的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归根到底会导致欧洲反人民的制 度的崩溃,会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其中包括中欧各国被压迫人民反 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压迫的斗争的发展。在德国,这种形势会 使主张通过革命民主主义的道路来统一国家的人获得优势,这条 道路就是废除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反动君主政体并建立统一的、民 主的德意志共和国。从这种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德意志 联邦的各邦都参加反对波拿巴法国的战争,并且谴责了那些主张 “中立”的分子。 收集在本卷中的马克思的许多文章是为了反对普鲁士统治集 团以及同它们一鼻孔出气的德国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对战争的态 度而写的。在“普鲁士对战争的看法”、“斯普累河与明乔河”以及那 组没有写完的文章《Quid pro quo》中,马克思痛斥普鲁士宣布 的“调停大国”的中立政策是直接为波拿巴主义充当帮凶。马克思 指出,普鲁士统治者在意大利战争期间之所以采取可鄙的、胆怯的 投机取巧手法,对路易- 拿破仑和俄国沙皇阿谀逢迎,其真实原因 就是:害怕一旦发生战争就会出现德国革命运动的高潮,企图削弱 它在争夺德国霸权的斗争中的对手奥地利。马克思指出,普鲁士采 取投机取巧的手法,避免参加战争,是希望“有朝一日用诈骗的手 段去贴现德国霸权的期票”(见本卷第510页)。普鲁士容克地主想 在自己的霸权下统一德国的意图是普鲁士政策的基础。 马克思在内容极其深刻的“一八五九年的爱尔福特精神”一文 中指出,德国资产阶级自由派—— 那些所谓哥达党中的人物,他们 早在1850年普鲁士倡议召开爱尔福特议会时就企图实现使德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普鲁士化的思想—— 是这个反革命计划的热烈拥护者。马克思强 调指出,德国自由资产阶级的立场完全证实它已经抛弃了任何革 命的和民主主义的传统,它已经向反动派屈膝投降。由于资产阶级 的反革命性的结果,最反动的势力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遗嘱执行 人,它们以歪曲的形式来实现这一革命的业已成熟的任务,特别是 国家的民族统一的任务。马克思指出,“革命的纲领在反动派的手 中就变成对相应的革命意图的讽刺”(见本卷第46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 “普鲁士皇家社会主义者” 拉萨尔的民 族主义观点的论战中也捍卫了统一德国的革命民主主义的道路。 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相反,拉萨尔在他的小册子 “意大利战 争和普鲁士的任务” 中为普鲁士的中立辩护,实质上是赞同亲普 鲁士的自由资产阶级所主张的在普鲁士领导下从上面来统一德国 的方针。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谴责的拉萨尔的立场,反映出他不 相信德国革命民主主义的力量。拉萨尔在当时所写的剧本 “弗兰 茨·冯·济金根” 中企图从历史上论证他否定农民和平民大众的 革命作用的观点,并替他号召同贵族君主集团结成同盟的主张辩 护(参看马克思1859年4月19日和同年5月18日恩格斯给拉萨 尔的信)。 与拉萨尔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号召通过革命的道路来摆脱 意大利危机,他们强调指出,这条道路就是要加强意大利和德国的 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发动欧洲各国人 民起来反对波拿巴主义和支持它的各种反革命势力。他们提出为 了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为了解放被压迫民族而进行反对波拿巴 法国和沙皇俄国的革命解放战争的思想,以此来同波拿巴集团发 动的反革命战争相对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策略旨在依靠奋起斗 第 十 三 卷 说 明
普鲁士化的思想—— 是这个反革命计划的热烈拥护者。马克思强 调指出,德国自由资产阶级的立场完全证实它已经抛弃了任何革 命的和民主主义的传统,它已经向反动派屈膝投降。由于资产阶级 的反革命性的结果,最反动的势力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遗嘱执行 人,它们以歪曲的形式来实现这一革命的业已成熟的任务,特别是 国家的民族统一的任务。马克思指出,“革命的纲领在反动派的手 中就变成对相应的革命意图的讽刺”(见本卷第46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 “普鲁士皇家社会主义者” 拉萨尔的民 族主义观点的论战中也捍卫了统一德国的革命民主主义的道路。 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相反,拉萨尔在他的小册子 “意大利战 争和普鲁士的任务” 中为普鲁士的中立辩护,实质上是赞同亲普 鲁士的自由资产阶级所主张的在普鲁士领导下从上面来统一德国 的方针。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谴责的拉萨尔的立场,反映出他不 相信德国革命民主主义的力量。拉萨尔在当时所写的剧本 “弗兰 茨·冯·济金根” 中企图从历史上论证他否定农民和平民大众的 革命作用的观点,并替他号召同贵族君主集团结成同盟的主张辩 护(参看马克思1859年4月19日和同年5月18日恩格斯给拉萨 尔的信)。 与拉萨尔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号召通过革命的道路来摆脱 意大利危机,他们强调指出,这条道路就是要加强意大利和德国的 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发动欧洲各国人 民起来反对波拿巴主义和支持它的各种反革命势力。他们提出为 了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为了解放被压迫民族而进行反对波拿巴 法国和沙皇俄国的革命解放战争的思想,以此来同波拿巴集团发 动的反革命战争相对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策略旨在依靠奋起斗 第 十 三 卷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