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用彻底革命的办法来解决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任务。“……在某些民族中,由于资产阶级起来夺取政权 而发生军事冲突的时候,像在1848年那样,马克思最关心的是吸 引更广泛的、更多的‘平民’大众和一般的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 民)以及无产阶级来参加,以扩大和加剧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马克 思的这种扩大运动的社会基础、使运动发展起来的想法,就是马克 思的彻底民主主义的策略与拉萨尔的不彻底的、倾向于与民族自 由派联盟的策略根本不同的地方。”(“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1卷第 126—127页) 在马克思的“意大利赢得了什么?”、“媾和”、“维拉弗兰卡条 约”、“路易- 拿破仑和意大利”等文章中以及在恩格斯的“萨瓦、尼 斯与莱茵”这本小册子中,对奥意法战争进行了总结。这些文章着 重指出,维拉弗兰卡和约(它的条款稍后在苏黎世基本上被批准 了)完全暴露了路易- 拿破仑在战争中所追求的王朝的掠夺的目 的,这些目的和解放意大利毫无共同之处。拿破仑第三的所作所为 都证明了这一点,他一心想侵占萨瓦和尼斯,后来便吞并了这两个 省份,他力图让意大利反动势力的主要鼓舞者罗马教皇成为当时 策划中的意大利联邦的首领,他企图恢复已被人民推翻了的托斯 卡纳、摩地那和帕尔马各公爵的统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见的那样,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波拿 巴反动集团和奥地利反动集团之间签订了一项牺牲意大利利益的 协定,过了若干时候,只是由于拿破仑第三的“恩典”,皮蒙特统治 集团才被允许参加了这项协定。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一个也 没有得到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唯一的积极结果,是拿破仑 第三的自我揭露,是他冒充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捍卫者这个角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争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用彻底革命的办法来解决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任务。“……在某些民族中,由于资产阶级起来夺取政权 而发生军事冲突的时候,像在1848年那样,马克思最关心的是吸 引更广泛的、更多的‘平民’大众和一般的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 民)以及无产阶级来参加,以扩大和加剧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马克 思的这种扩大运动的社会基础、使运动发展起来的想法,就是马克 思的彻底民主主义的策略与拉萨尔的不彻底的、倾向于与民族自 由派联盟的策略根本不同的地方。”(“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1卷第 126—127页) 在马克思的“意大利赢得了什么?”、“媾和”、“维拉弗兰卡条 约”、“路易- 拿破仑和意大利”等文章中以及在恩格斯的“萨瓦、尼 斯与莱茵”这本小册子中,对奥意法战争进行了总结。这些文章着 重指出,维拉弗兰卡和约(它的条款稍后在苏黎世基本上被批准 了)完全暴露了路易- 拿破仑在战争中所追求的王朝的掠夺的目 的,这些目的和解放意大利毫无共同之处。拿破仑第三的所作所为 都证明了这一点,他一心想侵占萨瓦和尼斯,后来便吞并了这两个 省份,他力图让意大利反动势力的主要鼓舞者罗马教皇成为当时 策划中的意大利联邦的首领,他企图恢复已被人民推翻了的托斯 卡纳、摩地那和帕尔马各公爵的统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见的那样,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波拿 巴反动集团和奥地利反动集团之间签订了一项牺牲意大利利益的 协定,过了若干时候,只是由于拿破仑第三的“恩典”,皮蒙特统治 集团才被允许参加了这项协定。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一个也 没有得到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唯一的积极结果,是拿破仑 第三的自我揭露,是他冒充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捍卫者这个角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的彻底破产。这个和约签订得很仓卒,这也说明了第二帝国内部的 不稳定,说明了这个制度已无力经受孕育着革命爆发的长期战争 考验。尽管意大利革命者在1859年没有能像列宁所说的那样把 “小规模的自由主义运动发展为蓬蓬勃勃的民主运动”,但是这一 年的事变促进了下一年即1860年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 在“萨瓦、尼斯与莱茵”这本小册子中,恩格斯依据对军事历史 和语言学的分析,驳斥了第二帝国的领土野心。恩格斯从意大利和 德国的统一问题尚未解决这一情况出发,在这里重新考察了早在 意大利战争以前就已在国际舞台上以及上述两国国内形成的力量 配置情况。他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采取的方针就是在战后也 是正确的,这一方针就在于把革命民主主义力量反对以波拿巴法 国和沙皇俄国为首的反动君主主义势力的斗争看作是使意大利和 德国重新恢复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的唯一道 路。同时,恩格斯也估计到了1861年改革前夕在俄国形成的革命 局势,他把这种局势看作是加速欧洲革命高潮到来的极其重要的 因素,他把奋起反抗沙皇制度的俄国农奴当作欧洲无产阶级的同 盟军来欢迎。 对英国经济状况和政治状况的评述以及对英国殖民政策的揭 露在本卷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列颠工厂工业的状况”、“人 口、犯罪率和赤贫现象”、“不列颠的贸易”、“工厂工业和贸易”等文 章中,马克思根据对英国官方统计资料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资本 主义经济许多极其重要的规律性的作用—— 生产积聚的加强和生 产发展的周期性。 马克思分析了英国当时进出口贸易的资料,指出英国经济发 展的特点之一,是“英国对世界市场发挥它的债主作用比发挥工厂 第 十 三 卷 说 明
的彻底破产。这个和约签订得很仓卒,这也说明了第二帝国内部的 不稳定,说明了这个制度已无力经受孕育着革命爆发的长期战争 考验。尽管意大利革命者在1859年没有能像列宁所说的那样把 “小规模的自由主义运动发展为蓬蓬勃勃的民主运动”,但是这一 年的事变促进了下一年即1860年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 在“萨瓦、尼斯与莱茵”这本小册子中,恩格斯依据对军事历史 和语言学的分析,驳斥了第二帝国的领土野心。恩格斯从意大利和 德国的统一问题尚未解决这一情况出发,在这里重新考察了早在 意大利战争以前就已在国际舞台上以及上述两国国内形成的力量 配置情况。他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采取的方针就是在战后也 是正确的,这一方针就在于把革命民主主义力量反对以波拿巴法 国和沙皇俄国为首的反动君主主义势力的斗争看作是使意大利和 德国重新恢复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的唯一道 路。同时,恩格斯也估计到了1861年改革前夕在俄国形成的革命 局势,他把这种局势看作是加速欧洲革命高潮到来的极其重要的 因素,他把奋起反抗沙皇制度的俄国农奴当作欧洲无产阶级的同 盟军来欢迎。 对英国经济状况和政治状况的评述以及对英国殖民政策的揭 露在本卷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列颠工厂工业的状况”、“人 口、犯罪率和赤贫现象”、“不列颠的贸易”、“工厂工业和贸易”等文 章中,马克思根据对英国官方统计资料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资本 主义经济许多极其重要的规律性的作用—— 生产积聚的加强和生 产发展的周期性。 马克思分析了英国当时进出口贸易的资料,指出英国经济发 展的特点之一,是“英国对世界市场发挥它的债主作用比发挥工厂 第 十 三 卷 说 明
主和商人作用的速度还要快”(见本卷第557页)。 马克思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起作用的工 人阶级日益贫困化的趋势。他引用了许多事实和数字,证明英国工 人特别是女工和童工的劳动条件在日益恶化,由于缺乏最起码的 安全技术设备,生产中的不幸事故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工业生产 和贸易的发展,赤贫现象和犯罪率也在不断增加。马克思分析了这 一切事实,得出了下述结论:“这种一方面扩大自己财富,但贫困现 象又不见减少,而且犯罪率甚至增加得比人口数目还快的社会制 度内部,一定有某种腐朽的东西。”(见本卷第551页) 马克思批评了当时英国的工厂立法,这种立法使工厂主可以 任意破坏它。他揭穿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方面的奴仆—— 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的真面目,他们诚心用自己的理 论去替统治阶级的任何犯罪行为辩护。 马克思引用的许多材料,特别是英国工厂视察员的那些揭露 出英国工厂主营私舞弊、描绘出英国工人受残酷剥削的情景的报 告书,他后来都用在“资本论”第一卷中。 马克思在“政治评论”、“英国的贿选活动”等许多文章中,揭穿 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反人民的实质。马克思指出:“英国下院的真正 宪法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贿赂。”(见本卷第586页)在“英国 议会改革的新法案”一文中,马克思分析了迪斯累里于1859年2 月提出的对英国现行选举制度作一些微小修改的建议,他强调指 出,这个法案的基本目的是要保存当时贵族和资产阶级对政权的 垄断和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无权状态。马克思写道:“一眼就可以 看出,所有这些新的选举优惠条件,虽然使资产阶级中又有几部分 人参加了选举,但是,其目的显然是蓄意不让工人阶级参加选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主和商人作用的速度还要快”(见本卷第557页)。 马克思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起作用的工 人阶级日益贫困化的趋势。他引用了许多事实和数字,证明英国工 人特别是女工和童工的劳动条件在日益恶化,由于缺乏最起码的 安全技术设备,生产中的不幸事故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工业生产 和贸易的发展,赤贫现象和犯罪率也在不断增加。马克思分析了这 一切事实,得出了下述结论:“这种一方面扩大自己财富,但贫困现 象又不见减少,而且犯罪率甚至增加得比人口数目还快的社会制 度内部,一定有某种腐朽的东西。”(见本卷第551页) 马克思批评了当时英国的工厂立法,这种立法使工厂主可以 任意破坏它。他揭穿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方面的奴仆—— 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的真面目,他们诚心用自己的理 论去替统治阶级的任何犯罪行为辩护。 马克思引用的许多材料,特别是英国工厂视察员的那些揭露 出英国工厂主营私舞弊、描绘出英国工人受残酷剥削的情景的报 告书,他后来都用在“资本论”第一卷中。 马克思在“政治评论”、“英国的贿选活动”等许多文章中,揭穿 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反人民的实质。马克思指出:“英国下院的真正 宪法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贿赂。”(见本卷第586页)在“英国 议会改革的新法案”一文中,马克思分析了迪斯累里于1859年2 月提出的对英国现行选举制度作一些微小修改的建议,他强调指 出,这个法案的基本目的是要保存当时贵族和资产阶级对政权的 垄断和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无权状态。马克思写道:“一眼就可以 看出,所有这些新的选举优惠条件,虽然使资产阶级中又有几部分 人参加了选举,但是,其目的显然是蓄意不让工人阶级参加选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使工人阶级仍旧处于目前这样的政治上的“贱民’的地位。”(见本 卷第237页) 收入本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文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奠基人为反对欧洲各资本主义强国的,首先是英国的奴役和剥削 各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丑恶制度而进行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马克思在“印度财政状况的严重混乱”一文中揭露了英国对印 度的掠夺政策,指出了英国对这个国家的统治所造成的极有害的 后果。他特别指出,英国棉织品和棉纱的大量输入破坏了印度的地 方工业。马克思在谈到英国殖民主义者残酷镇压1857—1859年印 度的民族解放起义的后果时指出,由此造成的巨大开支,以及必须 在印度经常供养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首先给英国的纳税人带来 了沉重的负担。 在“新的对华战争”这组文章中,在“对华贸易”一文中,马克思 揭露了英法殖民主义者的政策,他们在1859年力图对中国再发动 一场像1838—1842年和1856—1858年的鸦片战争那样的掠夺战 争。马克思揭穿了英国人的行动的挑衅性质,强调指出,不是中国 当局,而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主义者破坏了现有的各项条约,尤其 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条款,从而捍卫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殖民 主义者的武装侵略(不管这种侵略的借口是什么)的权利。 马克思在揭穿英国统治集团的殖民政策的同时,还揭露了英 国的资产阶级报刊,它们故意激发“同胞们的嗜血本能”,捏造事实 来为侵略中国的行为辩护。 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一文中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政策的近视 性,他们不了解经济的规律性,指责中国政府在国内对英国贸易制 造人为的障碍,从而要求通过掠夺性的军事冒险来消除这些障碍。 第 十 三 卷 说 明
使工人阶级仍旧处于目前这样的政治上的“贱民’的地位。”(见本 卷第237页) 收入本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文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奠基人为反对欧洲各资本主义强国的,首先是英国的奴役和剥削 各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丑恶制度而进行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马克思在“印度财政状况的严重混乱”一文中揭露了英国对印 度的掠夺政策,指出了英国对这个国家的统治所造成的极有害的 后果。他特别指出,英国棉织品和棉纱的大量输入破坏了印度的地 方工业。马克思在谈到英国殖民主义者残酷镇压1857—1859年印 度的民族解放起义的后果时指出,由此造成的巨大开支,以及必须 在印度经常供养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首先给英国的纳税人带来 了沉重的负担。 在“新的对华战争”这组文章中,在“对华贸易”一文中,马克思 揭露了英法殖民主义者的政策,他们在1859年力图对中国再发动 一场像1838—1842年和1856—1858年的鸦片战争那样的掠夺战 争。马克思揭穿了英国人的行动的挑衅性质,强调指出,不是中国 当局,而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主义者破坏了现有的各项条约,尤其 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条款,从而捍卫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殖民 主义者的武装侵略(不管这种侵略的借口是什么)的权利。 马克思在揭穿英国统治集团的殖民政策的同时,还揭露了英 国的资产阶级报刊,它们故意激发“同胞们的嗜血本能”,捏造事实 来为侵略中国的行为辩护。 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一文中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政策的近视 性,他们不了解经济的规律性,指责中国政府在国内对英国贸易制 造人为的障碍,从而要求通过掠夺性的军事冒险来消除这些障碍。 第 十 三 卷 说 明
马克思指出,贸易规模比较狭小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本身,在于只允许进行有限的对外交换的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结合。 马克思表示坚信,无论英国殖民主义者采取什么样的冒险行动,他 们永远也不能征服中国。 恩格斯有三篇文章—— 其中有两篇的标题是“对摩尔人的战 争”,另一篇是“对摩尔人的战争的进程”—— 论述了1859年11月 至1860年3月西班牙在摩洛哥挑起的殖民战争。恩格斯指出原洛 哥人对西班牙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尽管西班牙正规军在军 队的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它在战争进程中无 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西班牙政府被迫于1860年3月签订了 和约。 本卷附录中刊载了前面提到过的由马克思同比斯康普为“人 民报”合写的题为“报刊述评”的材料,以及该报宣布马克思和恩格 斯为正式撰稿人的编辑部声明。这个文件说明了马克思为把“人民 报”变成无产阶级的机关报而斗争的历史。 编入本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有13篇全集第一版没有 收入,而且是第一次用俄文发表的,这就是:“欧洲的金融恐慌”、 “路易- 拿破仑的处境”、“德国的兵力”、“和平还是战争?”、“战争 的不可避免性”、“维也纳要闻”、“意大利战争”、“马志尼宣言”、“索 尔费里诺会战”、“一八五九年的爱尔福特精神”、“法国在裁军”、 “政治评论”、“英国对法国入侵的恐惧”。编入附录的文件也是第一 次用俄文发表的。 收入本卷的全部文章发表时都没有署名,其中有几篇是作为 社论发表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信中曾多次提到的,“纽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指出,贸易规模比较狭小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本身,在于只允许进行有限的对外交换的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结合。 马克思表示坚信,无论英国殖民主义者采取什么样的冒险行动,他 们永远也不能征服中国。 恩格斯有三篇文章—— 其中有两篇的标题是“对摩尔人的战 争”,另一篇是“对摩尔人的战争的进程”—— 论述了1859年11月 至1860年3月西班牙在摩洛哥挑起的殖民战争。恩格斯指出原洛 哥人对西班牙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尽管西班牙正规军在军 队的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它在战争进程中无 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西班牙政府被迫于1860年3月签订了 和约。 本卷附录中刊载了前面提到过的由马克思同比斯康普为“人 民报”合写的题为“报刊述评”的材料,以及该报宣布马克思和恩格 斯为正式撰稿人的编辑部声明。这个文件说明了马克思为把“人民 报”变成无产阶级的机关报而斗争的历史。 编入本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有13篇全集第一版没有 收入,而且是第一次用俄文发表的,这就是:“欧洲的金融恐慌”、 “路易- 拿破仑的处境”、“德国的兵力”、“和平还是战争?”、“战争 的不可避免性”、“维也纳要闻”、“意大利战争”、“马志尼宣言”、“索 尔费里诺会战”、“一八五九年的爱尔福特精神”、“法国在裁军”、 “政治评论”、“英国对法国入侵的恐惧”。编入附录的文件也是第一 次用俄文发表的。 收入本卷的全部文章发表时都没有署名,其中有几篇是作为 社论发表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信中曾多次提到的,“纽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