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 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 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 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 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 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 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 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 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 大幸事了……”(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 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 思曲》渐起……) 3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4组织交流 5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回顾课始的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联 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是啊,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 神……(语重心长地)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下课! 板书设计: 人传承一种精神 詹天佑…怀念一位伟人 京张铁路…纪念一条铁路(1905-2005)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张祖庆) 6《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 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 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 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 1909 年 8 月 11 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 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 28 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 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 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 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 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 大幸事了……” (师一字一顿地)1919 年 4 月 24 日,詹天佑病世,享年 59 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 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 思曲》渐起……) 3 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4 组织交流。 5 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 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回顾课始的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联 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是啊,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 神……(语重心长地)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下课! 板书设计: 人传承一种精神 詹天佑 …怀念一位伟人 ↓ 京张铁路 …纪念一条铁路 (1905-2005) (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张祖庆) 6《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 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 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 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 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 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 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 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 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 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一—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 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 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
3.积累语言。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 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 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 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 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 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 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 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 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 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 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 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 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
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 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 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 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 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 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 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 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 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 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 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 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 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 限眷恋,读:—11月28日
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 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 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 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 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 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 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 月 18 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 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 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 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 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 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 年 11 月 16 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 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 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 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 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 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 田。读:──11 月 16 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 月 20 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 限眷恋,读:──11 月 28 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 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 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 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 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己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 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 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 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 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 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査,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 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 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 样的面影? 3. 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 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 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 6 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 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 10 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 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 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 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7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 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 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 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 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 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 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 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 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 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 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 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 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 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 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 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 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 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 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 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 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 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 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 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 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 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 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 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 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 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 “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