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 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不断深化项目环评,对不符合要求的59 个项目不予受理、不予审批、暂缓审批或退回报告书,涉及总投资 904亿元,给“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了不 可逾越的“防火墙”。三是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深 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会同有关部门对2009年度重点流域规 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健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国务 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 导意见》,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四 是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岀环境问题。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扎实推 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开展,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 2010年首次下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 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突发环 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五是农村环保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落实李克强副总理关于推进农村¨连片整治”的重要批示精神,开展农 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组织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发 布《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生态建设示范区工 作体系得到完善。六是环境保护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圆 满完成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硏究,形成战略硏究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等 系列重要成果。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进入攻坚阶段。 七是政策法制、环保规划、环境监测和国际合作稳步推进。环保法规 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日益显现,“十一五”环保规划执行情
2 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 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不断深化项目环评,对不符合要求的 59 个项目不予受理、不予审批、暂缓审批或退回报告书,涉及总投资 904 亿元,给“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了不 可逾越的“防火墙”。三是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深 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会同有关部门对 2009 年度重点流域规 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健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国务 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 导意见》,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四 是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扎实推 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开展,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 2010 年首次下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15 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 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突发环 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五是农村环保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落实李克强副总理关于推进农村“连片整治”的重要批示精神,开展农 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组织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发 布《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生态建设示范区工 作体系得到完善。六是环境保护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圆 满完成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形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等 一系列重要成果。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进入攻坚阶段。 七是政策法制、环保规划、环境监测和国际合作稳步推进。环保法规 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日益显现,“十一五”环保规划执行情
况中期评估顺利完成,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加快推进 国际环境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八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提升。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状况良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稳步开展,全 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九是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 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环保系统机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2010年,中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岀,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城 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 较好
3 况中期评估顺利完成,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加快推进, 国际环境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八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提升。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状况良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稳步开展,全 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九是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 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环保系统机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2010 年,中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城 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 较好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基本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 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到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 分别比2005年下降10%,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2005年的14142 万吨减少到1272.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4万吨减 少到22944万吨。 2010年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主要有:二氧化硫排放量力争比上年 再削减40万吨,化学需氧量减排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力 争再削减20万吨以上。确保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立方米 以上,新増燃煤电厂脱硫装机容量5000千瓦,新增30台(套)钢 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通过工程减排,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80万 吨、二氧化硫100万吨以上。分别淘汰炼铁、电力、水泥、焦化和造 纸落后生产能力2000万吨、1000万千瓦、5000万吨、2000万吨和 52万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 2010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238.1万吨,比上年下降 3.0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85.1万吨,比上年下降1.32%。与2005 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 均超额完成10%的减排任务
1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基本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 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到 2010 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 分别比 2005 年下降 10%,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 2005 年的 1414.2 万吨减少到 1272.8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2005 年的 2549.4 万吨减 少到 2294.4 万吨。 2010 年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主要有:二氧化硫排放量力争比上年 再削减 40 万吨,化学需氧量减排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力 争再削减 20 万吨以上。确保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 1000 万立方米 以上,新增燃煤电厂脱硫装机容量 5000 万千瓦,新增 30 台(套)钢 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通过工程减排,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 80 万 吨、二氧化硫 100 万吨以上。分别淘汰炼铁、电力、水泥、焦化和造 纸落后生产能力 2000 万吨、1000 万千瓦、5000 万吨、2000 万吨和 52 万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 2010 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1238.1 万吨,比上年下降 3.0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2185.1 万吨,比上年下降 1.32%。与 2005 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12.45%和 14.29%, 均超额完成 10%的减排任务
主要措施 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和节能减 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了《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 确要求;国务院组成6个督査组对18个重点地区进行了节能减排专 项督査,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 2010年,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污染减排工作 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2010年贯 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和《关于火电企业 脱硫设施旁路烟道挡板实施铅封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推进污染减排 工作。发布了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和 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及2010年上半年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告,对30多个地区 和企业实行了区域限批、挂牌督办及经济处罚等一系列处理措施。结 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每季度开展减排形势分析和工作调度,对2010 年上半年污染减排出现反弹的7个省区进行预警通报,约谈当地政府 领导,进行督查指导 河北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双三十”工程;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 减少污染物排放条列》,将减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天津市把污染 减排列入市委年度工作;上海市制定了化学需氧量超量削减补贴政策 和二氧化硫超量削减奖励政策,积极挖掘减排潜力;山东、广东、甘
2 主要措施 2010 年,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和节能减 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了《2010 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 确要求;国务院组成 6 个督查组对 18 个重点地区进行了节能减排专 项督查,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 2010 年,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污染减排工作 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 2010 年贯 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和《关于火电企业 脱硫设施旁路烟道挡板实施铅封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推进污染减排 工作。发布了 2009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和 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及 2010 年上半年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告,对 30 多个地区 和企业实行了区域限批、挂牌督办及经济处罚等一系列处理措施。结 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每季度开展减排形势分析和工作调度,对 2010 年上半年污染减排出现反弹的 7 个省区进行预警通报,约谈当地政府 领导,进行督查指导。 河北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双三十”工程;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 减少污染物排放条列》,将减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天津市把污染 减排列入市委年度工作;上海市制定了化学需氧量超量削减补贴政策 和二氧化硫超量削减奖励政策,积极挖掘减排潜力;山东、广东、甘
肃、重庆等省(直辖市)实施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 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河南、江苏、重庆等省(市)县县建成污 水处理厂工程,宁夏在西部地区率先启动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贵州、 广西等省(自治区)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支持重点减排工程 建设,努力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2010年,全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继续稳 步推进,全面发挥效益。一是工程减排,2010年,全国新增燃煤脱 硫机组装机容量107亿千瓦,火电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78亿千 瓦,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26%;新增城 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900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亿立方 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钢铁烧结机 烟气脱硫设施累计建成运行170台,占烧结机台数的比例由2005年 的0%提高到2010年的156%。二是结构减排,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 7210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关停5000万千瓦的任务;钢铁、水泥 焦化及造纸、酒精、味精等髙耗能髙排放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均超额完 成任务。2010年,全国电力行业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 容量比重从2005年的47%提髙到70%以上,火电供电煤耗下降9.5%; 造纸行业单位产品化学需氧量排污负荷下降45%三是管理减排,“十 五”中央财政投入100多亿元,用于支持全国污染减排“三大体系” 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343个,对1.5万家企业 实施自动监控,配备监测执法设备10万多台(套),环境监管能力显 著增强。南方电网公司和多个省份开展节能减排发电调度,对燃煤脱
3 肃、重庆等省(直辖市)实施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 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河南、江苏、重庆等省(市)县县建成污 水处理厂工程,宁夏在西部地区率先启动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贵州、 广西等省(自治区)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支持重点减排工程 建设,努力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2010 年,全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继续稳 步推进,全面发挥效益。一是工程减排,2010 年,全国新增燃煤脱 硫机组装机容量 1.07 亿千瓦,火电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 5.78 亿千 瓦,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12%提高到 82.6%;新增城 市污水日处理能力 1900 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 1.25 亿立方 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 2005 年的 52%提高到 75%以上;钢铁烧结机 烟气脱硫设施累计建成运行 170 台,占烧结机台数的比例由 2005 年 的 0%提高到 2010 年的 15.6%。二是结构减排,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 7210 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关停 5000 万千瓦的任务;钢铁、水泥、 焦化及造纸、酒精、味精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均超额完 成任务。2010 年,全国电力行业 30 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 容量比重从 2005 年的 47%提高到 70%以上,火电供电煤耗下降 9.5%; 造纸行业单位产品化学需氧量排污负荷下降 45%。三是管理减排,“十 一五”中央财政投入 100 多亿元,用于支持全国污染减排“三大体系” 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 343 个,对 1.5 万家企业 实施自动监控,配备监测执法设备 10 万多台(套),环境监管能力显 著增强。南方电网公司和多个省份开展节能减排发电调度,对燃煤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