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 论 面现象出发,因此只是抓住了假象。”① 二、古典经济学② 从17世纪中叶开始,工场手工业先后在英、法等国逐步成为资本主 义生产的主要形式,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与之 相适应,在思想上,资产阶级急欲摆脱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的束缚,宣扬 “自然秩序”论和经济自由主义,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和利益的 古典经济学便应运而生。早期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批判封建主义经济 制度,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合理性提供理论解释。古典经济学的研 究重点是生产领域,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英国早期古典经济 学家配第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进行了研究,马克思称他是“政治经 济学之父”③。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年)中阐述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分工和市场调节理论等经济理 论。在这本著作中,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初步形成。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等经济理论,阐述了资本积累理论和比较优势(又称 比较成本)理论,最终完成了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西斯蒙第是法国 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同时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作为古 典经济学的最后代表,拉姆赛和琼斯最早明确宣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仅仅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5页。 ②古典经济学有四种不同的定义。a按照马克思的定义,古典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 义处于上升时期代表着进步力量的政治经济学,而那些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代表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热衷于对经济体系的表面现象进行描绘的经济理论则是 庸俗经济学。古典学派的用法本意是用来和庸俗经济学相区别,说明庸俗经济学 的非科学性和辩护性。b.按照凯恩斯的定义,从斯密起到他自己之前的理论全部 为古典经济学;换言之,也就是将当代西方经济学所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也划归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这样做是为了突出自己理论的创新性或革命性。 c.按照熊彼特的定义,斯密属于重商主义,1790一1879年的经济理论属于古典经 济学。d.按照当今西方经济学中广为接受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是指从斯密《国民 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开始到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出版之前这段时期 的理论。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4页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是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经济 学。“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 时候才开始。”①古典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中,提出了劳 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对剩余价值理论或收人分配理论作了初步探索,其理 论遗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无 法避免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古典经济学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 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看做 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社会制度,因而不能正确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 规律。 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和加 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趋于尖锐化,古典经济学进入后 期阶段。其特征之一是,古典学派开始解体,并丧失了自己在经济学中所 占据的主导地位。李嘉图理论被视为一种危险的学说,马尔萨斯主义者卡 泽诺夫就曾明确宣称:“关于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学说,看来既是错 误的,又是危险的,因为它不幸给一些人提供了把柄,他们可以断言一切 财产都属于工人阶级,别人所得的部分仿佛都是从工人阶级那里抢来和骗 来的。”②萨伊、马尔萨斯、西尼尔等人放弃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 论,提出了三要素(资本、劳动和土地)价值论或生产费用价值论、让 渡利润论、节欲论等理论,从而拒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揭示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力图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辩护。另一特征是西方 经济学体系出现混合主义或折中调和的趋势,其典型代表包括完成了经济 学第一次综合的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经济和谐理论 体系的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强调阶级利益调和论的美国经济学家凯里, 实际上大都是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绘来代替早期古典经济学对生产领域 的研究。 ①《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6页。 ②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64 页
论 因此,马克思把1830年以后的经济学界定为庸俗经济学,并指出: “资产阶级在法国和英国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 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 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 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无私的研 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不偏不倚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 恶意。”①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试图依据边际分析方法来创立经济学新体系的 学者。屠能是现代西方生产区位和工业布局理论以及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 创立者。法国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古诺是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原理尤其是 市场及其价格决定问题的第一人,因而成为数理经济学的鼻祖。另外,这 一时期在德国还出现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与英法经济学传统相背离的历 史学派。该学派把历史的方法引进经济学,试图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 发展道路,强调保护幼小工业和发展生产力,成为后来的发展经济学和生 产力经济学的基础。此外,萨伊的政治经济学三分法和非生产性消费理 论,以及后来成为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思想来源的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 不足”论,穆勒的政府适度干预理论等,也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三、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最后的30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自 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这一时期,陆续爆发了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四 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 义制度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次尝试。1867年出版的马克思的著作《资 本论》第一卷第一次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在经济学史上,首次呈现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经济学体系并存和交锋的态势。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9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边际革命”时 代。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地提出边 际效用论。美国的克拉克发展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形成了美国学派。英 国的马歇尔把以往的各种经济理论综合起来,从而为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 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完成了继穆勒之后的又一个折中调和体系,即西方经 济思想史上的第二次综合。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特征是,与早期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路径决裂,提出边际效用理论 与劳动价值论相抗衡。边际效用理论用唯心主义的心理分析解释个人从事 一切经济活动的动机,用主观评价来解释价值,否认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从而把资本主义看成是永存与和谐的社会制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年)的出版,是新古典经济学完成的 标志。马歇尔提出了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进行分析的均衡价格论,为 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框架,即不再把边际效用论或生产费用论当做决定 价格的单一因素,而是以边际效用论来说明需求,以生产费用论来说明供 给,由此形成均衡价格理论,用价格理论代替价值理论。马歇尔把国民收 入说成是全部生产要素彼此协作所创造出来的共同产物,力图赋予资本主 义的各种剥削收入以合理性和合法性。这一方面是为资本家的剥削进行辩 护,另一方面掩盖了国民收入的真正来源,抹杀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剥削和 阶级矛盾。从马歇尔开始,西方经济学普遍放弃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 济学”名称,转而采用去“政治”化的“经济学”的名称,用以显示其 经济学科的精细化、专门化和数学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开主张以实证 分析为经济学科学化标志的首倡者西尼尔及其“纯经济学”。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创建者之一。 1884年和1887年先后分两部分出版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是一部 论述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著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奠定了 重要理论基础。特别是他所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从市场间相互依赖 的视角探讨了市场价格制度运行和均衡价格决定的问题。按照瓦尔拉斯的 分析,市场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市场的每一次交换活动都影响经 济体系所有物品的价值。另外,他认为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投入方面也是相
10 论 互联系的。生产和消费的全部体系的相互依赖性是瓦尔拉斯《纯粹政治 经济学要义》的主题。他的一般均衡分析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 分,与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一起,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意大 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对一般均衡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所提出的帕 累托最优标准及其分析方法,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其代表作 《财富的分配》(1899年)一书,最先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边际生产 力分配论”,该理论是微观经济学分配理论的主要支柱,并为当代西方经 济学界所广泛使用。但是,应该看到,在生产过程中,就使用价值生产而 言,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边际产品,或出现不同的边 际生产力。克拉克理论的庸俗性,不在于他提出了边际生产力概念和运用 边际分析方法,而在于他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通过混同使用价值生产和 价值创造的手法,把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美化为自然的、合理的制度。 广泛运用包括边际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或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在内 的数学方法的各个学派,在不同国家各自独立地同时产生,并非偶然。19 世纪60一70年代的经济学家,面临着古典经济学走向解体的理论危机, 力图重建“真正的经济学体系”。过去的研究比较侧重供给和生产方面, 现在则同时注重需求、消费和市场供求关系方面,并且与古典经济学传统 的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理论框架渐行渐远。更为重要的是,19世纪70年 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现象,为 边际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客观条件。随着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以及经济理论的重点转移到对市场、价格、货币和利率、市场运 行机制的研究上来,研究包含边际量在内的经济数量关系日益具有重要意 义。包括边际分析方法在内的数学方法的运用,一方面为此后的西方经济 学的演变和发展确定了路标,另一方面,对于研究价格决定、资源配置和 经济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以及利用经济计量方法进行预测、利用 投人-产出方法进行规划等问题,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世纪初期,张伯伦、罗宾逊和维克塞尔推翻了正统经济学的三个 假定前提,即排除了垄断的完全竞争、排除了经济危机的充分就业以及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