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概述 发病机制 (2)突触间隙病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或含 量减少,突触后膜过度去极化。如:有机磷中毒 (3) 突触后膜AchR病变 MG→产生AchR自身抗体→破坏了AchR 美洲箭毒→与AchR结合→ 阻止了Ach与 受体的结合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 突触间隙病变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或含 量减少,突触后膜过度去极化。如:有机磷中毒 (3) 突触后膜AchR病变 MG 产生AchR自身抗体 破坏了AchR 美洲箭毒 与AchR结合 阻止了Ach与 受体的结合 发病机制 概 述
第十七章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概述 发病机制 肌肉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原因: (1)肌细胞膜电位异常 (2) 能量代谢障碍 (3)肌细胞结构病变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肌肉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肌细胞膜电位异常 (2) 能量代谢障碍 (3) 肌细胞结构病变 发病机制 概 述
第十七章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概述 临床症状 1.肌肉萎缩: 肌纤维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肌容积 下降 2.肌无力:骨骼肌力量下降 3.不耐受疲劳:达到疲劳的运动负荷量下降。 见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肌病等 4.肌肉肥大与假肥大:指肌肉体积的增大。有生理 性肥大(如运动员)和病理性肥大(假肥大型肌 营养不良)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1.肌肉萎缩:肌纤维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肌容积 下降 2.肌无力:骨骼肌力量下降 3.不耐受疲劳:达到疲劳的运动负荷量下降。 见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肌病等 4.肌肉肥大与假肥大:指肌肉体积的增大。有生理 性肥大(如运动员)和病理性肥大(假肥大型肌 营养不良) 临床症状 概 述
第十七章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概述 临床症状 5. 肌肉疼痛和肌压痛:多见于炎症性肌病 6.肌肉强直:因肌膜兴奋性改变导致不自主的持续 的肌收缩 7.肌肉不自主运动:肌肉在静息状态下不自主地收 缩、抽动。 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5. 肌肉疼痛和肌压痛:多见于炎症性肌病 6. 肌肉强直:因肌膜兴奋性改变导致不自主的持续 的肌收缩 7. 肌肉不自主运动:肌肉在静息状态下不自主地收 缩、抽动 。 有以下三种类型: 临床症状 概 述
第十七章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概述 临床症状 (1)肌束颤动(fasciculation):指肌束发生的短暂 性不自主收缩,肉眼可以辨认但不引起肢体运动。 见脊髓前角或前根损害。 (2)肌纤维颤动(fibrillation):肉眼不能识别, 只能在肌电图上显示。 (3)肌颤搐(myokymia):指一群或一块肌肉在休止 状态下呈现的缓慢、持续、不规则的波动性颤动, 肉眼可见。见于特发性肌颤搐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1)肌束颤动(fasciculation):指肌束发生的短暂 性不自主收缩,肉眼可以辨认但不引起肢体运动。 见脊髓前角或前根损害。 (2)肌纤维颤动(fibrillation) :肉眼不能识别, 只能在肌电图上显示。 (3)肌颤搐(myokymia):指一群或一块肌肉在休止 状态下呈现的缓慢、持续、不规则的波动性颤动, 肉眼可见。见于特发性肌颤搐 临床症状 概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