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整体分析简介 MIDAS 简化算法计算结果 若不考虑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协同作用,会对钢结构的地 震作用,特别是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产生显著影响,甚至得出 错误结论; 即便是在对屋顶大跨度钢结构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当 下部混凝土部分竖向刚度较弱或刚度分布不均匀时,按钢结 构单独模型计算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也会对下部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结果准确度产生不利影响;
一 . 混合结构整体分析简介 简化算法计算结果 • 若不考虑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协同作用,会对钢结构的地 震作用,特别是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产生显著影响,甚至得出 错误结论; • 即便是在对屋顶大跨度钢结构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当 下部混凝土部分竖向刚度较弱或刚度分布不均匀时,按钢结 构单独模型计算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也会对下部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结果准确度产生不利影响;
二阻尼比确定 MIDAS 混凝土-0.05 钢结构-0.01~0.04 1【 宗
二.阻尼比确定 混凝土-0.05 钢结构-0.01~0.04
二阻尼比确定 MIDAS 真实模拟地震作用以及其他动力作用 2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0.05时,地震影 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4 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 7:a y=0.9+ 0.05-5 (5.1.5-1) 0.3+65 0.45a. 式中:Y一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a-In.0.2-n(T-T )la 多—阻尼比。 T(s) 00.1 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6.0 n=0.02+ .05-5 4+323 (5.1.5-2) 式中:一 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 3)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0.05-5 2=1+0.08+1.6g (5.1.5-3) 式中:2一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应取0.55
二.阻尼比确定 真实模拟地震作用以及其他动力作用
二.阻尼比确定 MIDAS 规范关于阻尼比的确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3-2010 11.3.5组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为0.04,风荷载作用下楼 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为0.02~0.04;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4.2.3当全部结构构件均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框架和钢筋 混凝土筒体组成的混合结构,其结构阻尼比宜取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2.8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支撑结构协同分析时,阻尼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下部支撑结构为钢结构或屋盖直接支撑地面时,阻尼比可取0.02,当下部 支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阻尼比可取0.025~0.035;
二.阻尼比确定 规范关于阻尼比的确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1.3.5 组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为0.04,风荷载作用下楼 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为0.02~0.04;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4.2.3 当全部结构构件均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框架和钢筋 混凝土筒体组成的混合结构,其结构阻尼比宜取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2.8 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支撑结构协同分析时,阻尼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下部支撑结构为钢结构或屋盖直接支撑地面时,阻尼比可取0.02,当下部 支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阻尼比可取0.025~0.035;
二.阻尼化确定 屋盖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如何计入上下部结构协同作用? 《抗规》条文说明10.2.7:屋盖结构自身的地震效应是与下部结构协同作用 的结果考虑上下部结构的协同作用是屋盖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则。考 虑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最合理方法是按整体结构模型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特别是对于不规侧则的结构,抗震计算应采用整体结构模型。目前,规模较大 的设计单位一般均具备了使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模型地震作用计算的能 力,且按整体结构进行大跨屋盖结构抗震计算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同时, 本次修订也没有完全强调大跨屋盖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一定按整体模型进行 分析。当下部结构比较规侧时,设计人员可以采用一些简化方法(等效为支 座弹性约束)来计入下部结构的影响。但是这种简化必须依据可靠且符合动 力学原理(即总结考虑刚度和质量等效后的有效性)
屋盖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如何计入上下部结构协同作用? 《抗规》条文说明10.2.7:屋盖结构自身的地震效应是与下部结构协同作用 的结果考虑上下部结构的协同作用是屋盖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则。考 虑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最合理方法是按整体结构模型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特别是对于不规则的结构,抗震计算应采用整体结构模型。目前,规模较大 的设计单位一般均具备了使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模型地震作用计算的能 力,且按整体结构进行大跨屋盖结构抗震计算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同时, 本次修订也没有完全强调大跨屋盖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一定按整体模型进行 分析。当下部结构比较规则时,设计人员可以采用一些简化方法(等效为支 座弹性约束)来计入下部结构的影响。但是这种简化必须依据可靠且符合动 力学原理(即总结考虑刚度和质量等效后的有效性)。 二. 阻尼比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