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E分员的 1、电介质的分类 无极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电场 时是重合的,没有固定的电偶极矩,如 士 H2、HCl4,CO2,N2,O2等 有极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 电场时不重合的,有固定的电偶极矩, 如H2O、HC等。 E 每一个分子的正电荷q集中于一点, 称为正电荷的“重心”,负电荷-q集 中于一点,称为正负电荷的“重心”; 分子构成电偶极子p=ql
无极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电场 时是重合的,没有固定的电偶极矩,如 H2、HCl4,CO2,N2, O2等 有极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 电场时不重合的,有固定的电偶极矩, 如H2O、HCl等。 1、电介质的分类 10-10 电介质的极化 每一个分子的正电荷q集中于一点, 称为正电荷的“重心”,负电荷-q集 中于一点,称为正负电荷的“重心”; 分子构成电偶极子 p=ql – + +q –q E + -
2、无极分子的极化机理位移极化 无外电场时,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有外电场 E0=0 电荷将被电场力拉开,偏离原来的位置,形成一个F 叫作诱导电偶极矩。 一+一+一 无极分子 外场 △ ●●●● T=0 K 热运动上三>斗∑p≠0 A 1>0 K E 处于外电场,每个分子都有一定的诱导 电偶极矩,以致在电介质与外电场垂直 g+ 的两个表面上出现正电荷和负电荷。 极化电荷或束缚电荷
2、无极分子的极化机理——位移极化 无外电场时,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有外电场时,正、负 电荷将被电场力拉开,偏离原来的位置,形成一个电偶极子, 叫作诱导电偶极矩。 处于外电场,每个分子都有一定的诱导 电偶极矩,以致在电介质与外电场垂直 的两个表面上出现正电荷和负电荷。— —极化电荷或束缚电荷。 – + –q +q l E 无极分子 V E外 E外 0 i pi 外场 T=0 K 热运动 T>0 K
3、有极分子的极化机理取向极化 当没有外电场时,电偶极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因而 对外不显电性。 当有外电场时,每个电偶极子都将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 在此力矩的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偶极子将转向外电场的方 向。 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极化电荷 E E 取向极化
3、有极分子的极化机理——取向极化 •当没有外电场时,电偶极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因而 对外不显电性。 取向极化 •当有外电场时,每个电偶极子都将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 在此力矩的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偶极子将转向外电场的方 向。 •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极化电荷。 E0 E0
4、极化电荷 在外电场中,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 +(+<+<+∈+ ++ ∈+ +++ )<+ +++ + + =+(+( 5、电晕现象 在潮湿或阴雨天的日子里,高压输电+ 线附近,常可以见到有浅蓝色辉光的 放电现象,称为电晕现象。 电晕现象可以用水分子的极化和尖端 ++++++土 放电来解释
4、极化电荷 在外电场中,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 E E 5、电晕现象 在潮湿或阴雨天的日子里,高压输电 线附近,常可以见到有浅蓝色辉光的 放电现象,称为电晕现象。 电晕现象可以用水分子的极化和尖端 放电来解释
1、引入 在没有外电场时,电介质未被极化,内部宏观小体积元中各 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为零;当有外电场时,电介质被极 化,此小体积元中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将不为零。外电场越 强,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越大 用单位体积中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来表示电介质的极化 程度 2、电极化强度的定义3、关于电极化强度的说明 单位体积中分子的电偶 电极化强度用来表征电介质极化 极矩的矢量和叫作电介 程度的物理量; 质的电极化强度。 单位:C.m-2,与电荷面密度的单 位相同; °若电介质的电极化强度大小和方 △p 向相同,称为均匀极化;否则, 称为非均匀极化
三、电极化强度 1、引入 在没有外电场时,电介质未被极化,内部宏观小体积元中各 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为零;当有外电场时,电介质被极 化,此小体积元中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将不为零。外电场越 强,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越大。 用单位体积中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来表示电介质的极化 程度 2、电极化强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中分子的电偶 极矩的矢量和叫作电介 质的电极化强度。 V p P = 3、关于电极化强度的说明 •电极化强度用来表征电介质极化 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C.m-2,与电荷面密度的单 位相同; •若电介质的电极化强度大小和方 向相同,称为均匀极化;否则, 称为非均匀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