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蚀-冲洗粘结系统全酸蚀技术(total-etching全酸蚀粘结系统:1979年Fusavama等最先提出全酸蚀理论,即用酸蚀剂同时处理牙釉质和牙本质,完全去除站污层,并在牙本质表面形成3-5um的脱矿层,然后涂布底胶,改善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使粘结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形成相互缠绕的混合层,成为连接修复树脂和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混合层与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树脂突共同提供固位力,但混合层起主要的固位作用
• 全酸蚀粘结系统: 1979年Fusayama等最先提出 全酸蚀理论,即用酸蚀剂同时处理牙釉质和牙本 质,完全去除玷污层,并在牙本质表面形成3- 5ūm的脱矿层,然后涂布底胶,改善牙本质表面 的 润湿性,使粘结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 ,形成相互缠绕的混合层,成为连接修复树脂和 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混合层与渗入牙本质小 管的树脂突共同提供固位力,但混合层起主要的 固位作用。 酸蚀-冲洗粘结系统 全酸蚀技术(total-etching)
Smearlayer&smear plugsaccountsfor 86%of the total resistancetofluidflowacross sounddentin·站污月余层,是切削牙体有机质变性,变性干本质粉末与牙本妞菌等掺和,在转洞壁形成的,其于本质小管形成管Courtesy of Dr.Jorge Perdiga
• 玷污层:(smear layer)又称涂层,是切 削牙体组织时所产生的热,使有机质变性 ,变性的有机质和切削下来的牙本质粉末 与牙本质小管溢出液、唾液和细菌等掺和 ,在转磨压力作用下使之贴附于洞壁形成 的,其厚度为0.5-5μm ,可进入牙本质小管 形成管塞
涂层作用防碍修复体与牙体的密合性影响粘接剂的润湿和渗入降低牙本质的通透性(管塞)减少管液外溢减少术后敏感
涂层作用 防碍修复体与牙体的密合性 影响粘接剂的润湿和渗入 降低牙本质的通透性(管塞) 减少管液外溢 减少术后敏感
粘接机制化学粘结作用:粘结剂中的活性基团与牙本质中的钙离子、羟基、氨基和羧基等结合的化学粘接作用微机械扣锁作用(micromechanicalinter-locks):牙本质+处理剂一→去除站污层一→管间牙本质脱矿→牙本质小管开放一→多孔带形成粘结剂渗入一→形成微树脂突一→牙本质小管中的大树脂突一→微机械扣锁作用
• 粘接机制 • 化学粘结作用:粘结剂中的活性基团与牙本质中的钙 离子、羟基、氨基和羧基等结合的化学粘接作用。 • 微机械扣锁作用(micromechanical inter-locks): 牙本质+处理剂→ 去除玷污层→ 管间牙本质脱矿→ 牙 本质小管开放→ 多孔带形成 粘结剂渗入→ 形成微树 脂突→牙本质小管中的大树脂突→ 微机械扣锁作用
牙本质表面处理用牙本质处理剂(conditioner)对粘结前需粘结的牙本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去除涂层,使牙本质表层脱矿,牙本质小管开放,胶原纤维的微孔支架暴露,从而使管间牙本质的微孔增加。常用的制剂有0.5mol/LEDTA10%的磷酸20%聚丙烯酸马来酸10%10-3溶液(含10%枸缘酸和3%三氯化铁)处理时间:1-2分钟
• 牙本质表面处理 • 用牙本质处理剂(conditioner)对粘结前需粘结的牙本质面 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去除涂层,使牙本质表层脱矿,牙本质 小管开放,胶原纤维的微孔支架暴露,从而使管间牙本质的微 孔增加。 • 常用的制剂有0.5mol/L EDTA • 10%的 磷酸 • 20% 聚丙烯酸 • 10% 马来酸 • 10-3溶液(含10%枸橼酸和3%三氯化铁) • 处理时间: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