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④。据肖动光回忆,他们途经“赤白交界”地带时,还 曾遇到白匪党徒检查,肖劲光饶幸通过了,任弼时却被以“鼠 疫患者”的借口扣押了。他当时正患感冒,有点发烧,“医 生”检查时,他机警地把体温计的水银一头移到体外,结果正 常,被放了出来②。 到莫斯科后,任弼时进入“东方劳动者大学”‘(简称东方 大学)学习。与任弼时一起学习的有刘少奇、罗亦衣、胡士廉、 密化平、卜士奇、任岳、任作民、彭述之、谢文锦、华林等,他 们是该校中国班的第一批学生。不久,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 会在莫斯科召开,他们应邀参加。这年冬天,刘少奇、罗觉、 彭述之、卜士奇等转为党员,组成了旋俄支部。任弼时是团 员,参加了支部的组织生活。一九二二年初,任弼时也转为党 员。同年一月,他以工作人员身份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 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任弼时在莫斯科期间,学习和工作都很出色。他攻克了许 多“关”:首先是语言关。这次去俄国学习的半生中,除曹靖 华外,一殷俄语都不好。据吴葆萼老人回忆,大家为语言不通 吃尽了苦头。上课听不懂,请《晨报》记者秋白来教俄文并 在课堂上当翻译。任弼时勤奋地学习俄文,他的办法是:“看 不懂再看,说错了再说,看看说说,就会成功。”平日,他手 里总是拿着油印的教材和报纸,有空就阅读,并随时向同班同 学和俄国同学请教,因而进步较快。其次是生活关。当时俄国 由于战争的酸坏,生活异常艰苦。中国斑学生四十多人,共往 ①见读书1981年第5期。 ②肖劲光:悼窍时,载<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巢,背年出版 社1951年出版
一大间加一小间平房,睡的是铁床。每人一关只有四两黑面 包,一盘子白菜汤,挨饿是常事。任弼时很快适应了这种艰苦生 活,有病时也不叫苦。再次是学习关。他把来俄君成是一次学 习马列主义的好机会,深感在国内读不到这样的书,因此,整 天攻读和钻研。在这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真研究了列宁领导俄 国进行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尤其注重领会列宁的策略思想,认 为列宁制定的策略是适应革命过程的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为了 实现革命的目的,要相机采取各种策酪,有进攻,有退却,不 能采取不合实际的策略。 任弼时在国外,时刻惦记善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曾为在上 海、广州、湖南、海陆丰等地掀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群众运 动而欢呼,曾为“二七”大罢工遵到残酷镇庄而愤怒,并积极 开展宣传活动,声援罢工斗争。他常对同学们说,这里虽好, 不是我们久留之地。 一九二四年秋,任弱时结束了在俄国的学习生活,回到离 别三年之久的祖属。 (二) 任粥时由莫斯科回国到上海,党组织先安排他在上海大学 教俄文,后又决定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工作。一九二 五年一月,青年团在上海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装大会。这次大 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背年团,任弼时当选为团 中央委员,任团中央组织部长。团的“三大”之后,团中央 书记张太雷被派往广州担任鲍罗廷顾问的翻译,任弼时又 8
代理团中央书记。他很重视对青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常同 《中国青年》的负责人恽代英研究青年思想情况,讨论青年教 育等问题,并为《中国青年》撰写文章。在他写的第一篇题为 《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的文章里,明确指出:“青年团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团体,所以绝对不与帝国主义者和军阀妥协 .”,强调了背年团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在此以后,他用窍 时、辟世、PS·等笔名,陆续发表了《列宁与十月革命》、 《苏俄与青年》、《列宁主义的要义》、《马克思主义概略》、 《苏俄政治经济状况>、《联合战线问题》、《怎样青年群众 化》、《不许帝国主义动手》、《国民党第二次大会的结果 等文章。他的这些文章,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例如他在《列宁主义的 要义》一文中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极盛时期和无产阶 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策 略,尤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策略”。接着,他用许多事 实和论据,说明列宁主义的要义之一是:“无产阶级专政是达 到社会主义实现的唯一武器”,要义之二是:“承认贫苦农民 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友军”,要“与贫苦农民结成亲密的关 系,援助农民反抗地主,以引导之参加阶级斗争,巩固阶级斗 争之势力,进而实行无产阶级革命”,要义之三是:“被压迫 民族解放运动是抑制帝国主义,增长无产阶级战斗力,达到世 界革命的策略”,“无产阶级、尤其是得有政权的无产阶级, 对于民族解放运动,应有实际的积极的帮助”,要义之四是: “需善于相机利用各种达到革命目的的策略。遇必要时,无产阶 级的策略有退让或进攻的必要,绝对不可采用不合实际革命环 境的形式策略,徒使革命受莫大之打击”。他还强调列宁主义
的这些要义,“是与一切反革命派、改良派和一般置称马克思 主义者,经过长期驳辩、实际奋斗而得到的效果”①。这些精 辟的见解,对于当时帮助党内认清不宜视农民和排斥衣民的错 误倾向,有着指导意义。 二是阐述怎样建设好青年团。他在《苏俄与背年》、《怎 样背年群众化》等文章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列宁建设布尔什维 克党的精神来建设团的组织,要使团在斗争中实现布尔什维克 化。要做到这一点,他认为:第一、“婴使团群众化”,绝不 能把团的组织“变成学院式的组织,或是不落实际而与群众隔 离的团体”;应该使团的组织“务求与群众接近”,使团真正 成为领导广大背年进行各颈斗争的群众性青年组织,指出团必 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够团结广大革命青年一道前进。第 二、“要使团员正确明白主义且不忘其为群众的领导者”。他 说,“每个团员都要成为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用马克思列 宁主义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动,带领群众不断前进。”他还强 团员要代表群众,要成为群众的领导者,这就要求团员必须 对马列主义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免除“左”或右的错误, 才能使团布尔什维克化,第三、“要能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 与理论。”他反对与实际相脱离的“模仿主义者”的倾向,指 出:许多同志只顾主义的原则,而不注意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形 的那种生搬硬套的弊病,是对团的工作的极大危害。他要团的 工作者,“必须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对于学 习别人的经验,“亦务求合乎环境而能实行,宁抱‘宁缺无 滥”的切实主义”②。 ①<中国青年,第63、64期合刊,1925年1月31日出版。 ②≤中学校刊125年3、4月份合刊。 10
三是对有关时事政治的评述。在《国民党第二次大会的结 果》、《从“五·卅”惨案到北京惨案》、《不许帝国主义动 手》和《上海“五卅”惨案及中国青年的责任》等文章中,他 以犀利的笔锋,揭露帝国主义及其军阀走狗的丑恶嘴脸,鞍穿 它们互相勾结镇压中国革命的罪恶阴谋,散勋广大群众进行反 帝反军阀的斗争。 任弱时特别强调青年要深入到工农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 他提出青年学生“应不惜本身的栖性去为民众利益而奋斗,务 须将民族革命的负担担在自己的肩上,要用这样的勇敢和毅力 去执行革命工作”。他还进一步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和工农大 众打成一片,“明白他们的心理和需要”,才能“取得民众的 大多数”,才能有革命事业的成功。他强调团的工作者也要 “深入群众”,“我们若不能为青年工人的权利或保护他们的 劳动而奋斗,我们将永远不能接近青年工人,并取得其信任 .”,“深入群众,是我们团体目前唯一的口号,各位同志 要在实际斗争中处处不忘这口号的实际意义!”④他这样严格 要求别人,也同样严格要求自己。他以办“平民学校”为掩 护,亲自到党在曹家渡纯善里五十二号举办的基层干部训练班 去上课,讲授共产主义ABC。他强调训练班要注意吸收女学 员。为了讲课能联系实际,使工人听懂和记住,他经常到狭窄 阴暗的工人棚户区去作调查,把所得的实际材料,用作说明革 命道理的具体事例,使工人较易懂得什么叫阶级压迫和阶级剥 削,懂得什么是反对这种压迫剥制的革命斗争。他组织青年进 @任弼时:《上海“五卅”惨案及中国青年的责任,<中国青 年>第81期,1925年6月23日出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