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的文体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 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 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髙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 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 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的文体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 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 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 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 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 把握新闻结构 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 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 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 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 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 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 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 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 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 标题的好处: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 1 把握新闻结构 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 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 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 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 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 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 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 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 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 标题的好处: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5.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导语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 例: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 作用。(4分)(《梦碎雅典》) 答: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 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1分) 方法小结 导语主要作用有 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 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1分) (3)主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 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等 例1:文章从写“大眼睛”苏明娟开头,主要哪些方面的作用?(4分)(《民 间助学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①说明民问助学早已有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发展的必要;② 提高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关注民问助学这一热门话题。(4分,每答对1点2 分) 例2: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 这样开头的好处
2.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5.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导语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例: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 作用。(4 分)(《梦碎雅典》) 答: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 ②为 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 ),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点 1 分) 方法小结 导语主要作用有: 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 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 ),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点 1 分) (3)主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 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等 例 1:文章从写“大眼睛”苏明娟开头,主要哪些方面的作用?(4 分)(《民 间助学 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①说明民问助学早已有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发展的必要;② 提高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关注民问助学这一热门话题。 (4 分,每答对 1 点 2 分) 例 2:这篇通讯以“8 月 8 日晚 11 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 这样开头的好处
答:①这句话中的“震动”一语双关,把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8月的北京奥 运会从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了;②为下文写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 寄托和鼓舞作了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未写出“双关”,“铺垫”, 不扣分。) 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 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方法小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1、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 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等 2、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 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4)背景 例: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2007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 【答案】:①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②更深 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③突岀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点3分,3点4分) 分析新闻语言特色 (1)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 分析:新闻要求准确,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 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岀,或者营造岀新闻场景, 使读者如亲历其境 例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 分)(《擦鞋者说》)
答:①这句话中的“震动”一语双关,把 5 月的汶川大地震和 8 月的北京奥 运会从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了;②为下文写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 寄托和鼓舞作了铺垫。(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未写出“双关”,“铺垫”, 不扣分。) 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 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方法小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1、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 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等 2、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 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4)背景 例: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分)(2007 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 【答案】:①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 ②更深 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 ③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 点 3 分,3 点 4 分) 2 分析新闻语言特色 (1)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 分析:新闻要求准确,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 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或者营造出新闻场景, 使读者如亲历其境。 例 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 分)(《擦鞋者说》)
参考答案:①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 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 (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 性”的特点。(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②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 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 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应对:关注语境,明确目的;刻画人物,再现事件;服务主题,分点作答 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 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髙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 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 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 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 任何区别。”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 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 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非常贴切。“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 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 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2)语言的形象生动 分析: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 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 应对: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 题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例1: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5分)(《 切归功于人民—一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答案:(5分)①情真意切,又不失理智。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们领略 他的赤子情怀,面对成绩又不失理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②生动形象, 幽默含蓄。如“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引用艾青的诗句默含蓄地(生 动形象)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我们改革和 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
参考答案:①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 1 元一双,这里却要 2 元”“毛收入 10 万元”“7 平方米的门面,月租 800 元”“经过近百次试验”, (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 性”的特点。(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②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 2003 年 11 月 6 日晚上,我一人喝了 8 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 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应对:关注语境,明确目的;刻画人物,再现事件;服务主题,分点作答 例 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 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 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 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 18 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 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 任何区别。”2005 年 10 月,一艘 18 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复活 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 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非常贴切。“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 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 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2)语言的形象生动 分析: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 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 应对: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 题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例 1: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5 分)(《一 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答案:(5 分)①情真意切,又不失理智。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们领略 他的赤子情怀,面对成绩又不失理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②生动形象, 幽默含蓄。如“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引用艾青的诗句默含蓄地(生 动形象)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我们改革和 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