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09—2010学年度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共25道题,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请正确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 积累与运用(12分) 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请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书写1分,第1-6题每句1分,第7题2 分) H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自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歌莺舞燕来渲染西湖初舂美景的两句诗是: 5.陶渊明独爱菊闻名后世,《饮酒》中被后人传诵至今的爱菊名旬是: 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的观点被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奉为人生准则的两句话是: 日·田田 7.感恩是儿女终生的情怀。今年5月9日的母亲节,学校开展了感恩母亲活动,同学们用 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下面请你以对联的形式表达,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
吉林市普通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共 25 道题,满分 1 20 分,答题时间 1 20 分钟) 亲爱的同学,请正确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扣 0.5 分。 一、积累与运用(12 分) 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请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书写 1 分,第 l-6 题每句 1 分,第 7 题 2 分) 1.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自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歌莺舞燕来渲染西湖初春美景的两句诗是: 5.陶渊明独爱菊闻名后世, 《饮酒》中被后人传诵至今的爱菊名旬是: 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的观点被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奉为人生准则的两句话是: 7.感恩是儿女终生的情怀。今年 5 月 9 日的母亲节,学校开展了感恩母亲活动,同学们用 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下面请你以对联的形式表达,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
上联: 浓 浓主春晖,般般慈母爱 下联: 、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fu]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 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二、阅读(4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阅读下文,fu]答问题。(10 分)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 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表,是古代向帝王 的一种文体。(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陟罚臧否( )(2)以彰其咎( 10.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诸葛亮的身世、志趣。(2分) 11.表文的核心思想是向后主阐明什么道理?(2分) 12.全文陈情恳切,感人至深,正如文天祥诗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中最令 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亮拔①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②非据,亲秉族铖 ③以厉④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⑤,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 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⑥劂⑦咎 【注释】①拔:攻克,攻取。②叨(tao)窃:自详:之词,即才不能胜其任却居其位 ③族(mao)铖(yue)古代打杖时君王赐予统兵元帅以示特权的大旗和大斧.④厉:通“励” ⑤临事而惧.怒为.用兵时应存茹濑之.心,幂嗽大意.@肾。椿,Ⅻ.可灰ⅹ。专晶己 13.文中“至有街亭违命之阙”中“阙”的意思是: 14.文中哪句话印证了甲文中“不效则治臣之罪”?(2分)
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8.表,是古代向帝王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1 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陟罚臧.否( ) (2)以彰其咎.( ) 10.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诸葛亮的身世、志趣。(2 分) 11.表文的核心思想是向后主阐明什么道理?(2 分) 12.全文陈情恳切,感人至深,正如文天祥诗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中最令 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 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 亮拔①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②非据,亲秉族铖 ③以厉④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⑤,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 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⑥劂⑦咎。 【注释】①拔:攻克,攻取。 ②叨(t ao)窃:自详:之词,即才不能胜其任却居其位. ③族(mao)铖(yue)古代打杖时君王赐予统兵元帅以示特权的大旗和大斧.④厉:通“励” ⑤临事而惧.怒为.用兵时应存茹濑之.心,幂嗽大意.@肾。椿,Ⅻ.可灰 x。专晶己’ 13.文中“至有街亭违命之阙”中“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14.文中哪句话印证了甲文中“不效则治臣之罪”?(2 分)
15.这篇短文中,诸葛亮身上的哪些可贵品质值得你学习?(2分) (一)现代阅读(28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我常常牵挂的男孩 修玫 那时是1966年深秋,正是全国“红卫兵”大串连的高峰。只要能爬上火车、轮船、长途客 车,无论大、中、小学的学生还是老师,一律可兔费到任何城市串连。我所在的书店地处上 海繁华的地带,平时摩肩接踵,“文革”中更是人山人海,书店营业员应接不暇。 有一天,营业员拽着一个身穿军大衣的大男孩的袖子,半推半搡走进我的办公室,气呼 呼地说:“这人偷书!交给你处理。”说完,把一本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摔在桌上,狠狠地 瞧那人一眼,忙他的事去了。办公室就我和他一对一。 我看那孩子最多十四五岁,黝黑的脸庞,蓬乱的头发,惊恐的眼神,鼻尖上沁着汗珠, 裹在拖地的军大衣里的身子在颤抖。低着头,弯着腰,不敢看我一眼。农村的穷苦孩子!我 的心揪了一下 我拖了一把椅子对他说:“坐下吧。”他不敢。我再温和些说:“坐吧。”他把前胸的棉衣 襟裹紧,坐在椅子边上,显得更瘦小。饿成这样!我的心又揪了一下。他抬起眼皮偷偷看我 眼,仍不抬头。为了打破僵局,我故意挪开那本书,扯开话题问他:“来上海几天了?是 来串连的?” “嗯。来上海三天了。” “北京去过吗?到过哪些城市?” “先去了南京,再从南京到北京,然后直接来上海。” “一路有座位吗?能吃饱吗?” “基本都是站着,偶尔同学间轮着坐地上,吃饭管饱。” “去了哪些学校?有收获吗?住在哪呢?” “各校基本都去了,有点收获;都住在学校,以中小学为主。北京气候突然转冷,红卫 兵总部发的这件军大衣,既是衣,又是被,挺管用
15.这篇短文中,诸葛亮身上的哪些可贵品质值得你学习?(2 分) (一)现代阅读(28 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我常常牵挂的男孩 修玫 那时是 1966 年深秋,正是全国“红卫兵”大串连的高峰。只要能爬上火车、轮船、长途客 车,无论大、中、小学的学生还是老师,一律可免费到任何城市串连。我所在的书店地处上 海繁华的地带,平时摩肩接踵,“文革”中更是人山人海,书店营业员应接不暇。 有一天,营业员拽着一个身穿军大衣的大男孩的袖子,半推半搡走进我的办公室,气呼 呼地说:“这人偷书!交给你处理。”说完,把一本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摔在桌上,狠狠地 瞧那人一眼,忙他的事去了。办公室就我和他一对一。 我看那孩子最多十四五岁,黝黑的脸庞,蓬乱的头发,惊恐的眼神,鼻尖上沁着汗珠, 裹在拖地的军大衣里的身子在颤抖。低着头,弯着腰,不敢看我一眼。农村的穷苦孩子!我 的心揪了一下。 我拖了一把椅子对他说:“坐下吧。”他不敢。我再温和些说:“坐吧。”他把前胸的棉衣 襟裹紧,坐在椅子边上,显得更瘦小。饿成这样!我的心又揪了一下。他抬起眼皮偷偷看我 一眼,仍不抬头。为了打破僵局,我故意挪开那本书,扯开话题问他:“来上海几天了?是 来串连的?” “嗯。来上海三天了。” “北京去过吗?到过哪些城市?” “先去了南京,再从南京到北京,然后直接来上海。” “一路有座位吗?能吃饱吗?” “基本都是站着,偶尔同学间轮着坐地上,吃饭管饱。” “去了哪些学校?有收获吗?住在哪呢?” “各校基本都去了,有点收获;都住在学校,以中小学为主。北京气候突然转冷,红卫 兵总部发的这件军大衣,既是衣,又是被,挺管用
“你家乡在什么地方?读书吗?” “我家在安徽金寨县农村。我在县中读初三,村里只有我一个人考上县中。我在县中总 拿第一名!山区离县城几十里地,必须住校。每周回家带一周的干粮,主要是甘薯烙饼。我 喜欢读书,我不怕苦:;我特别喜欢看书……可借我们县穷,图书馆书很少。” 谈到读书,他有了自信,不再拘谨:抬头看着我,很懂礼貌。我端详这孩子:农家子弟 一般都黝黑,但他身上有一股阳刚之气,显出聪慧的内涵,准是个用功读书的好学生。但我 心里一直在寻思:如何与他展开“灰色”话题一一偷书—一这个字眼不能随便用,它会影响 个人一生的声誉,也会在他心灵里埋下阴影,他或将从此一蹶不振。尤其在那混乱时期, 为这一个“偷”字或许就被打入地狱。此时,怜悯和同情在支配我、告诫我:千万不能伤害 他! 我仍面带微笑地和他聊着:“你喜欢看哪方面的书?它对你有用吗?初中毕业还打算升 高中吗?” 他一口气往下说:“阿姨,我不但喜欢读书,而且很刻苦:我一定要升高中,还要读大 学。现在我父母、两个姐姐,四个人在种地,供我一个人读书。可是……现在学校全停课了, 我要乘此机会多读点书,为今后考大学打基础。我回家后,要帮父母、姐姐多干点活,还要 想尽办法找书读。” 我有点吃惊。这个穷山僻壤里的大男孩,竟有如此强烈的愿望,这令我刮目相看。我拿 起那本《我的大学》,顺便问他:“你喜欢这本书是吗?想读懂它,向高尔基学习,对吗?” “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要向高尔基学习。” 我急忙走到营业大厅后台,买下《我的大学》和《母亲》,回到办公室,找一张牛皮纸 在他眼皮底下把书匆匆包好,交到他手中;又拉着他到边门,准备送他走出书店。 他突然嚎啕大哭,涕泪满面,手足无措。我从口袋里摸出一方手帕,边帮他擦泪,边劝 他快走。免得有人进来,节外生枝。 我扶着边门,目送他。他流着泪一步一回首 送走他以后,我脑海里经常浮现一个衣衫单薄,穿一双破旧军鞋,严重营养不良,瘦小 且有点脏的大男孩。他立志要读大学,我既怀疑一一贫穷会使他无力求学,又坚信一一有志 者事竞成 几个月后,收到他从家乡金寨县寄来的一封信(他可能是根据发票上的地址、签名找到 我的),内附一张半身照。照片上的少年,与我当初见到的,判若两人。他五官端正,略显
“你家乡在什么地方?读书吗?” “我家在安徽金寨县农村。我在县中读初三,村里只有我一个人考上县中。我在县中总 拿第一名!山区离县城几十里地,必须住校。每周回家带一周的干粮,主要是甘薯烙饼。我 喜欢读书,我不怕苦;我特别喜欢看书……可惜我们县穷,图书馆书很少。” 谈到读书,他有了自信,不再拘谨;抬头看着我,很懂礼貌。我端详这孩子:农家子弟 一般都黝黑,但他身上有一股阳刚之气,显出聪慧的内涵,准是个用功读书的好学生。但我 心里一直在寻思:如何与他展开“灰色”话题——偷书——这个字眼不能随便用,它会影响 一个人一生的声誉,也会在他心灵里埋下阴影,他或将从此一蹶不振。尤其在那混乱时期, 为这一个“偷”字或许就被打入地狱。此时,怜悯和同情在支配我、告诫我:千万不能伤害 他! 我仍面带微笑地和他聊着:“你喜欢看哪方面的书?它对你有用吗?初中毕业还打算升 高中吗?” 他一口气往下说:“阿姨,我不但喜欢读书,而且很刻苦;我一定要升高中,还要读大 学。现在我父母、两个姐姐,四个人在种地,供我一个人读书。可是……现在学校全停课了, 我要乘此机会多读点书,为今后考大学打基础。我回家后,要帮父母、姐姐多干点活,还要 想尽办法找书读。” 我有点吃惊。这个穷山僻壤里的大男孩,竟有如此强烈的愿望,这令我刮目相看。我拿 起那本《我的大学》,顺便问他:“你喜欢这本书是吗?想读懂它,向高尔基学习,对吗?” “我……我……” “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要向高尔基学习。” 我急忙走到营业大厅后台,买下《我的大学》和《母亲》,回到办公室,找一张牛皮纸, 在他眼皮底下把书匆匆包好,交到他手中;又拉着他到边门,准备送他走出书店。 他突然嚎啕大哭,涕泪满面,手足无措。我从口袋里摸出一方手帕,边帮他擦泪,边劝 他快走。免得有人进来,节外生枝。 我扶着边门,目送他。他流着泪一步一回首。 送走他以后,我脑海里经常浮现一个衣衫单薄,穿一双破旧军鞋,严重营养不良,瘦小 且有点脏的大男孩。他立志要读大学,我既怀疑——贫穷会使他无力求学,又坚信——有志 者事竟成。 几个月后,收到他从家乡金寨县寄来的一封信(他可能是根据发票上的地址、签名找到 我的),内附一张半身照。照片上的少年,与我当初见到的,判若两人。他五官端正,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