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 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学科网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 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 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 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 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学科网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 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 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 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 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 和量予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 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 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 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 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学 科网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 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 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 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学科网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 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 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 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 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学科网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 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 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 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 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 和量予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 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 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 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 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学 科网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 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 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 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 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 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 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 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 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 有论资排辈,学科网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 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 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 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 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 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 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 作。在硏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 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学科网科学合作。1957年,美国福特基 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 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 了榜样 (摘编自邹 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 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 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 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 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学科网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 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 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髙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 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 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 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申请,并于 l921 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 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 40 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 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 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 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 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 有论资排辈,学科网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 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 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 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 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 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 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 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 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 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学科网科学合作。l957 年,美国福特基 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 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 了榜样”。 (摘编自邹 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 的基础上,于 l913 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 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 年又提出互补原理。 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 1922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 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 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学科网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 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 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 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 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 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