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同步练习 ◆选择题 1.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 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 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C.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2.1984年初,邓小平从南方视察回到北京后,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讲话, 指出:“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其旨在说 明() A.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B.经济特区还要不断增加 C.加快推广经济特区经验D.特区的经济地位应特殊化 3.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 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下列“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③提出“一国两制” 构想④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的挫折而中国 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中国反对资本主义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同步练习 1.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 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 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C.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D.1992 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2.1984 年初,邓小平从南方视察回到北京后,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讲话, 指出:“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其旨在说 明( ) A.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B.经济特区还要不断增加 C.加快推广经济特区经验 D.特区的经济地位应特殊化 3.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 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下列“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③提出“一国两制” 构想④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4.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的挫折而中国 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中国反对资本主义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 选择题
D.中国改革开放 5.邓小平说过:“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 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 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6.据《邓小平年谱》记载: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 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 是()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7.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 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带来的社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8.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 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 讲话() A.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C.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9.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 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 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10.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①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中国改革开放 5.邓小平说过:“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 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 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6.据《邓小平年谱》记载: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 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 是( )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7.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 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带来的社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8.1978 年 11 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 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 一讲话( ) A.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C.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9.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 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 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10.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①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 B.如何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问题 C.如何实现祖国统一问题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2.从1978年开始,中国一直本能地在隧道的黑暗中寻找方向,当时遇到的问题,无论从传 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们只能自己 摸索。最终人们还是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材料中“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是指( A.开始进行国企改革 B.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 ◆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料及研究显示:1976年7月1日-1977年7月,出访300多次。出访中,科技教 育考察最显著。出访国:一是发达国家,如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二是社会主义国 家,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出访欧洲五国。在考查法国的一座水电站时,他们发现整个电站全部 用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邓小平率团出访日本。邓小平说:今 后我们要搞现代化,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松下老先生,我希望你们的电子 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邓小平出访 新加坡,考察怎么利用外资。王震在中国驻英大使柯华陪同下访问一位英国失业工人,他们 看到,这位工人家有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 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 A.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 B.如何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问题 C.如何实现祖国统一问题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2.从 1978 年开始,中国一直本能地在隧道的黑暗中寻找方向,当时遇到的问题,无论从传 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们只能自己 摸索。最终人们还是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材料中“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是指( ) A.开始进行国企改革 B.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料及研究显示:1976 年 7 月 1 日—1977 年 7 月,出访 300 多次。出访中,科技教 育考察最显著。出访国:一是发达国家,如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二是社会主义国 家,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出访欧洲五国。在考查法国的一座水电站时,他们发现整个电站全部 用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邓小平率团出访日本。邓小平说:今 后我们要搞现代化,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松下老先生,我希望你们的电子 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邓小平出访 新加坡,考察怎么利用外资。王震在中国驻英大使柯华陪同下访问一位英国失业工人,他们 看到,这位工人家有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 后还有一个约 50 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 ◆ 综合题
受义务教育。王震感慨良多。原来想当然地以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 然比中国副总理都高。一位市委书记访问瑞典,回来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是消灭有产者, 让大家都变成无产者:人家搞资本主义,是消灭无产者,让大家都变成有产者。” 受此影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 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之后,为十一届三中全 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还专门印发了《新加坡的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 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经济为什么能高速发展》 等简报。在学习简报基础上,与会者进行讨论,使得改革开放的决策进一步具体化 一摘编自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代表团出访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代表团出国考察学习潮的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 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 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1987年2月 材料二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 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1990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 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完成: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包含怎样的基本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材料三的思想又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
受义务教育。王震感慨良多。原来想当然地以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 然比中国副总理都高。一位市委书记访问瑞典,回来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是消灭有产者, 让大家都变成无产者;人家搞资本主义,是消灭无产者,让大家都变成有产者。” 受此影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 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之后,为十一届三中全 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还专门印发了《新加坡的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 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经济为什么能高速发展》 等简报。在学习简报基础上,与会者进行讨论,使得改革开放的决策进一步具体化。 ——摘编自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代表团出访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代表团出国考察学习潮的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 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 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1987 年 2 月) 材料二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 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 1990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 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 年初南方谈话 请完成: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包含怎样的基本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材料三的思想又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
参考答案 谷案和解析 【谷案】 1.C2.A3.C4.C5.D6.D7.C8.A9.D10.D11.D 12.B (1)特点:一是中国代表团成员身份高,分量重,表明中国政府对考察工作的重视程度非 常高。二是代表团考察时间长、范围广、针对性强。三是外国官方非常重视,破格接待,礼 遇很高,表明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四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考查工厂以及工人的生 (2)意义:一是思想观念上触动。二是直接推动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三是为改革开放提 供重要理论来源。 (1)基本思想: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 方法发展生产力 (2)发展: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3)观点:一致。理由:邓小平这些言论的核心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 一个关键时期。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成为当时的中国共产 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使得改革开放步入 个新阶段,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故A项中“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B 项中“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D项中“成效不大”的说法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考査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就是不是收,而 是放。结合所学,A符合题意;B中“增加”与题意无关,排除:C中“经验”不合题意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A 3.C 4.C 5.D 6.D 7.C 8.A 9.D 10.D 11.D 12.B 13. (1)特点:一是中国代表团成员身份高,分量重,表明中国政府对考察工作的重视程度非 常高。二是代表团考察时间长、范围广、针对性强。三是外国官方非常重视,破格接待,礼 遇很高,表明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四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考查工厂以及工人的生 活。 (2)意义:一是思想观念上触动。二是直接推动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三是为改革开放提 供重要理论来源。 14. (1)基本思想: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 方法发展生产力。 (2)发展: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3)观点:一致。理由:邓小平这些言论的核心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 一个关键时期。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成为当时的中国共产 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使得改革开放步入 一个新阶段,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故 A 项中“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B 项中“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D 项中“成效不大”的说法错误,故选 C。 2.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就是不是收,而 是放。结合所学,A 符合题意;B 中“增加”与题意无关,排除;C 中“经验”不合题意, ◆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