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从下面的文字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毛主席说:“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 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填补它!”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 任先青 【学习目标】 1、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2、欣赏比喻的精当,巧妙的构思 【自主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平仄()磅礴()()酝酿()() xiao sa( )() liaoliang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成了最美的意象 ②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③雪天更善畅想 ④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3.读完全诗,从而感知毛泽东是 的人,表达了作者对 毛泽东的 之情 【自主合作探究】 4、根据提示,梳理脉络 第一节:从诗的(A )方面设喻 诗人第二节:从诗的( )方面设喻:刻画领袖形象 领袖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 概括一生业绩 第四节:以代表诗作设喻 第五节:从诗的( )角度设喻 5.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平平仄仄的枪声: ②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③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④嘹亮的东方: 八年级语文-16
八年级语文—16 17.从下面的文字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 分) 毛主席说:“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 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填补它!”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 任先青 【学习目标】 1、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2、欣赏比喻的精当,巧妙的构思。 【自主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平仄.( ) 磅礴.. ( )( ) 酝酿..( )( ) xiāo sǎ( )( ) liáoliànɡ ( )( )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成了最美的意象.. ②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③雪天更善畅想.. ④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3.读完全诗,从而感知毛泽东是 的人,表达了作者对 毛泽东的 之情。 【自主合作探究】 4、根据提示,梳理脉络: 第一节:从诗的( A )方面 设喻; 诗人 第二节:从诗的( B )方面 设喻; 刻画领袖形象 领袖 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 概括一生业绩 第四节:以代表诗作设喻; 第五节:从诗的( C )角度设喻 5.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平平仄仄的枪声: ②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③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④嘹亮的东方:
6.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用“才华优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 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来高度评价毛泽东及他的词。本诗是如何表现他作为诗 人的一面的? 7.根据诗后分析和你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反馈检测】(16分) 8.全诗叙述了毛泽东的哪些重要革命事迹?本诗又是怎么表现他领袖风采的?(4分) 9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本诗中毛泽东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4分) 10.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个比喻句?为什么?(4分) 11.诗歌最后一句“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不好?(4分) 关于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主持人,主持人与节目之间有什么的关系 2、主持人应注意些什么。 3、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难点重点】 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 【自主导学】 1.什么是主持人?主持人与节目之间有什么的关系 2.主持人需要强烈的自信心的好处? 3.对主持人“口才”提出了哪些要求? 八年级语文-17
八年级语文—17 6.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用“才华优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 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来高度评价毛泽东及他的词。本诗是如何表现他作为诗 人的一面的? 7.根据诗后分析和你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反馈检测】(16 分) 8.全诗叙述了毛泽东的哪些重要革命事迹?本诗又是怎么表现他领袖风采的?(4 分) 9.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本诗中毛泽东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4 分) 10.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个比喻句?为什么?(4 分) 11.诗歌最后一句“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不好?(4 分) 关于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主持人,主持人与节目之间有什么的关系。 2、主持人应注意些什么。 3、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难点重点】 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 【自主导学】 1.什么是主持人?主持人与节目之间有什么的关系? 2.主持人需要强烈的自信心的好处? 3.对主持人“口才”提出了哪些要求?
4.主持人做好主持工作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自主合作探究】 5.班级召开“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 开场白和结束语,在主题班会上说一说,听听大家评价。 开场白: 结束语: 大家评价: 6.教师节到了,班级要开庆祝会,由你担当本次节目的主持人。如果要求你按班级实际 情况编出一个节目单,并设计几段串联词,你能做到吗? 反馈检测】(10分) 7.判断下面说法正误。(4分) ①主持节目时可以发挥自己语言的个性,言谈不需要控制。() ②节目主持人的串联词,是主持人穿梭于节目内容和听众之间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达到 理想的传播效果关键因素。() ③成功的主持人都体现出了受众平等交流的真诚,由此受众一种超越时空的参与感和亲 八年级语文-18
八年级语文—18 4.主持人做好主持工作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自主合作探究】 5.班级召开“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 开场白和结束语,在主题班会上说一说,听听大家评价。 开场白: 结束语: 大家评价: 6.教师节到了,班级要开庆祝会,由你担当本次节目的主持人。如果要求你按班级实际 情况编出一个节目单,并设计几段串联词,你能做到吗? 【反馈检测】 (10 分) 7.判断下面说法正误。(4 分) ①主持节目时可以发挥自己语言的个性,言谈不需要控制。( ) ②节目主持人的串联词,是主持人穿梭于节目内容和听众之间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达到 理想的传播效果关键因素。( ) ③成功的主持人都体现出了受众平等交流的真诚,由此受众一种超越时空的参与感和亲
切感油然而生。() ④节目主持人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要讲究“口才”。() 8.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到上海做“正大综艺”节目是说了一段极富个性的开场 白,大意是:“这次到上海来非常高兴,二十多年前到上海来,不亚于现在到美国去一趟 的感觉。那时上海的生产总值的45%,几乎是半个中国的贡献。后来有一度我不愿到上海 来,就是不愿见到身体不是很好的老朋友日见苍老,心里不平衡。这次来,在隆冬季节, 却感到舂风扑面而来,上海的变化太大了……”谈谈你对这段开场白的理解。(3分 9.“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在不少城市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 仪的重要阵地,请你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3分) 六枣核 萧乾 【学习目标】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重点难点】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自主导学】 作者 出生于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枣核》一文选自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汉字。 蹊跷()() 山坳() 调皮( 匀称()() 风(zhu)_残年故弄(xuan)虚感慨( I iang)深: 3.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精神涣发()走头无路()磨肩接踵() 指高气扬()歪风斜气()鬼鬼崇崇()知迷不悟() 依照课文,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八年级语文-19
八年级语文—19 切感油然而生。( ) ④节目主持人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要讲究“口才”。 ( ) 8.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到上海做“正大综艺”节目是说了一段极富个性的开场 白,大意是:“这次到上海来非常高兴,二十多年前到上海来,不亚于现在到美国去一趟 的感觉。那时上海的生产总值的 45%,几乎是半个中国的贡献。后来有一度我不愿到上海 来,就是不愿见到身体不是很好的老朋友日见苍老,心里不平衡。这次来,在隆冬季节, 却感到春风扑面而来,上海的变化太大了……”谈谈你对这段开场白的理解。(3 分) 9.“牵手文明,共建和谐 ”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在不少城市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 仪的重要阵地,请你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3 分) 六 枣核 萧 乾 【学习目标】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重点难点】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自主导学】 1. 作者 ,出生于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枣核》一文选自 。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汉字。 蹊跷..( )( ) 山坳.( ) 调.皮( ) 匀称..( )( ) 风(zhú) 残年 故弄(xuán) 虚 感慨(liánɡ) 深: 3.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 ) 精神涣发( ) 走头无路( ) 磨肩接踵( ) 指高气扬( ) 歪风斜气( ) 鬼鬼崇崇( ) 知迷不悟( ) 4.依照课文,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东西倒不占份量,可是用途却很(奇特、奇异、蹊跷)。 B.拥抱之后,他就(急切、细切、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C.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粉红、桃红、嫣红)。 D.经他指点,我(留神、小心、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 个睡莲池。 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其中明线(叙事线索)是、 暗 线(感情线索)是 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自主合作探究 6、根据提示梳理脉络 索枣核 设置悬念 枣核 一如获至宝一一加深悬念 说枣核 一民族之情一一深解悬念 课文以“枣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8.根据提示品味词语 ①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如将文中加点字“劈头”换成“突 然”,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②“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把“-……就……”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9.有人说:“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种枣人已是风 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枣的必要吗?”你对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看 10.本文篇幅不长,通过层层设置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试结合具体例子说 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反馈检测】(20分) 11.用成语概括句意。(2分) 八年级语文—20
八年级语文—20 A.东西倒不占份量,可是用途却很 (奇特、奇异、蹊跷)。 B.拥抱之后,他就 (急切、细切、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C.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 (粉红、桃红、嫣红)。 D.经他指点,我 (留神、小心、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 个睡莲池。 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其中明线(叙事线索)是 、 、 ,暗 线(感情线索)是 ,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 【自主合作探究】 。 6、根据提示梳理脉络。 索枣核—— A ——设置悬念 枣核 B ——如获至宝——加深悬念 说枣核—— C —— D F E ——民族之情——深解悬念 7.课文以“枣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8.根据提示品味词语。 ①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如将文中加点字“劈头”换成“突 然”,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②“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把“一……就……”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9.有人说:“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种枣人已是风 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枣的必要吗?”你对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看 的? 10.本文篇幅不长,通过层层设置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试结合具体例子说 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反馈检测】(20 分) 11.用成语概括句意。(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