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挂职锻炼,组织好博士生服务团参与地方建设:鼓励和支持毕业生积极参加国家、省部级及地方政 府组织的招硕引博、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选拔等。 14.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坚决执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贯彻落实“学校主管、学 院主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保障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确保2016届毕业研究 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努力打造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立精准推送就 业服务机制:分层分类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培训工作,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及时给予就业帮扶指导: 做好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毕业生统计和帮扶工作,配合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学校 和学院要认真做好就业动员、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典型选树等工作,要依托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 积极开展求职经验分享、职场适应活动,努力提高研究生职业素养。 15.做好科学研判和质量分析工作。学校及学院要及时开展2017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做 好2017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预判:做好2016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反馈调 查,撰写并向社会发布2016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六、精准服务,做好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 16.继续开展好研究生群体文化活动。针对研究生专业特色和群体特点,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 合,继续举办好两大主题晚会、研究生“十佳歌手”大赛、第十届研究生运动会、新生篮球赛、羽毛 球赛等品牌文化活动,营造有益研究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17.切实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延期毕业、学业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感情受挫 等研究生的关注和帮扶力度,开展心理疏导、情感关怀和专业咨询工作:做好2016级研究生新生心 理普测工作,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后续跟踪和心理帮扶;依托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举办心 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开展研究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继续开展 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帮助研究生正确认知自身个性特点、职业特征,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 18.做好研究生“奖助贷补”工作。完善和优化“奖助贷补”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工作信息化和精 准化水平:认真完成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年度评优、“三助”的申报以及各类奖助学金发放等工作: 扎实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贷款、补助以及毕业生学费代偿等工作:积极关注家庭特困学生、重特大 疾病学生的关怀与照顾工作,通过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让他们切实感受 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19.强化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参照学校《大学生安全十条》的要求,加强研究生安宿舍安全、 实验室(工作室)安全和外出安全教育。加强研究生宿舍网格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七、团队协作,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水平 20.努力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业务培训,选派辅导员参加各级 各类研修班,适时组织到兄弟高校调研取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好研究生辅导员专项 奖励项目实施,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辅导员结合专业化团队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 论文,提升理论水平。继续实行研究生辅导员双周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各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情况。 21.不断加强学生组织队伍建设。加强对研究生团工委、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团的指导,完成 研究生会主席团换届选举工作。继续举办“研究生骨干培训班”,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培训力度,增强 研究生干部的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研究生组织的协同配合能力,提升研究生骨干队伍的工作能
第一部分 2016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5 挂职锻炼,组织好博士生服务团参与地方建设;鼓励和支持毕业生积极参加国家、省部级及地方政 府组织的招硕引博、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选拔等。 14. 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坚决执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贯彻落实“学校主管、学 院主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保障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确保 2016 届毕业研究 生就业率稳定在 95%以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努力打造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立精准推送就 业服务机制;分层分类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培训工作,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及时给予就业帮扶指导; 做好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毕业生统计和帮扶工作,配合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学校 和学院要认真做好就业动员、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典型选树等工作,要依托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 积极开展求职经验分享、职场适应活动,努力提高研究生职业素养。 15. 做好科学研判和质量分析工作。学校及学院要及时开展 2017 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做 好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预判;做好 2016 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反馈调 查,撰写并向社会发布 2016 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六、精准服务,做好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 16. 继续开展好研究生群体文化活动。针对研究生专业特色和群体特点,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 合,继续举办好两大主题晚会、研究生“十佳歌手”大赛、第十届研究生运动会、新生篮球赛、羽毛 球赛等品牌文化活动,营造有益研究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17. 切实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延期毕业、学业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感情受挫 等研究生的关注和帮扶力度,开展心理疏导、情感关怀和专业咨询工作;做好 2016 级研究生新生心 理普测工作,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后续跟踪和心理帮扶;依托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举办心 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开展研究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继续开展 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帮助研究生正确认知自身个性特点、职业特征,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 18. 做好研究生“奖助贷补”工作。完善和优化“奖助贷补”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工作信息化和精 准化水平;认真完成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年度评优、“三助”的申报以及各类奖助学金发放等工作; 扎实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贷款、补助以及毕业生学费代偿等工作;积极关注家庭特困学生、重特大 疾病学生的关怀与照顾工作,通过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让他们切实感受 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19. 强化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参照学校《大学生安全十条》的要求,加强研究生安宿舍安全、 实验室(工作室)安全和外出安全教育。加强研究生宿舍网格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七、团队协作,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水平 20. 努力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业务培训,选派辅导员参加各级 各类研修班,适时组织到兄弟高校调研取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好研究生辅导员专项 奖励项目实施,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辅导员结合专业化团队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 论文,提升理论水平。继续实行研究生辅导员双周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各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情况。 21. 不断加强学生组织队伍建设。加强对研究生团工委、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团的指导,完成 研究生会主席团换届选举工作。继续举办“研究生骨干培训班”,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培训力度,增强 研究生干部的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研究生组织的协同配合能力,提升研究生骨干队伍的工作能
第一部分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力和水平。改进研究生宣传舆论工作,推广研究生新媒体,做好《地大研究生》报纸的编辑出版工 作,加大宣传影响力度,发挥其对研究生的思想引导作用。 22.着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全力推进以研究生导师和研究辅导员为主体的研 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与导师联系交流机制:各学院要进一步发挥导 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优秀导师和导师团队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 引导导师主动参与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各方面的育人积极性,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 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充分实现德智融合,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实现研究生的德 才并育。 6
第一部分 2016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6 力和水平。改进研究生宣传舆论工作,推广研究生新媒体,做好《地大研究生》报纸的编辑出版工 作,加大宣传影响力度,发挥其对研究生的思想引导作用。 22. 着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全力推进以研究生导师和研究辅导员为主体的研 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与导师联系交流机制;各学院要进一步发挥导 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优秀导师和导师团队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 引导导师主动参与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各方面的育人积极性,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 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充分实现德智融合,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实现研究生的德 才并育
第一部分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2016年,研究生院以“以学术卓越管理为导向,以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紧紧围绕提高研 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心”为工作指导思想,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研究生院全体职工的共 同努力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支持下,深化招生、培养模式和学位与质量监控等改革,进一步完善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一、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领导班子带头落实“两学一做”工作要求,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院领导班子在“两学一做”学 习实践过程中,带头坚持理论学习、参加主题党日支部活动,主动为支部党员讲党课。成立了“党风 廉政建设小组”并进行明确分工。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重要决策、决定通过院务会充 分讨论,坚持民主集中制。本年度共召开院务会19次,讨论商议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对于会议 确定的工作议题,坚持院务公开。 二、进行制度建设与机构调整,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1、制定与修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出台了《关于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通知》《关 于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研究生选修校外课程学分认定与成绩转换的 管理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 等规范性文件,做到工作有章可循。 2、加大了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文件的执行力度。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了学籍清理,加强了注 册管理,审慎处理了有一定影响的重要事项。 3、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提高管理质量。为规范事务管理,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对研究生 院现有工作进行调整,增设质量管理办公室,为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设研究生招生管理科、 研究生教学管理科、研究生项目管理科、研究生学位管理科四个三级管理部门。 三、深化招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招生质量 1、推行阳光招生,加强制度设计,稳妥推进改革。加强命题管理,在博士生全面实施试题库、 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类硕士生考试推进入闱命题基础上,试点硕士生自命题科目实施试题库,进一 步保障考试安全和公平。完善复试工作制度,强化规范性,提高科学性,提升选拔质量。 2、实施优质生源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优秀生源调剂计 划,在推免生生源流失严重的情况下,统考生源中质量继续好转,使得硕士生源结构总体保持稳定: 严格执行博士生在职生比例控制要求,同时继续扩大硕博连读、直博生、“申请一考核”规模:充分 调动学院、导师参与招生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实施推免计划激励机制,使接收外单位推免生单位数 和人数继续增加。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经过审慎研究,决定自2016级起,在职人员须全日制攻读博士 学位。坚持质量导向,通过“一进一出”制度设计,引导导师主动提高选拔和培养质量。充分利用信 息技术加强招生宣传,完善招生咨询服务体系,增强招生宣传工作效果,提高招生工作效率
第一部分 2016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7 2016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2016 年,研究生院以“以学术卓越管理为导向,以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紧紧围绕提高研 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心”为工作指导思想,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研究生院全体职工的共 同努力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支持下,深化招生、培养模式和学位与质量监控等改革,进一步完善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一、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领导班子带头落实“两学一做”工作要求,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院领导班子在“两学一做”学 习实践过程中,带头坚持理论学习、参加主题党日支部活动,主动为支部党员讲党课。成立了“党风 廉政建设小组”并进行明确分工。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重要决策、决定通过院务会充 分讨论,坚持民主集中制。本年度共召开院务会 19 次,讨论商议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对于会议 确定的工作议题,坚持院务公开。 二、进行制度建设与机构调整,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1、制定与修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出台了《关于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通知》《关 于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研究生选修校外课程学分认定与成绩转换的 管理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 等规范性文件,做到工作有章可循。 2、加大了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文件的执行力度。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了学籍清理,加强了注 册管理,审慎处理了有一定影响的重要事项。 3、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提高管理质量。为规范事务管理,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对研究生 院现有工作进行调整,增设质量管理办公室,为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设研究生招生管理科、 研究生教学管理科、研究生项目管理科、研究生学位管理科四个三级管理部门。 三、深化招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招生质量 1、推行阳光招生,加强制度设计,稳妥推进改革。加强命题管理,在博士生全面实施试题库、 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类硕士生考试推进入闱命题基础上,试点硕士生自命题科目实施试题库,进一 步保障考试安全和公平。完善复试工作制度,强化规范性,提高科学性,提升选拔质量。 2、实施优质生源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优秀生源调剂计 划,在推免生生源流失严重的情况下,统考生源中质量继续好转,使得硕士生源结构总体保持稳定; 严格执行博士生在职生比例控制要求,同时继续扩大硕博连读、直博生、“申请—考核”规模;充分 调动学院、导师参与招生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实施推免计划激励机制,使接收外单位推免生单位数 和人数继续增加。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经过审慎研究,决定自 2016 级起,在职人员须全日制攻读博士 学位。坚持质量导向,通过“一进一出”制度设计,引导导师主动提高选拔和培养质量。充分利用信 息技术加强招生宣传,完善招生咨询服务体系,增强招生宣传工作效果,提高招生工作效率
第一部分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四、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发展战略 1、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高层次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深化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模式。 2、加强对研究生教学纪律的监管,规范外籍教师行为准则,推进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教 学质量。实行经常性的研究生课程督导制度,课程教学情况检查制度:发布《中国地质大学外籍教 师教学行为准则》,规范外籍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探索研究生公共英语硕博一体化培养。 3、继续加大硕博连读、直博和提前攻博比例,建立博士分流海汰机制,扩大优博基金资助面,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导师选材的重要性,管理下移,加强博士培养过程中各 类考核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健全博士中期考制度、资格考核和淘汰机制,健全和完善博士的中期考核, 硕博连读和直博生的资格考核,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进行分流与淘汰。 4、实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发展战略,规范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类别,与世界名校签署合作协议, 打造立体多维的国际化教育平台。我校54名优秀研究生被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 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录取率居教育部部属高校前列: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西班牙高 等科学研究理事会、萨拉戈萨大学、阿拉贡材料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在博士生联合培养方面开展合作。 5、认真落实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促进结对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长江大学 选派5名研究生到我校完成为期一年的学习、交流。 6、精心布置准备,完满完成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来我校调研研究生课 程建设情况。学科评议组一致认为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合理,成绩显著,其 中《科学方法论》、《专业外语写作与交流》等课程具有鲜明特色,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模式 值得推广借鉴。 五、建立学位授予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升论文质量 1、加强制度执行力度,落实到位。以政策宣传为杠杆,统一思想提高执行力。以奖优罚劣为抓 手,督导培养单位出硬招。以学术卓越为导向,激励导师加深全程指导。 2、强化内外质量监督,加大压力传导。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内部质量监督力度和外部质量监督 力度。2016年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盲审博士学位论文共212篇,一次性通过172篇,占81.1%:14 篇论文未通过,占6.6%:13篇论文确定为免盲审。 3、管理重心下移,严守制度红线。培养单位是学位授予质量的第一把关。博士学位授予审核权 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审核权下放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各分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 制定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促使培养单位的学位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也促进培养单位自觉 严守制度红线,确保本单位学位授予质量。2016年共授予博士学位237人,其中学历教育博士218 人,同等学力博士1人,来华留学生博士18人:授予全日制学术硕士学位1083人,其中来华留学 生硕士81人:授予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783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415人,其中工程硕士373 人,MBA14人,MPA28人。 4、坚持高标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坚持新增博导遴选条件的高标准严要求,动态管理,强化 导师资格审核上岗制,坚持岗前培训,提升导师育人能力。2016年新增专职博士生指导教师31人, P
第一部分 2016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8 四、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发展战略 1、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高层次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深化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模式。 2、加强对研究生教学纪律的监管,规范外籍教师行为准则,推进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教 学质量。实行经常性的研究生课程督导制度,课程教学情况检查制度;发布《中国地质大学外籍教 师教学行为准则》,规范外籍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探索研究生公共英语硕博一体化培养。 3、继续加大硕博连读、直博和提前攻博比例,建立博士分流淘汰机制,扩大优博基金资助面,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导师选材的重要性,管理下移,加强博士培养过程中各 类考核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健全博士中期考制度、资格考核和淘汰机制,健全和完善博士的中期考核, 硕博连读和直博生的资格考核,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进行分流与淘汰。 4、实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发展战略,规范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类别,与世界名校签署合作协议, 打造立体多维的国际化教育平台。我校 54 名优秀研究生被 2016 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 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录取率居教育部部属高校前列;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西班牙高 等科学研究理事会、萨拉戈萨大学、阿拉贡材料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在博士生联合培养方面开展合作。 5、认真落实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促进结对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长江大学 选派 5 名研究生到我校完成为期一年的学习、交流。 6、精心布置准备,完满完成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来我校调研研究生课 程建设情况。学科评议组一致认为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合理,成绩显著,其 中《科学方法论》、《专业外语写作与交流》等课程具有鲜明特色,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模式 值得推广借鉴。 五、建立学位授予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升论文质量 1、加强制度执行力度,落实到位。以政策宣传为杠杆,统一思想提高执行力。以奖优罚劣为抓 手,督导培养单位出硬招。以学术卓越为导向,激励导师加深全程指导。 2、强化内外质量监督,加大压力传导。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内部质量监督力度和外部质量监督 力度。2016 年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盲审博士学位论文共 212 篇,一次性通过 172 篇,占 81.1%;14 篇论文未通过,占 6.6%;13 篇论文确定为免盲审。 3、管理重心下移,严守制度红线。培养单位是学位授予质量的第一把关。博士学位授予审核权 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审核权下放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各分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 制定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促使培养单位的学位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也促进培养单位自觉 严守制度红线,确保本单位学位授予质量。2016 年共授予博士学位 237 人,其中学历教育博士 218 人,同等学力博士 1 人,来华留学生博士 18 人;授予全日制学术硕士学位 1083 人,其中来华留学 生硕士 81 人;授予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783 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415 人,其中工程硕士 373 人,MBA14 人,MPA28 人。 4、坚持高标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坚持新增博导遴选条件的高标准严要求,动态管理,强化 导师资格审核上岗制,坚持岗前培训,提升导师育人能力。2016 年新增专职博士生指导教师 31 人
第一部分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新增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3人。 5、发挥激励机制,做好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推荐工作。严格做好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评审组织 工作,省级优秀论文评审推荐工作。2016年共推选出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7篇,学校优秀硕士 学位论文46篇:共推荐上报26篇博士学位论文申报“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0篇硕士学位论 文申报“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六、建立学位授权点自评估机制,强化质量意识 1、制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学位授权点评估。制定了《中国地质大学学位 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地大发2015]2号),对于获得学位授权满6年的学位授权点(学术学位 和专业学位)进行自我诊断式评估。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全面启动,参加自评估的学位点 包括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点(MBA)。 通过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计划和举措,提升学位授权点水平和研究 生培养质量。 2、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研究生院要求各学位授权点根据相关 规定,梳理专任教师队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研究生培养数量及质量,对于不能支撑研究生培 养的学位授权点进行撤销归并,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学位授权点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学 位授权点结构:2016年我校共撤销科学技术史、化学工程与技术、理论经济学、生态学等4个一级 学科硕士点,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 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等5个工程硕士领域:2016年新增1个一级学科硕 士点大气科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设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和水文气候学2个二级 学科博士点。 3、认真组织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提高专业学位点建设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 办公室关于开展专业学位水平平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16)、《教育部学位中心关于 实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16】28)号文件精神。我校工商管理硕士 (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参加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研究生院汇同相关学院,认真梳理相关 材料,组织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严格遵守评估要求,填报材料数据真实、准确、可查。按照有关文 件要求,提交各类佐证材料。 4、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根据有关规定,为突出研究生培养单位 办学主体地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2016年起建立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 报告发布制度,通过编写质量报告,各培养单位需要明确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厘清招生、 培养过程、学位授予、研究生毕业及就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际化等情况,总结年度重大研究 生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内容,在研究生、导师和 管理干部中要强化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 七、提高学术组织机构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发展与学位学科建设 1、发挥学校学科与师资优势,为国土行业培训技术骨干。国土资源管理学院举办两个培训班, 即广东省地质局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和广西地矿局主要技术骨干培训班,授课时间累计35天,授课方 式以室内授课、文献查阅收集和野外考察多种方式,共邀请31名教授专家为78名参培学员讲授大 陆动力学、城市地质、海洋带地质、珠宝玉石、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勘查、岩溶地质
第一部分 2016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与总结 9 新增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 3 人。 5、发挥激励机制,做好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推荐工作。严格做好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评审组织 工作,省级优秀论文评审推荐工作。2016 年共推选出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7 篇,学校优秀硕士 学位论文 46 篇;共推荐上报 26 篇博士学位论文申报“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0 篇硕士学位论 文申报“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六、建立学位授权点自评估机制,强化质量意识 1、制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学位授权点评估。制定了《中国地质大学学位 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地大发[2015]2 号),对于获得学位授权满 6 年的学位授权点(学术学位 和专业学位)进行自我诊断式评估。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全面启动,参加自评估的学位点 包括 1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 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点(MBA)。 通过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计划和举措,提升学位授权点水平和研究 生培养质量。 2、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研究生院要求各学位授权点根据相关 规定,梳理专任教师队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研究生培养数量及质量,对于不能支撑研究生培 养的学位授权点进行撤销归并,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学位授权点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学 位授权点结构;2016 年我校共撤销科学技术史、化学工程与技术、理论经济学、生态学等 4 个一级 学科硕士点,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2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 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等 5 个工程硕士领域;2016 年新增 1 个一级学科硕 士点大气科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设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和水文气候学 2 个二级 学科博士点。 3、认真组织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提高专业学位点建设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 办公室关于开展专业学位水平平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16)、《教育部学位中心关于 实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16】28)号文件精神。我校工商管理硕士 (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参加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研究生院汇同相关学院,认真梳理相关 材料,组织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严格遵守评估要求,填报材料数据真实、准确、可查。按照有关文 件要求,提交各类佐证材料。 4、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根据有关规定,为突出研究生培养单位 办学主体地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 2016 年起建立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 报告发布制度,通过编写质量报告,各培养单位需要明确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厘清招生、 培养过程、学位授予、研究生毕业及就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际化等情况,总结年度重大研究 生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内容,在研究生、导师和 管理干部中要强化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 七、提高学术组织机构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发展与学位学科建设 1、发挥学校学科与师资优势,为国土行业培训技术骨干。国土资源管理学院举办两个培训班, 即广东省地质局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和广西地矿局主要技术骨干培训班,授课时间累计 35 天,授课方 式以室内授课、文献查阅收集和野外考察多种方式,共邀请 31 名教授专家为 78 名参培学员讲授大 陆动力学、城市地质、海洋带地质、珠宝玉石、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勘查、岩溶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