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7725-2004 5.2.16能源消耗效率 空调器的能效指标实测值应符合GB12021.3的规定要求。 5.3可靠性要求 5.3.1包装强度 按6.3.16试验后,包装箱、泡沫及其他防护附件应没有影响防护功能的变形,包装状态下的空调 器,应符合GB/T1019的有关规定 5.3.2运输强度 按6.3.17试验后,空调器不应损坏,紧固件不应松动制冷剂泄漏和噪声应符合5.2.1和5.2.15 要求 5.3.3耐候性能 按6.3.18试验后,空调器应有良好的耐候性能 a)电键件和紧固件应进行防锈蚀处理,其表面应光滑细密,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斑点、针孔、 气泡镀层脱落等缺陷 其尽水久手多肌的或,其高的充洋 e)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耐老化;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绪孔、变形等缺陷。室外 机用工程塑料耐久性应符合JB/T10359标准的规 5.3.4可靠性寿命 可靠性寿命指标要求(正在制定中) 6试验 6.1.1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装置详见附录A 6.1.2试验工况见表3规定,按空调器气候类型分类,选用相应工况进行试验 6.1.3测量仪表和仅表准确度要求见附录C 表3试验工况 工 内侧风状态/℃靠外风状态/℃⊥水冷式进出本画℃ 况条件 干球温度漤球温度干球温度|球温度进水湿度出水温度 襄定制冷 与漸冷能力 制最大运行T 相同的水量 215*厂推荐的最低度10 凝结水排除
GB/T 7725-2004 5.2佑 能源消耗效军 空调器的能效指标实测值应符合 GB 12021. 3的规定要求。 5. 3 可靠性要求 5.3. 1 包装强度 按 6. 3.16试验后,包装箱、泡沫及其他防护附件应没有影响防护功能的变形,包装状态下的空调 器,应符合 GB/T 1019的有关规定。 5.3.2 运输强度 按 6. 3.17试验后,空调器不应损坏,紧固件不应松动,制冷剂泄漏和噪声应符合 5. 2. 1和 5. 2.15 的要求 。 5.3. 3 耐候性能 按 6. 3. 18试验后,空调器应有良好的耐候性能; a) 电镀件和紧固件应进行防锈蚀处理,其表面应光滑细密、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斑点、针孔、 气泡、镀层脱落等缺陷; b) 涂装件涂层牢固、外观良好,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 其他损伤,涂层脱落不大于 2级。室外机部分涂层按 6.3.18. 4试验后,其涂层的光泽失光率 小于 50 ,表面无明显的粉化和裂纹,色差变化不大于 2级。 c) 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耐老化;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变形等缺陷。室外 机用工程塑料耐久性应符合 JB/T 1035,标准的规定。 5.3.4 可靠性寿命 可靠性寿命指标要求(正在制定中)。 6 试 验 6. 1 试验条件 6.1.1 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装置详见附录 A. 6.1.2 试验工况见表 3规定 按空调器气候类型分类,选用相应工况进行试验。 6.了,3 测量仪表和仪表准确度要求见附录c 表 3 试验工 况
GB/T7725-2004 表3(续) 工况条件 家内侧回风状态/℃室外侧进凤状态/℃水冷式进出水温/℃ 千球度「球度千球温度球度进水温度「出水温度 泵额 15(最大 制热运行 最大制热运行 最小制热运行 20 20 电热额定制热 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试验中,空气冷却冷凝器设有冷凝水蒸发时,湿球温度条件可不做要求 冷凝器进出水温指用冷却塔供水系统,用其水时可按制造商明示进、出水温或水量及进水温度 22℃或因控制原因在21℃以上的最慨龃度 d水量披削造厂规定 制造厂未指明时,以21℃为最低温度 造厂规定适于在低温、超低温工况滋行的空调器应进行低温、超低混工况的试验;若制热量(高湿、低温或 超低温)试验时发生除霜,则应采用空气值法(见附录A2)进行制热是试验 8如果空调器在超低温条件下进行制热运行试验,其最小运行制热试按可以不做 2试验要求 6.2.1空调器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适用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空调器,应在铭 牌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 6.2.2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和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空调器安装在试验房间内,空调器所有试验 均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另有规定不受此限 6.2.3除按规定方式,试验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对空调器不得更改 6.24试验进行时不能改变空调器风机转速和系统阻力(变频、变容型空调器除外),其试验结果应按 标准大气压修正大气压力 6.2.5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的连接管,应按制造厂规定·或7.5m为测试的管长,两者 取小值作为空调器部件的连接管不应切断管子进行试验。除设计要求外,一般应将一半管长置于室外 侧环境进行试验,其管径、安装、绝缘保温、抽空排气、充注制冷剂等应符合制造厂要求 6.2.6对于湿球温度为0℃以下的工况条件,可通过控制相对湿度来获得对湿球温度的控制 6.3试验方法 6.3.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灵敏度为1×106Pa·m3/s的检漏仪进行检验 空调器可不通电置于正压室内,环境混度为16℃~35℃ 6.3.2制冷量试验 按附录A《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及计算方法》和表3规定的额定制冷工况进行试验 6.3.3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A给定的方法.在制冷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器的输入功率、电流 6.3.4热泵制热量试验 按附录A给定的方法和制造厂的说 况,进行热泵制热 空调器的型式槍验应使用不得低干5m的饪长连接进行试验
GB/T 7725-2004 表 3〔续 ) 室内侧回风状态/℃ 一 室外侧进风状态/℃ 一 水冷式进、出水温厂℃” 工 况 条 件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1湿球温度一 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热 泵 额 定 制 热 ‘ 高温 低 温 超 低 温 20 { 15(最 大 ) 翎 一18 一戎 刁 一24 一抓 27 一20 一20 一助 最大制热运行 最小制热运行“ 自动 除 霜 电热额定制热 制 热 运 行 I “ 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试验中,空气冷却冷凝器没有冷凝水蒸发时,湿球温度条件可不做要求。 } 。 冷凝器进出水温指用冷却塔供水系统 用其水泵时可按制造商明示进、出水温或水量及进水温度。 { r 即℃或因控制原因在01'C以上的最低温度 I 。 水量按制造厂规定 } ” 制造厂未指明时,以21℃为最低温度。 I ’ 制造厂规定适于在低温、超低温工况运行的空调器·应进行低温、超低温工况的试验;若制热量(高温、低温或 ! 超低温)试验时发生除霜 则应采用空气熔值法〔见附录A.2)进行制热量试验 } 9如果空调器在超低温条件FA行制热运行试验淇最小运行制热试验可以不做。 一 6.2 试验要求 6.2. 1 空调器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适用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空调器,应在铭 牌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 6.2.2 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和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空调器安装在试验房间内,空调器所有试验 均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另有规定不受此限。 6.2. 3 除按规定方式.试验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对空调器不得更改。 6.2.4 试验进行时不能改变空调器风机转速和系统阻力(变频、变容型空调器除外),其试验结果应按 标准大气压修正大气压力。 6.2.5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的连接管,应按制造厂规定 或 7.5 m为测试的管长,两者 取小值,作为空调器部件的连接管不应切断管子进行试验。除设计要求外,一般应将一半管长置于室外 侧环境进行试验,其管径、安装、绝缘保温、抽空排气、充注制冷剂等应符合制造厂要求 6. 2. 6 对于湿球温度为 。℃以下的工况条件,可通过控制相对湿度来获得对湿球温度的控制。 6.3 试验方法 6.3. 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灵敏度为 1X10 IPa" M, /S的检漏仪进行检验。 空调器可不通电置于正压室内,环境温度为 160C-35"C o 6.3.2 制冷盆试验 按附录 A《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及计算方法》和表3规定的额定制冷工况进行试验。 6. 3.3 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A给定的方法 在制冷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器的输人功率、电流。 6.3.4 热泵制热且试验 按附录 A给定的方法和制造厂的说明,选用表 3规定的热泵额定制热(高温)工况,进行热泵制热 二空调器的型式检验应使用不得低于sn的管长连接进行试验
GB/T7725-2004 最的试验 6.3.5热泵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A给定的方法,在热泵制热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热泵的输入功率、电流 6.3.6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a)空调器在热泵额定制热(高温)工况下运行,装有轴助电热装置的热泵以6,3.4方法进行试验 待热泵制热量试验稳定后,测定辅助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 b)在电热额定制热工况下,将空调器设定在电热装置处于最大耗电工作状态下,运行稳定后,测 试电热装置的输人功率。 c)当在a)、b)工况下进行试验而电热装置不动作时,将空调器设定(或按生产厂规定)在电热装 置工作状态,运行稳定后,测试电热装置的输人功率 6.3.7最大运行制冷试验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 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冷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按表3规定的最大运行制冷工 况运行稳定后再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供电电源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 6.3.8最小运行制冷试验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 向格枥等调到最易结冰霜状态,按表3规定的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使空调器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 行 6.3.9热泵最大运行 将空调器室内室 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 向格枥等调到最大制热 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按表3规定的热泵最大运行制 热工况运行稳定后再连 然后停机3min(此间供电电源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 63.10热泵最小运行制热试验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迺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 向格栅等弻到最大制热状态,按表3規定的最小运行制热工况,使空调器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 6.3.11冻结试验 将空调器的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调到最易使蒸发器结冰和结 霜的状态,达到表3规定的冻结试验工况后进行下列试验: b)滴水试验:将空调器室内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6h使蒸发器盘管风路被完 堵塞,停机后去除遮盖物至冰霜完全融化,再使风机以最高速度运转5min 注:为防冻蛞自动控制装置动作,应视为空脔器正常运行 6.3,12凝露试验 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棚,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调到最易凝露状态进 行制冷运行,达到表3规定的凝露工况后,空调器连续运行4h 6.3,13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 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调到最易凝水状态,在接水盘注满水即达到排 水口流水后,按表3规定的凝水工况运行,当接水盘的水位稳定后,再连续运行4h 注:非甩水型空调器接水盘的水不必注满
GB/T 7725-2004 量 的试验 6.3.5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 A给定的方法,在热泵制热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热泵的输人功率、电流 6.3.6 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a) 空调器在热泵额定制热(高温)工况下运行,装有辅助电热装置的热泵以6.'3. 4方法进行试验 待热泵制热量试验稳定后,测定辅助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 b) 在电热额定制热工况下,将空调器设定在电热装置处于最大耗电工作状态下,运行稳定后,测 试电热装置的输人功率。 c) 当在 a), b)工况下进行试验而电热装置不动作时,将空调器设定(或按生产厂规定)在电热装 置工作状态,运行稳定后,测试电热装置的输人功率 6.3.7 最大运行制冷试验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 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冷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 110%,按表 3规定的最大运行制冷工 况运行稳定后再连续运行 1 h,然后停机 3 min(此间供电电源电压上升不超过 30a ),再启动运行 1h 6.3.8 最小运行制冷试验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 向格栅等调到最易结冰霜状态,按表3规定的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使空调器启动运行至二_况稳定后再运 行 4卜 6.3.9 热泵最大运行制热试验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 、风扇速度、导 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热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 90%和 i10%,按表 3规定的热泵最大运行制 热工况运行稳定后再连续运行 1h,然后停机 3 mi拭此间供电电源电压上升不超过 3%),再启动运行 1 h 6. 3. 10 热泵最小运行制热试验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 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热状态,按表3规定的最小运行制热工况,使空调器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 4 ho 6.3. 11 冻结试验 将空调器的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调到最易使蒸发器结冰和结 霜的状态,达到表 3规定的冻结试验工况后进行下列试验: a) 空气流通试验 空调器启动并运行 4h b) 滴水试验:将空调器室内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 6h,使蒸发器盘管风路被完 全堵塞,停机后去除遮盖物至冰霜完全融化,再使风机以最高速度运转 5 mine 注:为防冻结自动控制装置动作,应视为空调器正常运行 6.3. 12 凝林试验 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调到最易凝露状态进 行制冷运行,达到表3规定的凝露工_况后,空调器连续运行 4h 6.3. 13 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 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调到最易凝水状态,在接水盘注满水即达到排 水口流水后,按表3规定的凝水江_况运行,当接水盘的水位稳定后,再连续运行4h 注 :非 甩 水 型 空 调 器 接 水 盘 的 水 不 必 注 满 10
GB/T7725-2004 6.3.14自动除霜试验 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空调器,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分体式室内风扇高速、室外风扇低 速)风门和导向格枥等调到换热器最易结霜状态,按表3规定的除霜工况运行稳定后,继续运行两个完 整除霜周期或连续运行3h(试验的总时间应从首次除霜期结柬时开始),直到3h后首次出现除霜 期结束为止,应取其长者除霜周期及除霜刚刚结束后,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大于5℃ 6.3.15噪声试验 按附录以噪声的测定》(规范性附录)要求,进行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高温)制热工况条件下噪声 6.3.16包装试验 空调器的包装应按GH/T1019要求的防潮包装、流通条件的防震包装进行设计,并按流通条件1 进行振动试验和对包装件进行跌落试验 6.3.17运输试验 包装好的空调器应按GB/T4798.2进行运输试验制造厂应按产地至销售地区在运输中可能经受 的环境条件(参照(B/T4798.2表A.1)确定试验条件和方法,或技合同委求进行试验 包装好的空调器应做振动试验,推荐按GB/T4857,7进行正弦定频振动试验,按GBT4857.10 进行正弦变试验,根据运输环境或按合同要求,确定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6.3.18耐候性试验 6.3.18.1盐雾试验 按GB/T2423.17进行盐雾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48h。试验前,试件表面清洗除油, 清水冲掉残留在表面上的盐分,检查试件腐蚀情况,其结果符合5,3.3规定 6.3.18.2湿热试验 按GB/T2123.3进行试件湿热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96h,取箱体顶面或侧面平整表面100mm 00mm试样(也可取同批产品的试样》,试验前对试样表面进行清洗除油,试验后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6.3.18.3涂层脱落(涂层附着力)试验 按(b/T9286进行试件涂层性能试验,空调器放置16h后,在箱体外表面任取长100mm,宽 100mm的面积或同批产品的试样用划格法进行试验,涂层切割表面的脱落表现应不大于2级 6.3.18.4空调器室外机工程级料件的耐候性能,生产厂根据空调器销售地气候和使用条件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5.3.3规定 a)徐层材料按GB/T14522标准进行500h的紫外灯老化试验,并按GB/T1766标准进行判断 b)塑料材料按JB/T10359标准要求进行试验和判断 t上述各项试验,制造厂也可采用等效试验方法对材料、涂层进行试验和判断。 3.19可靠性寿命试验 靠性寿命试验方法正在制定中 6.4测量要求 64.1空调器的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可用房间型量热计方法或空气焓值法进行(详见附录A),当 两种试验结果有争议时,应以房间型量热计测试数据为准 6.4.2房间型量热计法或空气培值法进行空调器的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时,其测量不确定度应不 6.4.3空调器进行性能试验时(制冷量、热泵制热量试验除外),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与表3中规定 值的允差应符合表5规定
GB/T 7725-2004 6.3. 14 自动除霜试验 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空调器,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分体式室内风扇高速、室外风扇低 速)、风门和导向格栅等调到换热器最易结霜状态,按表 3规定的除霜工况运行稳定后,继续运行两个完 整除霜周期或连续运行 3 11(试验的总时间应从首次除霜周期结束时开始),直到 3h后首次出现除霜周 期结束为止,应取其长者;除霜周期及除霜刚刚结束后,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大于 50C , 6.3.巧 噪声试验 按附录B(噪声的侧定》(规范性附录)要求,进行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高温)制热工况条件下噪声 试验 。 6.3. 16 包装试验 空调器的包装应按 GB/T 1019要求的防潮包装、流通条件的防震包装进行设计,并按流通条件 1 进行振动试验和对包装件进行跌落试验 6.3. 17 运输试验 包装好的空调器应按 GB/T 4798. 2进行运输试验,制造厂应按产地至销售地区在运输中可能经受 的环境条件(参照 GB/T 4798. 2表 A. 1)确定试验条件和方法,或按合同要求进行试验。 包装好的空调器应做振动试验,推荐按 GB/T 4857. 7进行止弦定频振动试验,按 GB/T 4857. 10 进行正弦变频试验,根据运输环境或按合同要求,确定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6.3. 18 耐候性试验 6. 3. 18. 1 盐雾试验 按 GB/T 2423. 17进行盐雾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 48 h。试验前,试件表面清洗除油,试验后,用 清水冲掉残留在表面上的盐分,检查试件腐蚀情况,其结果符合 5.3.3规定 6.3. 18.2 湿热试验 按 GB/T 2423. 3进行试件湿热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96 h,取箱体顶面或侧面平整表面 100 mm x 100 mm试样(也可取同批产品的试样),试验前对试样表面进行清洗除油,试验后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其结果应符合 5.3.3规定。 6. 3. 18. 3 涂层脱落(涂层附着力)试验 按 GB/T 9286进行试件涂层性能试验,空调器放置 16 h后,在箱体外表面任取长 100 mm,宽 100 mm的面积或同批产品的试样用划格法进行试验,涂层切割表面的脱落表现应不大于2级。 6. 3. 18.4 空调器室外机工程塑料件的耐候性能,生产厂根据空调器销售地气候和使用条件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5.3. 3规定 a) 涂层材料按 ('B/ I' 14522标准进行500 h的紫外灯老化试验,并按GB/丁1766标准进行判断。 助 塑料材料按JB/T 10359标准要求进行试验和判断。 注:卜述各项试验,制造厂也可采用等效试验方法对材料、涂层进行试验和判断。 6. 3. 19 可靠性寿命试验 可靠性寿命试验方法正在制定中 6. 4 测 量要求 6.4. 1 空调器的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可用房间型量热计方法或空气烩值法进行(详见附录A),当 两种试验结果有争议时,应以房间型量热计测试数据为准 6. 4.2 房间型量热计法或空气烙值法进行空调器的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时,其测量不确定度应不 超过表 4所示值。 6.4. 3 空调器进行性能试验时(制冷量、热泵制热量试验除外),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与表 s中规定 值的允差应符合表 5规定 11
GBT7725-2004 6.4.4空调器进行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6规定 表4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量显示值的不确定度 体积流量 ±5% 静压差 干温度 士0 2℃ 空气 体积流量 ±5% 静压差 ±5Pa(P<100Pa)或±5%(P>100Pa 电量 士1,0% 速度 ±1.0% 注:测量的不确定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范围的评定 测量的不确定度通常包括许多分量,其中某些分量可在各连续测量结果的统计分布基础上选行估算井可用 试验标准偏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可据经骏或其他信息进行估计,并可用假设存在的近似“标准差”表征。 表5性能试验的读数允差 测量值 读数与规定值的最大偏差 空气温度:干球温度 士1.0℃ 湿球温 度 土0.5℃ 电压 表6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的读数允差 读数的平均值 各读数对额定工况的 对额定工况的偏差 最大偏差 室内侧 土0,3 ±0.5℃ 空气温度 干球 士0.3℃C 0.5℃ 空气度 士0.2℃ 电压,率 空气体积流量 5% ±10% 水温 ±0,1℃ 0.2℃ 水体积流量 0为 ±2,0% 空气流动的外阻力 sPa
GB/T7725一2004 6.4,4 空调器进行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 6规定。 表 4 测t不确定度 狈叮 量 量 测 量 量 显 示 值 的 不 确 定 度 一 水 {{ 温度一 温 差 体 积 流 量 静 压 差 ! 士O lt 生5% 士 S Pa 空 气 干球 温 度 湿 球 温 度 体 积 流 量 静 压 差 士0.2℃ 二0.2℃ 士 5% 士SPa(P石100Pa)或士5%(1,>100Pa) 输入电量 一一 时 间 士0.2% 质 量 士 1.0写 速 度 土 1.0% 注:测量的不确定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范围的评定 测量的不确定度通常包括许多分量,其中某些分量可在各连续测量结果的统计分布基础上进行估算并可用 试验标准偏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可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进行估计,并可用假设存在的近似,’标准偏差’,表征 表 5 性能试 验的读数允差 测 量值 读数与规定值的最大偏差 空气温度:干球温度 湿 球 温 度 士 1.0℃ 上0.5℃ 水 温 二0.5℃ 电 压 士2% 表 6 制冷t和热泵制热量试验的读数允差 读 数 读数的平均值 一 对额定上况的偏差 { 各读数对额定工况的 最 大 偏 差 室 内 侧 空 气 温 度 干 球 士0 3℃ 士0.5℃ 湿 球 土0.2℃ 士0 3℃ 室 外 侧 空 气 温 度 干 球 士0.3℃ 士0 5℃ 湿 球 士0 2( 士0.3℃ 电 压 、频 率 士 1.0写 上2.0% 空气体积流量 士5% 土10% 水 温 进 口 士0 1℃ 土0.2℃ 出 口 士0.1℃ 二0.2℃ 水 体 积 流量 工 10% 士2,0% 空气流动的外阻力 士 S Pa 士 IO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