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98-95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195—05-08发布 1996-01—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行业标 准 QB/T 2098一95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1995一 05-08发布 1996一01一01实施 中 国 轻 工 总 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2098-95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悃 标准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统称热交换器)的产 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透用于GB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中规定的各种型式空气调节器上使用的整体 肋片管東式热交换器 2引用标准 GB191 GB2828 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祥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10223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 是制冷系统中通过吸热使制冷剂液体汽化的热交换器。 3.2冷凝器 是制冷系统中通过放熱使制冷剂蒸气液化的热交换器 33蒸发器制冷量 蒸发器在表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量 单位:kW。共测试方法按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 冷凝器在表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量 单位:kW。共测试方法按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 3.5,热交换器空气阻力值y 热交换器在衾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单位:P 其测试方法按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 36系列热交换器 传热管在材料、直径、壁厚、排列方式、间距及内部结构等方面相同井且助片在材料 片厚、型式、结构等方面相同的热交换器称为同系列热交换器 3.7热交换器有效长度 热交换器两侧板间的传热管的平均长度 38外表面换热面积 中国轻工总会1995-05-08批准 199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098-95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淮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包括蒸发器、冷凝器,统称热交换器)的产 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GB 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中规定的各种型式空气调节器上使用的整体 肋片管束式热交换器。 2 引角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连线批的检查) GB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R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0223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 3., 燕发器 是制冷系统中通过吸热使制冷剂液体汽化的热交换器。 3.2 冷凝器, 是制冷系统中通过放热使制冷剂蒸气液化的热交换器。 3.3熬发器刻玲最 蒸发器在表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量, 单位:kWo其测试方法按附录B (参考件)的规定。 3.4 冷凝器排热量 冷凝器在表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量, 单位:kW。其测试方法按附录B (参考件)的规定。 3.5 热交换器空气阻力值 * 热交换器在表 B2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单位:Pao 其测试方法按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 3.6 系列热交换器 传热管在材料、直径、壁厚、排列方式、间距及内部结构等方面相同并且肋片在材料、 片厚、型式、结构等方面相同的热交换器称为同系列热交换器。 3.了 热交换器有效长度 热交换器两侧板间的传热管的平均长度日 3.8 外表面换热面积 中国轻工总会1995-05-08批准 1996-01-01实施 一 1 一
QB/T2098-95 换器空气侧的总换热面积,单位:m2。其计算方法按附录A(补充件)的规定 4产品分类 4.1产品的型 产品的结构型式为整体肋片管束式(见图1)。产品可制成“L”形、“U”形或其它 图1产品结构示意图 4.2型号命名 生产单位改进设计代号。 外表面换热面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值保留两位有效 當筋片式用平即表。 P”、波紋片式用“B” 产品名称代号:冷凝器用“L”、蒸发器用“z”表示 示例1:产品外表面换热面积为7,4m2,其肋片型式为冲缝肋片的蒸发器,表示为ZF7.4 示例21产品外表面换热面积为12,9m2,其助片型式为波纹助片的冷凝器,表示为LB13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QB/T 2098-9b 热交换器空气侧的总换热面积,单位:1x。其计算方法按附录A(补充件)的规定。 4 品分类 4.1 产品的型式 产品的结构型式为整体肋片管束式 (见图1)。产品可制成 “L”形、"U”形或其它 形状。 传 热管 肋 片 侧 板 空 气一流 全 二 图 1 产品结构示意图 4.2 型号命名 生产单位改进设计代号。 外表面换热面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值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单位:1% 口一 L 口 一 口 一 口 一 1 匕一— -, 一_v 缝 式 肋 代 片 号 式 : 用 平“肋F片”式 表 用 示。 a p "、波纹肋片式角“甘”、冲 ,— 一一-— 产品名称代号:冷凝器用 “L"、蒸发器用 “Z”表示。 示例1:产品外表面换热面积为7.4m',其肋片型式为冲缝肋片的蒸发器,表示为ZF7.4o 示例2:产品外表面换热面积为12. 9M2,其肋片型式为波纹肋片的冷提器,表示为LB13, 5 技术要求 5.1 一股要求 一 2 一
QB/T2098-95 51.1热交换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1.2热交换器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崔规定。与制冷剂接触的材料应严格验证其适用 性后方可使用 5,1.3热交换器所用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51.4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参数应按表1规定 片(铝) ≤0.20 注:1)指原材料外径 2)其它材料的传热管,肋片的限值暂不定 52外观要求 52.1热交换器肋片应整齐,平直、间距均匀,无卷边、裂纹、腐蚀,肋片表面应清洁。 5.22热交换器塌部励片重叠數量不应超过3片,烧伤数量不应超过4片,勳片松动数量 不应超过8片。 523熟交换器弯头友传熱管弯曲部分应无明显皱折 524热交换器肋片孔的翻边应无明显开裂。 525热交换器的压伤、碰伤竽缺陷在出厂前应矫正 53公差要 531熱交换器迎风面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大于名义值的1 532交换器沿传热管长度方向的真线度应不大于产晶有效长度的1% 53热交换器在任意100个片距长度上的平均片距不应超过规定片距的±2%。 5.4便用性能要求 热交换器按63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压力4,0MPa(表压),在3mim内产品不得产生宏观 变形和泄漏 热交换器按6,4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压力25MP(表压),在3min内管束不允许有气 543残余水分含量 热交换器按65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残余水分含量平均每平方来管内表面积不得超过 120mg。 热交换器按66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残余杂物含量平均每平方米管内表面积不得超过
如 !7 2098-85 5.1.1热交换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淮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1.2 热交换器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与制冷剂接触的材料应严格验证其适用 性后方可使用。 5.1.3 热交换器所用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5.1.4 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参数应按表 1规定。 (铜 ) 生J 壁 厚 肋 片 (铝)里少 管 一! 传 热 外 怪” ‘ 必 10 月 0.50 ‘ 2。5 注:1)指原材料外径。 2)其它材料的传热管、肋片的限值暂不定。 5.2 外观要求 5.2.1 热交换器肋片应整齐、平直、间距均匀,无卷边、裂纹、腐蚀,肋片表面应清沽。 5.2.2 热交换器端部肋片重叠数量不应超过3片,烧伤数量不应超过4片,肋片松动数量 不应超过 8片。 5.2.3 漏菠器。头友,,幼部芬应无明显皱折 5.2.4 热交换器肋片孔的翻边应无明显开裂。 5.2.5 热交换器的压伤、碰份等缺箱在出厂前应矫正。 5.3 公差要求 5.3.1 热交换器迎风面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大于名义值的1%。 53.2热交换器沿传热管长度方向的真线度应不大于产品有效长度的1%。 ‘.于.‘ 热交换器在任意100个片距长度上的平均片距不应超过规定片距的士2%. 5.4 使用性能要求 5.4.1 耐压性 热交换器按6.3条规定进行检李,管内压力4.OMPa〔表压),在3mi。内产品不得产生宏观 变形和泄漏。 5.4.2 气密性 热交操器按6.4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压力2.55MPa(表压),在3min内管束不允许有气 彻滋出。 5.4.3 残余水分含量 热交换器按6.5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残余水分含量平均每平方米管内表面积不得超过 120mg. 5.4.4 残余杂物含量 热交换器按6.6条规定进行检查,管内残余杂物含量平均每平方米管内表面积不得超过 60m& 一 3 一
Q8T298-95 6试验方法 6.1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应在正常照度下,按照52条的各项要求,逐项进行目测 6.2公差检查 公差检查应采用具有计量合格的、最小分度链不低于1mm的长度计量量具,按照53条 的各项要求,逐项进行测量。 6.3耐压试验 热交换器管束内充入水井缓慢升至试验压力,观察产品是否有宏观变形和 6,4气密试验 热交换器管内充入干燥空气或氨气将产品浸入水中,观察产品管束有无气泡溢出 注;出厂检验的试验方法可以采用其他有效方法 65残余水分含量检聋 热交换器管束进、出口接入收集水分装置(见图2),冷槽内注入液氮(成干冰加酒精) 将产品放入干燥箱内,干燥箱内温度调至105±5℃,抽真空使管内压力不大于133Pa(绝对 压力),持续2,0,渊量牧集到的水分质量为产品残余水分含量 液氮〔或干冰尔消精 图2收集水分装置示意图 66残余杂物含量检查 热交换器管束内用三氯乙烯或制冷剂R113进行压力冲洗5mim,冲洗压力必须保证能有 效地冲走脏物。用5滤纸过滤清洗液,滤纸在过滤前后分别在105±5℃的干燥箱内干燥井测 量质量,两次测量质量之差为产品残余杂物含量 7.1热交换器产品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1出厂检验的必检项目为表2中的第1、4项
Rely 2098-95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应在正常照度下,按照5.2条的各项要求,逐项进行目测。 6.2公差检查 公差检查应采用具有计量合格的、最小分度值不低于lm“ 的长度计量量具,按照5.3条 的各项要求,逐项进行测量。 6.3 耐压试验 热交换器管束内充人水并缓慢升至试验压力,观察产品是否有宏观变形和泄漏。 6.4 气密试验 热交换器管内充入干燥空气或氮气将产品浸人水中,观察产品管束有无气泡溢出。 往:出厂检验的试验方法可以采用其他有效方法。 6.5 残余水分含量检查 热交换器管束进、出口接人收集水分装置(见图2), 冷槽内注人液氮心或干冰加酒精), 将产品放人干燥箱内,千燥箱内温度调至10515C,抽真空使管内压力不大于1M Pa(绝对 压力),持续2.0b,测量收集到的水分质量为产品残余水分含量。 压 力表 图2 收集水分装置示意图 6.6 残余杂物含量检查 热交换器管束内用三氯乙烯或制冷剂 R113进行压力冲洗5min,冲洗压力必须保证能有 效地冲走脏物。用5W滤纸过滤清洗液,滤纸在过滤前后分别在10515℃的千燥箱内千燥并测 量质量,两次钡叮量质量之差为产品残余杂物含量。 了 检验规则 7.1 热交换器产品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了.2 出厂检验 7.2.1 出厂检验的必检项目为表2中的第1, 4项。 一 4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