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方差分析 [例3]对前述资料的各个平均数作新复极差 测验。 表3LSR值计算(新复极差测验) 3 4 SSR0053.08 3.23 3.33 SSR001432 4.55 4.68 LSRo. 05 4.84 5.07 5.23 SSR0.01678 7.14 7.35
第一节 方差分析 [例3] 对前述资料的各个平均数作新复极差 测验。 表3 LSR值计算(新复极差测验) P 2 3 4 SSR0.05 3.08 3.23 3.33 SSR0.01 4.32 4.55 4.68 LSR0.05 4.84 5.07 5.23 SSR0.01 6.78 7.14 7.35
第一节方差分析 4种药剂对苗高效应的平均数大小顺序是D=24,B=23, A=19,c=18。D与B比、B与A比、A与0比时p皆为2;D与 A比、B与C比时,p=3,D与G比时p=4,故测验结果为: B与A比:23-19=4<484,不显著 A与C比:19-18=1<4.84,不显著 D与A比:24-19=5<5.07,不显著
第一节 方差分析 4种药剂对苗高效应的平均数大小顺序是D=24,B=23, A=19,C=18。D与B比、B与A比、A与C比时p皆为2;D与 A比、B与C比时,p=3,D与C比时p=4,故测验结果为: B与A比:23-19=4<4.84,不显著 A与C比:19-18=1<4.84,不显著 D与A比:24-19=5<5.07,不显著
第一节方差分析 B与比:23-18=5<5.07,不显著 D与C比:24-18=6>5.23,显著 结论:只有处理D和c的差异在a=0.05水平显著 其余皆不显著。 2q测验 q测验与SSR测验相似,其区别仅在于计算最小 显著极差LSRa值时不是查SSRa,而是查qn 查q值后,即有:LSR= SEX
第一节 方差分析 B与C比:23-18=5<5.07,不显著 D与C比:24-18=6>5.23,显著 结论:只有处理D和C的差异在a=0.05水平显著, 其余皆不显著。 2.q测验: q测验与SSR测验相似,其区别仅在于计算最小 显著极差LSRa值时不是查SSRa,而是查qa。 查qa值后,即有: LSR=SE×qa
第一节方差分析 三各方法的异同 根据上述测验计算,可以看到在两极差间所包含的平均数 个数p=2时,t测验(LSD法)、SR测验和q测验的显著尺度都 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当p>2时,三种测验的显著尺度不相同 LSD法最低,SSR测验次之,q测验最高。因此,(1)对于试验 结果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q测验:(2)一般试 验可采用SSR测验;(3)试验中各个处理平均数皆与对照相比 的,可用LSD测验。(4)LSD测验必须经过F测验确认各平均数 间有显著差异之后,才宜应用;SsR测验和q测验可不经过F测 验
第一节 方差分析 三.各方法的异同 根据上述测验计算,可以看到在两极差间所包含的平均数 个数p=2时,t测验(LSD法)、SSR测验和q测验的显著尺度都 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当p>2时,三种测验的显著尺度不相同, LSD法最低,SSR测验次之,q测验最高。因此,(1)对于试验 结果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q测验:(2)一般试 验可采用SSR测验;(3)试验中各个处理平均数皆与对照相比 的,可用LSD测验。(4)LSD测验必须经过F测验确认各平均数 间有显著差异之后,才宜应用;SSR测验和q测验可不经过F测 验
第一节方差分析 (四)多重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 表4.标记字母法 处理 平均苗高 差异显著性 24 a DBAC 23 ab 19 ab AAAA 18
第一节 方差分析 ((四)多重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 表4.标记字母法 处理 平均苗高 差异显著性 D 24 a A B 23 ab A A 19 ab A C 18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