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另一方面,在与倡优们的交往中,他们的是非、爱 憎、勇敢、智慧也给他深刻的感染和影响,所以才锤炼岀关汉 卿特有的桀骜不驯、足智多谋而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精神风 貌。他在带自叙限制的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作了极 为形象的自白:(《作品选》P77)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 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 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馇 (cha,践踏)踏的阵马儿(战马)熟。经了些窝弓冷 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 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 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叫你钻入他锄不断、斫 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干层锦套头?我玩的是 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 弹,会咽作(歌唱),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
21 愤世嫉俗;另一方面,在与倡优们的交往中,他们的是非、爱 憎、勇敢、智慧也给他深刻的感染和影响,所以才锤炼出关汉 卿特有的桀骜不驯、足智多谋而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精神风 貌。他在带自叙限制的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作了极 为形象的自白:(《作品选》P77)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 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 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 (chǎ,践踏)踏的阵马儿(战马)熟。经了些窝弓冷 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 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 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叫你钻入他锄不断、斫 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 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 弹,会咽作(歌唱),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
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 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 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 烟花路儿上走! 从关汉卿这段激愤的独白中,可以相象他的为人:他是个 对功名利禄决绝的下层知识分子,是一位热情奔放、刚毅坚韧 具有强烈正义感的戏剧家。他命运多乖,遭遇过不少的磨难, 但他没有被吓退,没有被打倒,反而增添了无尽的斗争力量。 他沉湎于音乐、歌舞和戏剧的创作中,熟悉当时的勾栏生活, 在社会底层找到了知音,并与他们紧密结合在一起,什么样的 挫折都不能使他回头。也有人根据这一套数,说关汉卿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老狎客、在泥潭里打滚的猪猡,这是使分错误的观 点。一个创造了许多杰出作品的剧作家,怎么可能是对生活麻 木不仁、对人民疾苦熟视无睹的猥琐庸俗的浪子呢? 二.作品讲析 关汉卿的创作,触及广泛的领域。有直接揭露社会黑暗的, 有通过爱情故事抨击封建礼教的,有描写历史故事的,而后一 类题材上自三国下至宋代,涉及5个朝代。由此可以看出,关
22 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 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 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 烟花路儿上走! 从关汉卿这段激愤的独白中,可以相象他的为人:他是个 对功名利禄决绝的下层知识分子,是一位热情奔放、刚毅坚韧、 具有强烈正义感的戏剧家。他命运多乖,遭遇过不少的磨难, 但他没有被吓退,没有被打倒,反而增添了无尽的斗争力量。 他沉湎于音乐、歌舞和戏剧的创作中,熟悉当时的勾栏生活, 在社会底层找到了知音,并与他们紧密结合在一起,什么样的 挫折都不能使他回头。也有人根据这一套数,说关汉卿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老狎客、在泥潭里打滚的猪猡,这是使分错误的 观 点。一个创造了许多杰出作品的剧作家,怎么可能是对生活麻 木不仁、对人民疾苦熟视无睹的猥琐庸俗的浪子呢? 二.作品讲析 关汉卿的创作,触及广泛的领域。有直接揭露社会黑暗的, 有通过爱情故事抨击封建礼教的,有描写历史故事的,而后一 类题材上自三国下至宋代,涉及 5 个朝代。由此可以看出,关
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善于写悲剧,有感天动地之悲;也 善于写喜剧,有嬉笑怒骂、诙谐辛辣之妙;还善于写历史剧, 有豪气干云之雄。 1.《单刀会》的英雄颂歌 关汉卿是再现历史英雄人物丰采的高手,在现存关剧中, 这类英雄史剧占1/3,除《尉迟恭单鞭夺槊》、《山神庙裴度还带》 的著作权尚有争议,暂且不论外,其余4部尤以描写三国故事 的《关张双赴西蜀梦》、《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最有声色 《西蜀梦》写关羽、张飞遇害后,灵魂双赴西蜀给刘备托 梦,请求报仇雪恨,刘备尽起西蜀之兵为关、张报仇。本剧的 主题是“英豪死了”,在英豪轻易死于小人之手的时代,谁来拯 救天下苍生,则是《西蜀梦》的潜台词。全剧写得苍凉悲壮, 体现了元代人民前仆后继、死生不渝的反抗精神。 更为有名的是《单刀会》,这是一曲有着强烈战斗性的英雄 颂歌,700年来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为人们喜闻乐道。它 描写三国东吴鲁肃设计请关羽单刀赴会,想乘机胁迫,索还荆 州。关羽明知有诈,却毅然单刀赴会。在刀光剑影中慑服了鲁 肃,凯旋而归。作品通过关羽这一英雄形象,歌颂了敢于反抗 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念
23 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善于写悲剧,有感天动地之悲;也 善于写喜剧,有嬉笑怒骂、诙谐辛辣之妙;还善于写历史剧, 有豪气干云之雄。 1.《单刀会》的英雄颂歌 关汉卿是再现历史英雄人物丰采的高手,在现存关剧中, 这类英雄史剧占 1/3,除《尉迟恭单鞭夺槊》、《山神庙裴度还带》 的著作权尚有争议,暂且不论外,其余 4 部尤以描写三国故事 的《关张双赴西蜀梦》、《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最有声色。 《西蜀梦》写关羽、张飞遇害后,灵魂双赴西蜀给刘备托 梦,请求报仇雪恨,刘备尽起西蜀之兵为关、张报仇。本剧的 主题是“英豪死了”,在英豪轻易死于小人之手的时代,谁来拯 救天下苍生,则是《西蜀梦》的潜台词。全剧写得苍凉悲壮, 体现了元代人民前仆后继、死生不渝的反抗精神。 更为有名的是《单刀会》,这是一曲有着强烈战斗性的英雄 颂歌,700 年来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为人们喜闻乐道。它 描写三国东吴鲁肃设计请关羽单刀赴会,想乘机胁迫,索还荆 州。关羽明知有诈,却毅然单刀赴会。在刀光剑影中慑服了鲁 肃,凯旋而归。作品通过关羽这一英雄形象,歌颂了敢于反抗 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念
三国时代因其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向为后世所传诵。元 代杂剧舞台上三国戏演出之盛,尤其令人吃惊。据《元代杂剧 全目》著录不下50种,几近杂剧总数的1/10。为什么元杂剧 作家对三国故事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呢?这与中原地区百姓不满 少数民族的统治有关。长期以来,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渗进 了“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在元代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民 族矛盾异常尖锐,这种正统思想便具有了民族意识的内核,很 容易引起被压迫者的共鸣,进而煽动其反抗情绪。而且,穿上 古人的服装,扮演历史的故事,也容易遮掩当政者的耳目。这 类戏在观众心目中引起的感情共鸣,与其说是对历史英雄的缅 怀,不如说是反抗民族压迫的豪迈呼声,其现实意义是非常鲜 明的。借助于“拥刘”的历史故事,树立起以“汉”为正统的 旗帜,这就是包括关汉卿在内的一代杂剧家们为什么如此热中 于三国题材的原因。 关于“单刀赴会”的故事,史书记载本来很简单,而且正 义显然不在关羽一方。据《三国志鲁肃传》载,当年刘备借荆 州时,是鲁肃劝孙权应允的。后来刘备得了益州,孙权欲索还 荆州,刘备不仅不从,反而派大将关羽前往镇守,鲁肃遂领兵 驻益阳与其对峙。“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
24 三国时代因其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向为后世所传诵。元 代杂剧舞台上三国戏演出之盛,尤其令人吃惊。据《元代杂剧 全目》著录不下 50 种,几近杂剧总数的 1/10。为什么元杂剧 作家对三国故事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呢?这与中原地区百姓不满 少数民族的统治有关。长期以来,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渗进 了“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在元代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民 族矛盾异常尖锐,这种正统思想便具有了民族意识的内核,很 容易引起被压迫者的共鸣,进而煽动其反抗情绪。而且,穿上 古人的服装,扮演历史的故事,也容易遮掩当政者的耳目。这 类戏在观众心目中引起的感情共鸣,与其说是对历史英雄的缅 怀,不如说是反抗民族压迫的豪迈呼声,其现实意义是非常鲜 明的。借助于“拥刘”的历史故事,树立起以“汉”为正统的 旗帜,这就是包括关汉卿在内的一代杂剧家们为什么如此热中 于三国题材的原因。 关于“单刀赴会”的故事,史书记载本来很简单,而且正 义显然不在关羽一方。据《三国志·鲁肃传》载,当年刘备借荆 州时,是鲁肃劝孙权应允的。后来刘备得了益州,孙权欲索还 荆州,刘备不仅不从,反而派大将关羽前往镇守,鲁肃遂领兵 驻益阳与其对峙。“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
刀俱会,肃因责数羽”,关羽无言以对,“语未究竟,坐有一人 日:‘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 甚切。羽操刀起,谓日:此自家国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实际上是理屈词穷,以此为借口,乘机溜号。 然而到了关汉卿笔下,鲁肃却成了玩弄阴谋、暗害关羽的 小人,而关羽倒成了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英雄。这正应了茅 盾先生的论断:“前辈先生们对待历史剧的态度,实在是严肃而 又不严肃的。严肃者何?意即在借古讽今,绝不为古而古。不 严肃者何?即对历史事实任意斩割装配,乃至改头换面。(茅 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对于《单刀会》,正应作如是观。 全剧四折,主人公关羽直到第三折才露(lou)面。前两折 先铺叙鲁肃设下三条妙计:一是邀关羽过江赴宴,以礼索还; 二是扣留关羽,促其醒悟,主动归还;三是以关羽为人质,武 力讨还。鲁肃先请元老乔工商议,乔公认为刘备兵多将广,关 羽英勇无敌,三条妙计根本奈何不了他,反对索还荆州。鲁肃 不听,坚持设宴,并请与关羽熟识的道土司马徽作陪。不料司 马徽一听关羽的名字便胆战心惊,极力渲染关羽那叱咤风云、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以至于鲁肃本人“听那先生说了这一会, 交我也怕上来了"。这种“长他人威风,灭自家锐气”的安排
25 刀俱会,肃因责数羽”,关羽无言以对,“语未究竟,坐有一人 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 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家国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实际上是理屈词穷,以此为借口,乘机溜号。 然而到了关汉卿笔下,鲁肃却成了玩弄阴谋、暗害关羽的 小人,而关羽倒成了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英雄。这正应了茅 盾先生的论断:“前辈先生们对待历史剧的态度,实在是严肃而 又不严肃的。严肃者何?意即在借古讽今,绝不为古而古。不 严肃者何?即对历史事实任意斩割装配,乃至改头换面。”(茅 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对于《单刀会》,正应作如是观。 全剧四折,主人公关羽直到第三折才露(lòu)面。前两折 先铺叙鲁肃设下三条妙计:一是邀关羽过江赴宴,以礼索还; 二是扣留关羽,促其醒悟,主动归还;三是以关羽为人质,武 力讨还。鲁肃先请元老乔工商议,乔公认为刘备兵多将广,关 羽英勇无敌,三条妙计根本奈何不了他,反对索还荆州。鲁肃 不听,坚持设宴,并请与关羽熟识的道士司马徽作陪。不料司 马徽一听关羽的名字便胆战心惊,极力渲染关羽那叱咤风云、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以至于鲁肃本人“听那先生说了这一会, 交我也怕上来了”。这种“长他人威风,灭自家锐气”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