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道德束缚、反封建礼教迫害的斗争精神。元代爱情戏很多 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 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4.水浒戏:元代空前的民族压迫和社会矛盾,激起人民的 不断反抗。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到文学领域,便出现了众多的水 浒戏,通过描写梁山义军的活动,歌颂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元杂剧水浒戏存目20余种,流传至今的有6种,代表作是康进 之《李逵负荆》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等。 5.神道戏:元代一些文人为逃避现实,追求解脱,写出了 神仙佛祖下界度脱凡人的神仙道化剧、隐居乐道剧,表现剧作 家不卖身投靠、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也宣扬逃避现实的遁 世思想,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主要倾向是消极的,如李时中 《黄粱梦》等。 元杂剧的题材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要 对元杂剧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还必须结合作家、作品进一 步具体分析 第二节关汉卿
16 封建道德束缚、反封建礼教迫害的斗争精神。元代爱情戏很多, 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 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4.水浒戏:元代空前的民族压迫和社会矛盾,激起人民的 不断反抗。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到文学领域,便出现了众多的水 浒戏,通过描写梁山义军的活动,歌颂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元杂剧水浒戏存目 20 余种,流传至今的有 6 种,代表作是康进 之《李逵负荆》、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等。 5.神道戏:元代一些文人为逃避现实,追求解脱,写出了 神仙佛祖下界度脱凡人的神仙道化剧、隐居乐道剧,表现剧作 家不卖身投靠、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也宣扬逃避现实的遁 世思想,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主要倾向是消极的,如李时中 《黄粱梦》等。 元杂剧的题材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要 对元杂剧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还必须结合作家、作品进一 步具体分析。 第二节 关汉卿
关汉卿生平 关汉卿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 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但他的生平资料极少。郑振铎 《关汉卿戏曲集序》认定,关汉卿生于1210年左右,卒于 1298~1300年之间,最高享年为90岁。孙楷第《关汉卿行年 考》认为,关汉卿生于1241~1250年之间,卒于1320~1324 年之间,最高享年83岁。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认为后说不 可靠而推断关汉卿生于1212~1222年之间卒于1297~1307 年之间,最高享年94岁。 关于这位大戏剧家的经历,最可靠的资料是元朝中叶钟嗣 成《录鬼簿》的记载。此书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类将关汉 卿列于首位,并注明“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这个极 简单的记载,只透露了他的籍贯是元朝都城大都,职业可能是 皇家医院的医生。但“太医院尹”这个官职不见于金、元两代 史籍的著录,有专家注意到《录鬼簿》的明抄本、刻本皆作“太 医院户”,从而认定关汉卿是隶属太医院管领的医户。则其社会 地位之低微、生活筹措之艰难可以想见。 关汉卿的前半生在动荡的年代中度过,最终在书会中找到 了安身立命之所。书会是两宋时期已经出现的文艺团体,成员
17 一.关汉卿生平 关汉卿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 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但他的生平资料极少。郑振铎 《关汉卿戏曲集序》认定,关汉卿生于 1210 年左右,卒于 1298~1300 年之间,最高享年为 90 岁。孙楷第《关汉卿行年 考》认为,关汉卿生于 1241~1250 年之间,卒于 1320~1324 年之间,最高享年 83 岁。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认为后说不 可靠,而推断关汉卿生于 1212~1222 年之间,卒于 1297~1307 年之间,最高享年 94 岁。 关于这位大戏剧家的经历,最可靠的资料是元朝中叶钟嗣 成《录鬼簿》的记载。此书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类将关汉 卿列于首位,并注明“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这个极 简单的记载,只透露了他的籍贯是元朝都城大都,职业可能是 皇家医院的医生。但“太医院尹”这个官职不见于金、元两代 史籍的著录,有专家注意到《录鬼簿》的明抄本、刻本皆作“太 医院户”,从而认定关汉卿是隶属太医院管领的医户。则其社会 地位之低微、生活筹措之艰难可以想见。 关汉卿的前半生在动荡的年代中度过,最终在书会中找到 了安身立命之所。书会是两宋时期已经出现的文艺团体,成员
多为下层知识分子和富有表演经验的艺人。他们为勾栏瓦舍演 出的说话、诸宫调等说唱艺术撰写脚本,后辈艺人尊称他们为 书会才人”或“书会先生"。元杂剧的出现,客观上对书会提 出了更高更多也更迫切的要求,许多因断了仕途经济而陷入生 活困境的下层知识分子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关汉卿 跻身其间,遂成为佼佼者。除钟嗣成《录鬼簿》将关汉卿列为 第一名外,古今文史两界公认其伟大,只有明太祖朱元璋第17 子宁献王朱权《太和正音谱》略有微词,称其为“可上可下之 才”,但也承认他是“杂剧之始"。明初贾仲名作[凌波仙挽关汉 卿]用词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 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纵观有元一带杂剧作家,确实无与伦比者。 1.“捻杂剧班头":关汉卿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大度过的。 臧懋循《元曲选序二》云:“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 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可见关汉卿 能够和演员打成一片,不仅能编剧,而且可以粉墨登场。这种 演出实践反过来又促使他更能写出当行本色、适合舞台演出的
18 多为下层知识分子和富有表演经验的艺人。他们为勾栏瓦舍演 出的说话、诸宫调等说唱艺术撰写脚本,后辈艺人尊称他们为 “书会才人”或“书会先生”。元杂剧的出现,客观上对书会提 出了更高更多也更迫切的要求,许多因断了仕途经济而陷入生 活困境的下层知识分子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关汉卿 跻身其间,遂成为佼佼者。除钟嗣成《录鬼簿》将关汉卿列为 第一名外,古今文史两界公认其伟大,只有明太祖朱元璋第 17 子宁献王朱权《太和正音谱》略有微词,称其为“可上可下之 才”,但也承认他是“杂剧之始”。明初贾仲名作[凌波仙·挽关汉 卿]吊词: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 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纵观有元一带杂剧作家,确实无与伦比者。 1.“捻杂剧班头”:关汉卿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大度过的。 臧懋循《元曲选·序二》云:“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 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可见关汉卿 能够和演员打成一片,不仅能编剧,而且可以粉墨登场。这种 演出实践反过来又促使他更能写出当行本色、适合舞台演出的
场上之曲"。称关汉卿为“捻杂剧班头”,即搬演杂剧的行家 里手,正反证了“"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是有 事实依据的 2.“驱梨园领袖″:关汉卿晚年曾到过杭州,这是从他的散 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中得知这个信息的:“普天下锦绣乡,寰 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说明他到杭州是 在元灭南宋后不久。当时关汉卿在戏剧界已享有盛名,人们习 惯把他的名字赠与别的杂剧作家。东平府青年剧作家高文秀成 名早也死得早,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剧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 子汉卿”,足见关汉卿名望不限于北方大都,南方戏剧界也相当 推崇他。因此,称他为“驱梨园领袖”,即驰骋杂剧领域的领袖 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3.“总编修帅首”:关汉卿一生到底创作了多少杂剧,说法 不一。最早记录元杂剧剧目的《录鬼簿》由于版本不同,最多 的记录关剧63种,最少的记录为58种。明初朱权《太和正音 谱》记录关剧剧目60种。近人吴晓铃《关汉卿杂剧全目》(见 《关汉卿戏曲集》)计67种。这个数目是相当惊人的,比莎士 比亚戏剧(37个)将近多了一倍。但遗憾的是关剧保存下来的 只有18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
19 “场上之曲”。称关汉卿为“捻杂剧班头”,即搬演杂剧的行家 里手,正反证了“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是有 事实依据的。 2.“驱梨园领袖”:关汉卿晚年曾到过杭州,这是从他的散 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中得知这个信息的:“普天下锦绣乡,寰 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说明他到杭州是 在元灭南宋后不久。当时关汉卿在戏剧界已享有盛名,人们习 惯把他的名字赠与别的杂剧作家。东平府青年剧作家高文秀成 名早也死得早,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剧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 子汉卿”,足见关汉卿名望不限于北方大都,南方戏剧界也相当 推崇他。因此,称他为“驱梨园领袖”,即驰骋杂剧领域的领袖 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3.“总编修帅首”:关汉卿一生到底创作了多少杂剧,说法 不一。最早记录元杂剧剧目的《录鬼簿》由于版本不同,最多 的记录关剧 63 种,最少的记录为 58 种。明初朱权《太和正音 谱》记录关剧剧目 60 种。近人吴晓铃《关汉卿杂剧全目》(见 《关汉卿戏曲集》)计 67 种。这个数目是相当惊人的,比莎士 比亚戏剧(37 个)将近多了一倍。但遗憾的是关剧保存下来的 只有 18 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
佳人拜月亭》、《诈妮子调风月》、《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 风月救风尘》《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望 江亭中秋切鲙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 待制智斩鲁斋郎》、《山神庙裴度还带》、《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状元堂陈母教子》、《王闰香夜月四春 园》、《尉迟恭单鞭夺槊(shu∂)》(其中《鲁斋郎》、《五侯宴》 《裴度还带》3个剧的创作权还有疑问这占现存元杂剧162 种的1/10强(11%)因此关汉卿被奉为“总编修帅首”,即统 领杂剧创作队伍的祖师,是名副其实的 考察关汉卿的生活态度、人格个性的资料也是那样少。保 存在《永乐大典》中的元末熊自得编纂的《析津志》载有关汉 卿小传一则,谓“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je) 风流,为一时之冠”。除此只外,最可靠的资料便是他自己的作 品——散曲和杂剧本身了。 尽管关汉卿在瓦舍勾栏中、在杂剧舞台上享有崇高的威望, 但在正统土大夫眼里却是与“倡优”为伍,不过是“供笑殷勤” 的玩物罢了,所以关汉卿不仅正史无传,而且在土大夫文集中 也找不到踪影。这表明关汉卿不屑于与土大夫为伍,只在社会 底层寻找知音。一方面,他本身就处于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
20 佳人拜月亭》、《诈妮子调风月》、《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 风月救风尘》、《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望 江亭中秋切鲙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 待制智斩鲁斋郎》、《山神庙裴度还带》、《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状元堂陈母教子》、《王闰香夜月四春 园》、《尉迟恭单鞭夺槊(shuò)》(其中《鲁斋郎》、《五侯宴》、 《裴度还带》3 个剧的创作权还有疑问)。这占现存元杂剧 162 种的 1/10 强(11%)。因此关汉卿被奉为“总编修帅首”,即统 领杂剧创作队伍的祖师,是名副其实的。 考察关汉卿的生活态度、人格个性的资料也是那样少。保 存在《永乐大典》中的元末熊自得编纂的《析津志》载有关汉 卿小传一则,谓“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jié) 风流,为一时之冠”。除此只外,最可靠的资料便是他自己的作 品——散曲和杂剧本身了。 尽管关汉卿在瓦舍勾栏中、在杂剧舞台上享有崇高的威望, 但在正统士大夫眼里却是与“倡优”为伍,不过是“供笑殷勤” 的玩物罢了,所以关汉卿不仅正史无传,而且在士大夫文集中 也找不到踪影。这表明关汉卿不屑于与士大夫为伍,只在社会 底层寻找知音。一方面,他本身就处于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