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A、主张“正名”,以法律维护“君臣父子”的 等级名分 纠正各种违反周礼规定的等级名分的现象,做 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A、主张“正名”,以法律维护“君臣父子”的 等级名分。 ◆纠正各种违反周礼规定的等级名分的现象,做 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B、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论与.子路》记载:“叶公与孔子曰:吾党 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 党直直躬者异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 在其中
B、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论与.子路》记载:“叶公与孔子曰:吾党 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 党直直躬者异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 在其中
D、反对“铸刑鼎 晋国执政越鞅“铸刑鼎”,公布范宜子制定 的刑书。 激烈批评,反对乱立法和立乱法
D、反对“铸刑鼎” 晋国执政越鞅“铸刑鼎”,公布范宣子制定 的刑书。 ——激烈批评,反对乱立法和立乱法
3、德治思想 (1)先教后刑,强调道德感化的作用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导之以德: A、统治者必须推行德治,表现为宽惠使民,轻 徭薄赋,省法轻刑 B、为人民树立道德榜样,启发民众的心理自觉
3、德治思想 (1)先教后刑,强调道德感化的作用。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导之以德: A、统治者必须推行德治,表现为宽惠使民,轻 徭薄赋,省法轻刑。 B、为人民树立道德榜样,启发民众的心理自觉
◆“齐之以礼” A、一是统治者要模范的遵守礼的规定,从而感 化和影响群众; B、二是所有的人都应该用礼来规范自己,用礼 来约束道德。这样,德化和礼教的结合就能防 止犯罪和反叛
◆“齐之以礼”: A、一是统治者要模范的遵守礼的规定,从而感 化和影响群众; B、二是所有的人都应该用礼来规范自己,用礼 来约束道德。这样,德化和礼教的结合就能防 止犯罪和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