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之间,水资 源先天不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水问题的严重 性,已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 水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 理。二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 响),导致天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90 年代,我国北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03KB页数: 1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国人关注,今年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在社会上影响很 大。海河流域水资源如何解决?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愿与专家们共同探讨。 海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流域从六 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河道开始断流,湿地逐步消失,生态环境开始恶 化。到七十年代,农业缺水严重,开始打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八十年代城市缺水继而成为 突出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地下水超采加剧,农业大量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缺水、水污 染、地下水漏斗扩大、河湖干涸、河口淤积等交织在一起,不仅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 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使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6KB页数: 3
1.水法规的渊源分类 在此,所谓水法规的渊源,是指中国水法规的效力渊源,即指由中国的不同国家机关制定 或者认可,因而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的有关水和废水管理的各种法 律类别,表现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成文法(制定法) 在论及中国水法规的渊源时,有必要首先对我国的立法体制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 中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性的,立法权是集中统一的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0KB页数: 18
本文是美国政治学家、公共行政学家和新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埃莉 诺·奥斯特罗姆和其合作者有关水资源问题研究的重要论文之一。该文的特色 是运用博弈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灌溉系统为例,探讨在公共池塘资源使用 者相互不对称条件下,何种自主治理制度能够使公共池塘资源能够得以持续开 发和发展。作者最后指出,外部力量的干预,往往因为改变了使用者之间的博 弈地位,以及由于其缺乏地方知识,难以设计适用的制度规则,而使得情形更 糟。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灌溉系统往往由于缺乏适当的制度结构而难 以可持续地得以开发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在为争水而械斗,而这都与分水缺乏 合理且有效的制度规则结构相关;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3KB页数: 12
最近连续阅读了”青年话题″版上有关水价格问题的几篇″不同观点\,对于 提髙水价,限量用水\的政策措施,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有人认为,水涨 价,有利于减少浪费,提高大家的节水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水资源的需求缺 乏弹性,即使涨价也没有什么用;更有人认为,水资源涨价,是劫贫济富,不 公平。作为制度分析学者,我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看提髙水价这一特定的政策选择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直接效率效应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1KB页数: 2
1972年9月的一天,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第一次出现断流。在此之后,黄河一次一次的断 流,到1999年,总共28年中有22年断流。到了90年代后,年年出现断流,且首次开始 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时段和断流距离不断增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 13次,累计226天,33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曾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达 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 流。人们惊呼:黄河在枯萎。 各方面对于治理“断流”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 (1)黄河委员会提出,解决黄河断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或者办法就是国家尽快建立权威机 构,对黄河实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建议成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领导小组\建 议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领导担任组长,国家有关部委、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和沿黄省 (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加。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为其办事机构并具有对全流域水资源 统筹管理和保护的政府职能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9.5KB页数: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决策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运用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进入九 十年代以来,国家层面上的重大经济决策中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但这种关注相对于对经济发展所投入的热情来说,则显得空洞和乏力,而现实中的实际投 入则往往流于了形式。而这种明硬实软,言重于行的现象在地方和行业部门的决策中则表现得 尤其突出,甚至有些时候综合决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是名存实亡
文件格式: DOC大小: 31KB页数: 6
环境价值必须是决策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与过去几十年毫无节制地筑坝、打井、导流以最 大限度地获取、控制水资源相反,未来世纪的标志将是来自政治、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限制和 制约。 水坝对河漫滩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水陆生态环境、物种和种群生长的破坏,对自然景观的破 坏,以及由于大坝极大地改变了自由流动的天然河流水系,导致河体断流及对水生生态系统和 物种的破坏所造成的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巨大压力等,已引起环保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3KB页数: 2
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3月20日,一次强沙尘暴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那天的北京,狂风呼啸,沙尘遮天蔽 日,别说街上的行人一身沙土,就是躲在屋内,一股呛鼻的土腥味也让人感到呼吸不畅。气象 专家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这与气候干旱有直接关系。去年夏天至 今,我国北方持续干旱,使新疆沙漠区、河西走廊及河套以西的沙尘源区进一步扩大,是造成 此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 沙尘暴让人们再次关注生态系统问题。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旱情更引起大 家对我国水资源的担忧:到底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一种状况,政府主管部门在开发、利用、保 护水资源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什么成效,遇到什么难题带着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 记者做了一些调查采访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8.5KB页数: 5
一、水资源的严重性和危险性 最近20年,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多。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越来越高,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调查,1990年全国467座城市有270座城市缺水,缺水城市占58%左右到90年代末,全 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缺水,缺水城市达到67%,其中130多个严重缺水;32个百万人 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扰农村情形也是如此,由于缺水,旱灾对农业生 产的危害越来越大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9KB页数: 5
©2025 mall.hezhiquan.com 和泉文库
帮助反馈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