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重点) 第十一章:HMP途径、糖异生、乙醛酸循环(重点) 第十二章:寡糖、糖原的代谢 第十三章:脂肪酸代谢(重点) 第十四章:氨基酸代谢 第十五章:核苷酸代谢 第十六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第十七章:核酸分子生物学(重点) 第十八章:基因工程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90KB页数: 150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 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44MB页数: 46
8.3.1 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 摩尔吸光系数
文件格式: PPT大小: 869.5KB页数: 50
一、1575年,西班牙医生N.Monardes发现。 二、 1852年,Sir George Stokes对荧光产生的机理作了解释,并提出了“荧光”。 三、 1867年,首次用于分析测定。 四、1928年,Jette和West提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 五、1952年,商品荧光分光光度计出现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31KB页数: 33
4.1 概述 4.2 络合平衡 4.3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4.4 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4.5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1MB页数: 104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2 定量分析过程 1.3 定量分析方法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48.5KB页数: 35
2.1 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2.2 随机误差的分布 2.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2.4 测定方法的选择与测定准确度的提高 2.5 有效数字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55.5KB页数: 58
2.5 有效数字 3.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2 酸度对弱酸(碱)形态分布的影响 3.3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07KB页数: 44
1.一元弱酸(HA)的[H的计算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45KB页数: 49
甲基红+溴甲酚绿 5.---52 暗红灰绿 用于Na2CO3标定HC时指示终点 由于颜色互补使变色间隔变窄,变色敏锐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95.5KB页数: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