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是藉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予以呼吸支 持。以往认为待患者呼吸极度微弱、昏迷,甚至直到呼吸停止,才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 械通气。延误了抢救时机,造成重要脏器严重损害,其结果是死亡率高、疗效差、恢复慢, 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51KB页数: 5
自1967年 Ashbaugh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后,机械通气已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对非感染性(脓毒血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 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近10年来,随着对ARDS的病理生理,以及机械通气生理学效应对 ARDS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如何防治机械通气生理学效应对ARDS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如何防 治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氧中毒、反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对肺损伤发生机制的 认识深化,从而改变了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策略,其目的是以最适宜,即最低压力和吸入氧 浓度达到有效的气体交换
文件格式: DOC大小: 36KB页数: 2
朱蕾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放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不仅用于机械通气 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人工气道主要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36KB页数: 4
一、设立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是适应呼吸系统危重疾病 的强化医疗需要而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临床医学专科。它不同于抢救病人而临时成 立的抢救小组,要求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具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技术的独立场 所对呼吸系统危重疾病及并发症进行全面的监护,并开展高水平的气道管理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71.5KB页数: 11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疗效业已肯定,而非生理性的正压通气可引起以 下并发症:通气机肺损伤(VILI)与大潮气量(V)和高吸气压致肺泡过度膨胀引起肺容积 气压伤,或因萎陷肺泡反复开放与闭合使肺泡壁反复牵拉和顺应性不同组织接合处形成高切 变力有关;高平坦压和呼气末正压(PEEP)使胸腔变正压,影响上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 出量,减少氧供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7.5KB页数: 2
尽管当代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抢救了许多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 气的应用却不可避免带来许多相关的并发症,怎样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机械 通气抢救患者的优点,充分发挥呼吸支持的最大效能,减少或避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相关 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维护患者的肺功能,并尽早完成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完全脱离呼吸 机,成为从事呼吸支持技术领域的医务人员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38KB页数: 12
(一)呼吸类型 为了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应选择合适的呼吸参数以保证潮气量,气体分布时间和呼气时间。呼吸类型这一术语描述了单周期呼吸的全部过程
文件格式: DOC大小: 80.5KB页数: 7
肺内正常的解剖和生理机制保持肺间质水分恒定和肺泡处于理想的湿润状 态,以利于完成肺的各种功能。如果某些原因引起肺血管外液体量过度增多甚至 渗入肺泡,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即称为肺水肿。在8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认为 液体通过肺泡上皮是完全依赖于静力的被动过程,即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和/或血气 屏障通透性增加引起肺间质的液体量超过其容纳能力后,就会出现肺泡水肿。虽 然也认识到与肺毛细血管内皮比较,肺泡上皮屏障对蛋白和液体转运的阻力较 大,但忽略了肺泡上皮还有主动转运离子清除肺泡内液体的能力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5.5KB页数: 3
一、肺损伤 (一)引起肺损伤的炎性介质 1、蛋白酶中性粒细胞溶酶体中贮存有预先合成的蛋白酶,时刻准备在脱颗粒反应中释放。受到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可释放不同的蛋白酶,如中性粒弹性酶,能降解弹性蛋白和其它结构分子并破坏正常肺结构。已有几个研究发现,在ARDS患者BAL中弹性酶和其它蛋白酶含量异常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62KB页数: 7
一、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1.判断肺功能测定指标是否异常 肺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受到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又与人 种、民族、职业、营养和生活环境有关不同仪器测得值也有差异因此各实验 室最好使用适合于本地区人群的,使用本实验室仪器的正常值。如本实验室无 正常值,也可参考我国各大区报告的正常值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3KB页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