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症状 Symptom: 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 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 后逐渐纵向扩大至3-5mm,重时则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 部病苗衰弱,矮小,叶片发黄,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 产生灰色霉状物或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病苗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遇干旱易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即使成活,结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 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稍凹陷,圆形或不规则 形,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 后逐渐纵向扩大至3-5mm,重时则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 部病苗衰弱,矮小,叶片发黄,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 产生灰色霉状物或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病苗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遇干旱易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即使成活,结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 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稍凹陷,圆形或不规则 形,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二 .症状 Symptom : 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 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贮藏期症状: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 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 斑,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2-3m,薯肉呈黑绿 色,味苦。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 刺状物,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黑斑病 黑痣病
贮藏期症状: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 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 斑,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2-3mm,薯肉呈黑绿 色,味苦。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 刺状物,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黑斑病 黑痣病
病原物( Pathogen): 1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 病原为薯长喙壳 Ceratocystis fimbriata,k< 属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真菌 图41甘薯黑斑病菌 分生孢子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4子囊壳
三 .病原物( Pathogen): 1 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 病原为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 属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真菌。 图4-1 甘薯黑斑病菌 1.分生孢子 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子囊壳
病原形态 菌丝体初无色透明,老熟后深褐色或黑 褐色 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分生孢子和内生厚 垣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 棍棒形。孢子可随时萌发生出芽管,芽管 顶端再串生次生内生孢子,可连续产生2 内生厚姐子是孢子暗褐色,球形成不 椭圆形,具厚壁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呈长颈烧 图4-1甘薯黑斑病菌 分生孢子2厚垣孢子 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长,称壳喙。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4子囊壳 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 囊壁薄,成熟后自溶,子囊孢子散生在子 囊壳内。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形
病原形态 菌丝体初无色透明,老熟后深褐色或黑 褐色。 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分生孢子和内生厚 垣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 棍棒形。孢子可随时萌发生出芽管,芽管 顶端再串生次生内生孢子,可连续产生2- 3次,然后生成菌丝,也可在萌发后形成 内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暗褐色,球形或 椭圆形,具厚壁。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呈长颈烧 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长,称壳喙。子 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 囊壁薄,成熟后自溶,子囊孢子散生在子 囊壳内。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形 。 图4-1 甘薯黑斑病菌 1.分生孢子 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子囊壳
病原生物学: 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6℃,适温为25 30℃。 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1-53℃
病原生物学: 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6℃,适温为25- 30℃。 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