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侵入与发病: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变暖时开始孵化为1龄 幼虫,1龄幼虫存在卵壳内,2龄幼虫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 幼虫从根冠附近侵入寄主根上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原生 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则以吻针插 入愈合细胞吸收营养 4再侵染:胞囊中卵成熟后再孵化出幼虫,进行再侵染。在 河南省一年可完成7-8代
3.侵入与发病: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变暖时开始孵化为1龄 幼虫,1龄幼虫存在卵壳内,2龄幼虫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 幼虫从根冠附近侵入寄主根上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原生 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则以吻针插 入愈合细胞吸收营养。 4.再侵染:胞囊中卵成熟后再孵化出幼虫,进行再侵染。在 河南省一年可完成7-8代
生活史 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变 暖时开始孵化为龄幼虫,1 龄幼虫存在卵壳内,2龄幼虫 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幼 虫从根冠附近侵入寄主根上 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 原生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 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 则以吻针插入愈合细胞吸收 营养。经3龄,4龄期幼虫发 育为成虫。其后雌虫体随着 大豆胞囊线虫 卵的形成而肥大成柠檬状, 1.二龄幼虫;2.三龄幼虫(雌;3.四龄 即大豆根上所见的白色球状幼虫业雌取5胸囊6三已龄幼(雄 物。后期雌虫体壁加厚,呈7四龄幼虫雄)8成熟前的雄虫:9 褐色越冬胞囊
生活史: 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变 暖时开始孵化为1龄幼虫,1 龄幼虫存在卵壳内,2龄幼虫 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幼 虫从根冠附近侵入寄主根上 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 原生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 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 则以吻针插入愈合细胞吸收 营养。经3龄,4龄期幼虫发 育为成虫。其后雌虫体随着 卵的形成而肥大成柠檬状, 即大豆根上所见的白色球状 物。后期雌虫体壁加厚,呈 褐色越冬胞囊。 大豆胞囊线虫 1.二龄幼虫; 2.三龄幼虫(雌); 3.四龄 幼虫; 4.雌虫; 5.胞囊; 6三龄幼虫(雄); 7.四龄幼虫(雄); 8.成熟前的雄虫; 9. 雄虫
四流行因素( 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决定于土壤条件、耕作制度 和作物种类等
四 流行因素(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决定于土壤条件、耕作制度 和作物种类等
1.土壤条件 土质: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或干旱瘠薄的土壤有利于线 虫生长发育;黏重土壤,氧气不足,线虫死亡率高。碱性土壤 更适于线虫的生活。 土温:影响线虫发育速度。10°C以下线虫停止发育,35°C以上 不能发育成成虫。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愈快
1. 土壤条件 土质: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或干旱瘠薄的土壤有利于线 虫生长发育;黏重土壤,氧气不足,线虫死亡率高。碱性土壤 更适于线虫的生活。 土温:影响线虫发育速度。10C以下线虫停止发育, 35C以上 不能发育成成虫。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愈快
2.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对土壤中线虫的增减有明显影响。 在有线虫的土壤中,种植寄主植物,线虫数量明显增加;而和 非寄主作物,线虫数量急剧下降。如种植线虫能侵染而不能繁 殖的作物,如菜豆、豌豆、三叶草等,则可促使线虫卵孵化, 但不增加后期胞囊数量,这种植物比休闲或种植其他非寄主作 物更有效,往往称这类作物为“诱捕作物”。 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由于禾谷类作物的根分泌 能刺激线虫卵孵化的物质,使幼虫从胞囊孵化后找不到寄主而 死亡,因此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使土壤中线虫数量急剧下降 3.品种抗性:品种间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多 数品种为感病,高抗的很少
2. 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对土壤中线虫的增减有明显影响。 在有线虫的土壤中,种植寄主植物,线虫数量明显增加;而种 非寄主作物,线虫数量急剧下降。如种植线虫能侵染而不能繁 殖的作物,如菜豆、豌豆、三叶草等,则可促使线虫卵孵化, 但不增加后期胞囊数量,这种植物比休闲或种植其他非寄主作 物更有效,往往称这类作物为“诱捕作物” 。 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由于禾谷类作物的根分泌 能刺激线虫卵孵化的物质,使幼虫从胞囊孵化后找不到寄主而 死亡,因此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使土壤中线虫数量急剧下降。 3. 品种抗性:品种间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多 数品种为感病,高抗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