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了解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的磁化特性及磁化机理。掌握有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强度、磁导率、相对磁导率。了解霍耳效应。了解电磁场的统一性和相对性。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毕一萨定律及应用、磁场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难点是应用 毕一萨定律及叠加原理求磁场、安培定律的应用及磁力矩的计算。 4.教学建议: (1)建议对毕一萨定律重在理解,对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要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 机、电气类专业既要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可适当拓宽相关电学物理问题的应用:对化工、核 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 物理问题。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 1.基本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节动生电动势 第三节感生电动势 第四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第五节自感和互感 第六节磁场的能军 第七节位移电流 第八节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九节电磁振荡电磁波 2.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能用它们分析一些较简单的电破感应现象。掌 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计算,掌握涡旋电场的概念,了解感应电动势的相对性、涡电流。 了解自感现象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了解自感电动势。掌握位移电 流、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了解电偶极子振荡、电磁波产生和传播、平面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谱。 17
17 况。了解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的磁化特性及磁化机理。掌握有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强度、磁导率、相对磁导率。了解霍耳效应。了解电磁场的统一性和相对性。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毕一萨定律及应用、磁场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难点是应用 毕一萨定律及叠加原理求磁场、安培定律的应用及磁力矩的计算。 4. 教学建议: (1)建议对毕一萨定律重在理解,对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要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 机、电气类专业既要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可适当拓宽相关电学物理问题的应用;对化工、核 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 物理问题。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节 动生电动势 第三节 感生电动势 第四节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第五节 自感和互感 第六节 磁场的能量 第七节 位移电流 第八节 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九节 电磁振荡 电磁波 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能用它们分析一些较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掌 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计算,掌握涡旋电场的概念,了解感应电动势的相对性、涡电流。 了解自感现象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了解自感电动势。掌握位移电 流、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了解电偶极子振荡、电磁波产生和传播、平面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谱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涡旋电场、感生电动势和麦克斯韦 方程组。难点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物理意义的理解,一般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和 和方向确定,对涡旋电场和感生电动势的理解。 4.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在动生电动势方面的应用,讲解磁场与电磁波应与现代电 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对 计算机、电气类学生强调磁场、电磁波的教学,及其与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系和应用: 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理、原子 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 第十三章光的干涉 1,基本内容 第一节相干光及获得光程差 第二节杨氏双缝干涉 第三节薄膜干涉跨尖干涉牛顿环 第四节迈克尔逊干涉仪 第五节空间相干性与时间相干性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光的衍射条件、光的衍射现象分类。掌握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惠更期 一菲涅耳原理、半波带法。掌握衍射光橱的光栅公式及其应用、光栅衍射的缺级公式。了解光 学仪器的最小分辩角和分辩率。了解X射线的衍射现象、布喇格公式的物理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光程,光程差,光的相干条件,光的干涉加强和干涉减弱条件,扬氏双缝干涉、薄 膜干涉、劈尖干涉。难点是相干光在不同介质界面反射时半波损失和附加光程差的确定,干涉 条纹的移动与光程差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
18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涡旋电场、感生电动势和麦克斯韦 方程组。难点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物理意义的理解,一般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和 和方向确定,对涡旋电场和感生电动势的理解。 4. 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在动生电动势方面的应用,讲解磁场与电磁波应与现代电 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对 计算机、电气类学生强调磁场、电磁波的教学,及其与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系和应用; 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理、原子 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相干光及获得 光程差 第二节 杨氏双缝干涉 第三节 薄膜干涉 劈尖干涉 牛顿环 第四节 迈克尔逊干涉仪 第五节 空间相干性与时间相干性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光的衍射条件、光的衍射现象分类。掌握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半波带法。掌握衍射光栅的光栅公式及其应用、光栅衍射的缺级公式。了解光 学仪器的最小分辩角和分辩率。了解 X 射线的衍射现象、布喇格公式的物理意义。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 光程,光程差,光的相干条件,光的干涉加强和干涉减弱条件,扬氏双缝干涉、薄 膜干涉、劈尖干涉。难点是相干光在不同介质界面反射时半波损失和附加光程差的确定,干涉 条纹的移动与光程差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
4.教学建议: (1)建议重点讲清楚相位差与光程差及其两者的关系,适当介绍薄膜干涉在现代光学工程 技术中的应用。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光在 媒质中传播时产生相关物理现象的解析及物理问题的应用。 第十四章光的衍射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第二节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第三节光橱衍射 第四节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第五节X射线的衍射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光的衍射条件、光的衍射现象分类。掌握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惠更斯 一菲涅耳原理、半波带法。掌握衍射光栅的光栅公式及其应用、光栅衍射的缺级公式。了解光 学仪器的最小分辩角和分辩率。了解X射线的衍射现象、布喇格公式的物理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半波带法、条纹位置、条纹间距,光橱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半 波带法对单缝衍射的解释、衍射与干涉的区分、光栅衍射条纹缺级的确定。 4.教学建议: (1)建议运用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推导光栅方程,介绍多缝干涉在信总光学工程技术方面 的应用。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光在 媒质中传播时产生相关物理现象的解析及物理问题的应用。 19
19 4. 教学建议: (1)建议重点讲清楚相位差与光程差及其两者的关系,适当介绍薄膜干涉在现代光学工程 技术中的应用。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光在 媒质中传播时产生相关物理现象的解析及物理问题的应用。 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光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第二节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第三节 光栅衍射 第四节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第五节 X 射线的衍射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光的衍射条件、光的衍射现象分类。掌握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半波带法。掌握衍射光栅的光栅公式及其应用、光栅衍射的缺级公式。了解光 学仪器的最小分辩角和分辩率。了解 X 射线的衍射现象、布喇格公式的物理意义。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半波带法、条纹位置、条纹间距,光栅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半 波带法对单缝衍射的解释、衍射与干涉的区分、光栅衍射条纹 缺级的确定。 4. 教学建议: (1)建议运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推导光栅方程,介绍多缝干涉在信息光学工程技术方面 的应用。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光在 媒质中传播时产生相关物理现象的解析及物理问题的应用
第十五章光的偏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自然光和偏振光 第二节马吕斯定律 第三节布儒斯特定律 第四节光的双折射现象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光的偏振现象、自然光与偏振光及部分偏振光的区别和表示。了解起偏器与检偏器原 理和作用,掌握马吕斯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反射与折射的偏振、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及其应用。 了解晶体的双析射、光轴、寻常光与非寻常光、二向色性、波片、偏振光的干涉、人为双折射。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起偏与检偏的应用、马吕斯定律及其应用、布儒斯特定律及其应用。难点是对光 的双折射现象的认识。 4.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光的偏振的理论知识时适当与信息光学工程技术相结合。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化 工光处理、热光反应等相关物理问题的关系。 第十六章:量子力学基础 1.基本内容: 第一节热辐射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节绝对黑体的辐射定律 第三节普朗克公式 第四节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 第五节康普效应 第六节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第七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八节测不准关系 20
20 第十五章 光的偏振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自然光和偏振光 第二节 马吕斯定律 第三节 布儒斯特定律 第四节 光的双折射现象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光的偏振现象、自然光与偏振光及部分偏振光的区别和表示。了解起偏器与检偏器原 理和作用,掌握马吕斯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反射与折射的偏振、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及其应用。 了解晶体的双析射、光轴、寻常光与非寻常光、二向色性、波片、偏振光的干涉、人为双折射。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起偏与检偏的应用、马吕斯定律及其应用、 布儒斯特定律 及其应用。难点是对光 的双折射现象的认识。 4. 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光的偏振的理论知识时适当与信息光学工程技术相结合。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化 工光处理、热光反应等相关物理问题的关系。 第十六章:量子力学基础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热辐射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节 绝对黑体的辐射定律 第三节 普朗克公式 第四节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方程 第五节 康普效应 第六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第七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八节 测不准关系
第九节波函数薛定方稻 第十节一维无限深势阱 第十一节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介绍 第十二节激光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黑体辐射规律,掌握普朗克量子假设。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掌握爱因斯坦光 电效应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掌康普顿效应的波长改变公式。掌握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氢 光谱规律、玻尔解释、能级、轨道及局限性。掌握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波一粒二象性、测不 准关系。了解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难点是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对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认识, 测不准关系。 4.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黑体辐射定律和激光的知识时与现代军事技术相联系,对波粒二象性和测不 准关系的讲解重在理解其哲学含义。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路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 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序 中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课外铺导/ 讲课实验上机其他 课外实我 真空中的静电场 静电场中 本和电介质 电破感无 与电磁波 9 44 8 基 9 9 48 48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应与各学科专业的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逐 21
21 第九节 波函数 薛定方程 第十节 一维无限深势阱 第十一节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介绍 第十二节 激光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黑体辐射规律,掌握普朗克量子假设。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掌握爱因斯坦光 电效应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掌握康普顿效应的波长改变公式。掌握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氢 光谱规律、玻尔解释、能级、轨道及局限性。掌握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测不 准关系。了解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 难点是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对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认识, 测不准关系。 4. 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黑体辐射定律和激光的知识时与现代军事技术相联系,对波粒二象性和测不 准关系的讲解重在理解其哲学含义。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 概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 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其 中 课外辅导/ 课外实践 备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注 1 真空中的静电场 8 8 2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6 6 3 稳恒磁场 8 8 4 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 6 6 5 光的干涉 6 6 6 光的衍射 4 4 7 光的偏振 4 4 8 量子力学基础 6 6 总计 48 48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应与各学科专业的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