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 ▣所致疾病 ●传染源 鼠和猪 ●传播途径→ 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 经胎盘垂直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微生物学教研室
微生物学教研室 11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 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 鼠和猪 ⚫传播途径 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 经胎盘垂直传播 致病性
动物,隐性感染一污染土壤、水源一感染人体 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 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重者可有肝、肾等功能损伤、肺大出血
动物,隐性感染 污染土壤、水源 感染人体 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 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重者可有肝、肾等功能损伤、肺大出血
三、免疫性 口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体液免疫为主。 微生物学教研室 13
微生物学教研室 13 三、免疫性 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体液免疫为主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原体检查 ●直接镜检 ·分离与鉴定 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 育2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鉴定其血清群和 血清型。 动物接种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 ·分子生物学方法 微生物学教研室 4
微生物学教研室 14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 直接镜检 ⚫ 分离与鉴定 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 育2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鉴定其血清群和 血清型。 ⚫ 动物接种 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 ⚫ 分子生物学方法 病原体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法 口血清学诊断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 刺激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间接凝集试验 微生物学教研室 15
微生物学教研室 15 血清学诊断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 刺激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间接凝集试验 微生物学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