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抽考升学模拟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语文知识及运用(16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的一组是()(2分) A.拘泥nf 当真dang 栉风沐雨zhi B.赦免s 飒爽sa 蓦然回首m C.嗟叹j肄业si 歃血为盟sha D.阿谀e 镌刻juan 温顺驯良xu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恣意虎视眈眈迁徙暴殓天物 B.殒落蓬荜生辉针砭闲情逸志 C.赡养毛骨悚然寒喧老生长谈 D.寥廓好高鹜远嬉闹山清水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仔细分析一下他的“秘诀”,其实多是些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B.他成天跟不伦不类的朋友在社会上鬼混。 C.他在海外取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粉墨登场了 D.他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风声鹤唳,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 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奇珍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 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 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1 重庆市 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抽考升学模拟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的一组是( )(2 分) A.拘泥.ní 当.真 dàng 栉.风沐雨 zhì B.赦.免 shè 飒.爽 sà 蓦.然回首 mù C.嗟.叹 jiē 肄.业 sì 歃.血为盟 shà D.阿.谀ē 镌.刻 juān 温顺驯良 xù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 分) A.恣意 虎视眈眈 迁徙 暴殓天物 B.殒落 蓬荜生辉 针砭 闲情逸志 C.赡养 毛骨悚然 寒喧 老生长谈 D.寥廓 好高骛远 嬉闹 山清水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仔细分析一下他的“秘诀”,其实多是些无稽之谈 ....,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B.他成天跟不伦不类 ....的朋友在社会上鬼混。 C.他在海外取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粉墨登场 ....了。 D.他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风声鹤唳 ....,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 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奇珍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 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 面是趣味低劣。 ① 多读如果彻底。 ② 少读如果彻底。 ③ 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 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 D.①④⑥ 5下面是一首校歌《菁菁校园》的一部分,用比拟的方法,补充完整。(3分) 菁菁校园 青春和理想,在这里蓊蓊郁郁的生长 知识和力量,在这里 烦恼和痛苦,在这里 友谊和纯洁,在这里 6.综合性活动(5分)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学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 与: 活动一: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请为班会拟写一个主题标语。(1分) 活动二: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 在北京卫视首播。请你为这部纪录片写一则推荐语。(2分) 动三:请你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2分) 材料一:长征时期,才18岁的肖华成为少共国际师师长;王稼祥29岁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28岁时已是红三军团政委;肖克和王震都是27岁分别担任红六军团团 长和政委 材料二:2012年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22岁时成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院:邓 鹤翔28岁成为武汉大学教授;刘清惓28岁被聘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颜宁29岁成为清华大学 教授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4分) (一)古诗文积累 7.古诗文默写(4分,每空1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君”相聚,秉烛夜话的句子是 (2)遥看是君家, (《十五从军征》)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9-12题。(10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2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5 下面是一首校歌《菁菁校园》的一部分,用比拟的方法,补充完整。(3 分) 菁菁校园 青春和理想,在这里蓊蓊郁郁的生长; 知识和力量,在这里 ;烦恼和痛苦,在这里 ;友谊和纯洁,在这里 。 6.综合性活动(5 分) 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学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 与: 活动一: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请为班会拟写一个主题标语。(1 分) 活动二: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 在北京卫视首播。请你为这部纪录片写一则推荐语。(2 分) 活动三:请你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2 分) 材料一:长征时期,才 18 岁的肖华成为少共国际师师长;王稼祥 29 岁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 28 岁时已是红三军团政委;肖克和王震都是 27 岁分别担任红六军团团 长和政委。 材料二:2012 年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 22 岁时成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院;邓 鹤翔 28 岁成为武汉大学教授;刘清惓 28 岁被聘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颜宁 29 岁成为清华大学 教授。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4 分) (一)古诗文积累 7.古诗文默写(4分,每空1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君”相聚,秉烛夜话的句子是 , (2)遥看是君家, 。(《十五从军征》)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 9—12 题。(10 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窺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悦。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 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 走。(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说:同“悦”,感情和睦。公孙闬han:齐国人,邹忌的门客。不进:不构成威胁。曲 挠:避敌退缩。卜:占卜,预测吉凶。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私心 B.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C.自以为不如:自己\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D.自以为不如:认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9.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邹忌体现了过人的才干,有君子风范:乙文中邹忌则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形象
3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悦。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 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 走。(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说:同“悦”,感情和睦。公孙闬 han:齐国人,邹忌的门客。不进:不构成威胁。曲 挠:避敌退缩。卜:占卜,预测吉凶。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私.我也 :偏爱 \\ 不宜偏私.:私.心 B.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C.自.以为不如:自己 \\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从 D.自以为.不如:认为 \\ 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9.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 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中邹忌体现了过人的才干,有君子风范;乙文中邹忌则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形象
B.两篇文章都有提建议的情节,甲文中邹忌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王;乙文中公孙闬向 邹忌出主意则直截了当 C.甲文中“门庭若市”的情况证明了邹忌“王之蔽甚矣”的判断是正确的:乙文中公孙闬在集市上 抓住了田忌派来占卜的人,将田忌预谋造反的情况告诉了齐王,逼走了田忌。 D.邹忌劝谏的原因是“王之蔽甚矣”,希望齐国政治修明:邹忌听取公孙的建议则是因为与田忌不 和,要除掉田忌。 11.邹忌逼走田忌之后,齐国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请结合文段,谈谈国家的强盛需要什么条件。 (2分) 12.本文中邹忌给齐王进谏,《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他们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合适?(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小题。(16分)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 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髙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 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 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 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待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 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③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因疾病或 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僵卧在那里,翅零落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 小的风都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 是穴居者,它们将巢藏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 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 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告诉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④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 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
4 B.两篇文章都有提建议的情节,甲文中邹忌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王;乙文中公孙闬向 邹忌出主意则直截了当。 C.甲文中“门庭若市”的情况证明了邹忌“王之蔽甚矣”的判断是正确的;乙文中公孙闬在集市上 抓住了田忌派来占卜的人,将田忌预谋造反的情况告诉了齐王,逼走了田忌。 D.邹忌劝谏的原因是“王之蔽甚矣”,希望齐国政治修明;邹忌听取公孙闬的建议则是因为与田忌不 和,要除掉田忌。 11.邹忌逼走田忌之后,齐国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请结合文段,谈谈国家的强盛需要什么条件。 (2 分) 12.本文中邹忌给齐王进谏,《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他们采取 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合适?(2 分) 三、现代文阅读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小题。(16分)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 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 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 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 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待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 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③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因疾病或 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僵卧在那里,翅零落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 小的风都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 是穴居者,它们将巢藏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 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 大 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告诉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④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 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
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 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⑤在山冈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 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蜣 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不懈地努力。 没有其他蚂蚁来帮它,它似乎也没有回巢去请援军的想法 ⑥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 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5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着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 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6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⑦下过雪许多天了,地表的阴面还残留着积雪。大地斑斑点点,仿佛一头在牧场垂首吃草的花 斑母牛。积雪收缩,并非因为气温升高了,而是大地的体温在吸收它们 ⑧我时常忆起一个情景,它发生在午后时分,如大兵压境滚滚而来的黑云很快占据了整面天空。 随后,闪电迸绽,雷霆轰鸣,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烟雾四起,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 仇的巨人。在这万物偃息的时刻,我看到一只衔虫的麻雀从远处飞回,雷雨没能拦住它,它的儿 女在雨幕后面的屋檐下。在它从空中降落飞进檐间的一瞬,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 ⑨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 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 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 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⑩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注】苇岸(1960-1999),一个寂寞的作家。他短短的一生,无论生前身后都属于寂寞无闻的 类。然而时间会告诉我们他是伟大的,他的心灵深度与博大胸怀在当代显得鹤立鸡群,甚至像一 个异类 13.文章第三段首句写到:“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作者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把它放在第三段有什么作用?(5分) 14.作者在写麻雀时写到:“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试。”试 析北方农妇砺刀与麻雀擦试硬喙有什么相似点?这一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答 15.文章第①段与第⑤段都写到了蚂蚁,第④段与第⑧段也都写到了麻雀,作者分别对蚂蚁与麻 雀的两次描写,其角度一样吗?试作简要分析。(5分)
5 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 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⑤在山冈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 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蜣 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不懈地努力。 没有其他蚂蚁来帮它,它似乎也没有回巢去请援军的想法。 ⑥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 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 5 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着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 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 6 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⑦下过雪许多天了,地表的阴面还残留着积雪。大地斑斑点点,仿佛一头在牧场垂首吃草的花 斑母牛。积雪收缩,并非因为气温升高了,而是大地的体温在吸收它们。 ⑧我时常忆起一个情景,它发生在午后时分,如大兵压境滚滚而来的黑云很快占据了整面天空。 随后,闪电迸绽,雷霆轰鸣,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烟雾四起,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 仇的巨人。在这万物偃息的时刻,我看到一只衔虫的麻雀从远处飞回,雷雨没能拦住它 ,它的儿 女在雨幕后面的屋檐下。在它从空中降落飞进檐间的一瞬,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 ⑨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 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 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 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⑩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注】苇岸(1960-1999),一个寂寞的作家。他短短的一生,无论生前身后都属于寂寞无闻的一 类。然而时间会告诉我们他是伟大的,他的心灵深度与博大胸怀在当代显得鹤立鸡群,甚至像一 个异类。 13.文章第三段首句写到:“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作者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把它放在第三段有什么作用?(5 分) 答: 14.作者在写麻雀时写到:“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试。”试 析北方农妇砺刀与麻雀擦试硬喙有什么相似点?这一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6 分) 答: 15.文章第①段与第⑤段都写到了蚂蚁,第④段与第⑧段也都写到了麻雀,作者分别对蚂蚁与麻 雀的两次描写,其角度一样吗?试作简要分析。(5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