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 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 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 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 信 6若止印三二本 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 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 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 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5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2盖亦反其本矣 3本在冀州之南 4今存其本不忍废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若止印三二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末倒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 草本的根或茎干 根本,基础 本来,原来 版本,稿本 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 信 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天赋的善心 树根,树梢,引申为主 次,先后等 推究本源、考查 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 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 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 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 边界地方 贫,其一富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庸俗,浅陋,鄙俗鄙人 宽之至此也 3鄙人不知忌讳 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 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 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
6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 贫,其一富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 宽之至此也 3鄙人不知忌讳 4孔子鄙其小器 边界地方 庸俗,浅陋,鄙俗鄙人 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轻视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 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 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 人”。 鄙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 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 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 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 “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7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兵器,军械 士兵,军队 用兵策略,战略 用兵器杀人 兵符,复合词,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 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 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 “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兵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担心,忧虑 人病之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 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 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8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 人病之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疾病 困苦,困乏 毛病,缺点 担心,忧虑 损害 责备、羞辱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 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 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 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 精明 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 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 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9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鱼 仔细看,观察 详审 了解,弄清楚 察察 ,洁白的样子 看清楚 精明 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 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 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